APP下载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8-01-03刘琳琳刘素菊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高校

刘琳琳 刘素菊

摘 要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它们与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相融合,推动了高校学术期刊的大力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通过对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解决对策,整体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为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办刊水平和编辑部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也为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9-0089-03

数字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网络逐渐成为读者获取多种信息和资源的最广泛途径,数字化平台由此应运而生。课题研究成果和科学文化传播需要学术期刊作为传播载体,因此数字化平台作为最有效、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是高校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高校学术期刊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是以高等学校科研、教学成果为办刊宗旨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数字化平台功能有针对性的需求[1]。

至今为止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及高校学报共有2 000多种,其数量约占中国学术期刊的1/3以上,其中科技类刊物约有800多种,由此可见高校期刊举足轻重的地位[2]。高校期刊在数字化出版的推动下,做出了積极的应对策略:一是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网站,期刊实现纸质版内容全部数字化上传,电子文件可供给读者免费下载阅读;二是高校期刊纷纷加入学术期刊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三是部分刊物实现了数字化优先出版,即在纸质刊物尚未出版之前,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数字传播方式提前出版印刷期刊的内容,或是单篇实现优先出版,或是整期实现优先出版,近几年已有众多期刊在中国知网实现数字优先出版。

1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优势

传统期刊通常在文章录用后,须经过多次校对,直至最终版成形后经各编辑部授权送至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检索机构,经过数据加工、筛选、检查通过后才能在网上以数字形式发布,这样导致文章时效性不高,检索周期较长,这种出版方式造成平台上数字期刊的出版时滞较长。而期刊数字化带来的在线优先出版功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在文章初稿成形后即可被第一时间检索到,用户可以先于印刷版数周时间在网上检索到文章的电子版,以此实现文章内容的最大实效性;第二个优势是即便在优先出版稿件上发现错误,也可以在之后上传的最终版稿件上得以更正修改,保证了内容的可靠性。

除上述优势外,其优势还体现在高校学术期刊以往主要是通过印刷版方式,发行量不多,这也导致了读者群数量变少,影响因子和被引率因其发行量的限制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纸质版的不足,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具备检索方便快捷,界面清晰,交互性良好,满足了用户快速下载,共享资源等需求。同时搜索引擎的多方面查找功能,能够形成一个相关知识体系,即在搜索所需文章的同时,内容与之相关联的相似文章也会呈现出来,行成了一个知识网,便于用户查询相关文献。与此同时,期刊的网络传播速度会大幅加快,传播范围扩大,有利于国外学者的检索发现,使高校期刊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固定读者,增加了高校期刊文章的被引率,提高刊物知名度,同时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作者的优秀稿件,为期刊本身提高了国内外知名度。

2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

2.1 编辑网络化知识有待提高

身为传统期刊编辑,纸质稿件的编修与加工已是日常工作的基本技能,随着数字期刊的逐步发展,数字期刊编辑工作更要得心应手。计算机基本技能需要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该熟练掌握稿件平台的各项功能应用及运转,例如电子稿件的编修加工,公式的编辑修改,英文稿件的接收回复,文件格式转换等操作技能。由此可见,数字化的优势就是将一系列繁杂的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等过程变得简单清晰,大大分担了编辑处理琐事的精力,这样也可以把主要工作放在组稿和编修稿件上,可见数字化能力的掌握优化了编辑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网络化管理存在不足

各个高校期刊通常都有自己的独立网站,网站上会发布刚刚出版的文章,读者可以自行在网站上阅读或下载,但这些网站通常都存在模式单一,资源不丰富的问题,有些网站还存在浏览器兼容模式的局限性问题。目前整体来说大部分高校期刊还只是在传播出版方面的数字化比较完善,但在约稿、审稿、编辑加工稿件、缴费、期刊发行等其他环节的数字化方面有待研究和提高。

2.3 营销理念有待创新

高校期刊很多是通过刊物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通过作者们的口口相传,业内的学者们才会订阅此刊物。而网络营销模式是指在网上进行读者的市场调查,经过一系列宣传、组稿、征稿等流程,应将此范围圈定为各大高等院校,这样可以提高刊物的影响力,然后通过网上发行电子刊物或者在线征订纸质刊物等方式,使作者、读者、编辑部之间可以快速沟通,同时提高了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刊物的社会效益。

2.4 数字化方面存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情况

现如今高校期刊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情况颇为普遍,为避免此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走强强联合的路线。在国外有很多知名的学术刊物是集团化运作模式,通常是几十至上百的编辑部门共同使用一个网络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发行部门,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有助于提高资源共享配置能力。例如Elsevier、Springer、Wiley旗下的科技期刊,它们在各自的集团内共同拥有一个网络管理与服务系统,从而实现了期刊按学科分类的网络数字化、集团化管理与出版服务[3]。因此国内的期刊也可以效仿这种集约经营模式。高校学术期刊大多隶属于高校或研究所,应考虑高校及研究所之间或与其他国内知名的期刊社、出版社联合办刊的思路。高校期刊与社会上其他刊物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扩大知名度和稿源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为优秀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

2.5 高校学术期刊极具特殊性

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专业性强、读者群小、管理模式特殊。高校期刊多为学术性期刊,并不像《青年文摘》《格言》等大众读物那样,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由于读者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发行量不高,订阅数量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高[4]。高校期刊又隶属于学校的一个部门,资金短缺,人员稀少,发行量很少,大多发行的期刊用于期刊之间的交换赠阅,因此纸质版的发行沒有利润可言。数字化体系需要电脑平台来支撑,这就需要一笔资金支持,并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维护,但高校里既懂得计算机知识,又掌握出版专业知识的人员少之又少,资金力量又难以跟进,导致网站与数字期刊的维护力不从心,这就制约了期刊数字化的发展。

2.6 数字化办公平台存在问题

高校期刊使用采编平台来实现作者的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处理稿件并与专家作者沟通、专家在线审稿的一系列流程,办公平台实现了办公时效缩短,效率提高,同时也可以备份工作记录以便查询,加快稿件运转速度,节省资金等多种功能,但高校的采编平台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平台的运转与维护基本由编辑完成,但编辑通常没有对计算机及网络有深入研究,所以平台的维护只能在使用中慢慢积累经验;其次,高校期刊数字平台寄生于学校的总服务器上,平台使用周期较长,需要占用学校服务器的带宽较大,需求配置高,但编辑部提供的资金有限,当办公平台出现问题时未必会及时满足作者与专家的需求,系统的投稿、审稿等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5]。

3 针对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培养编辑自身主动性与敏锐洞察力、增强服务意识,引导期刊数字化建设

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出版思想,数字化出版的快节奏,需要每一位编辑人员开创新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了解各大期刊最新动态,留意一流大学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积极探索编辑部的管理运营方式。使编辑人员在围绕本部门核心任务的同时,朝多元化发展。为了争取到更优秀的稿件,提高刊物质量,编辑部应主动出击而不应该守株待兔。我们应该培养并发掘优秀的作者,比如学术造诣较高的年轻学者或是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教授,应主动联系邀约稿件,以提供给优秀作者相对便捷的条件,不但充实我们的稿源,并且也强大了我们的作者储备力量[6]。

编辑人员应具有敏锐的学术鉴赏力。文章进入投稿平台后因为审理周期通常较长,作者所投稿件又主要以毕业或评职为目的,因此为了尽快获取录用通知、加快投稿录取速度,有些作者会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因此当编辑接手稿件开始,就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CNKI要求优先数字化出版的撤稿率不能超过2%,实质也是要求期刊编辑具有慧眼识珠的本领[7-8]。编辑要迅速分辨出文章的原创性价值高低,文章领域是否与本刊物一致或相近,是否是一稿多投或抄袭,这都与编辑的学术洞察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息息相关。只有编辑迅速判别给出相应评价,提高优先出版速度,快速占领网络阵地,为优质文章初审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才能更好地促进优先数字化出版。

3.2 大力推广优先数字出版,增强文章时效性

所谓优先数字出版就是先将已经定稿录用的文章,在编修结束后,直接将电子版传给中国知网,也就是在纸质版出刊之前,读者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数字出版媒体下载到该稿件电子版,使网络传播速度基本持平甚至超前于纸质版期

刊[9]。传统的纸质出版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刊物发行周期太长,作者从投稿之初到外审结束,通常就已经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稿件编修后到印刷出版又需要一定周期,当纸质版成型后还需要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再等EI检索时间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左右,因此普通的数字出版周期相当滞后。“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实施方案”的应运而生,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国知网推出的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有效缩短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的时间差。

3.3 针对市场竞争,实现经营模式转型

在现今期刊的网络化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期刊应该做好经营模式的转型与面对新发展的充足准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期刊的发展必须有资金的支持,所以提高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不断提高刊物质量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面对期刊经济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敏锐预测市场动向,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办刊质量而忽略了经济支柱的影响,要洞察市场信息,考虑刊物运作成本,核算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把期刊经营成更加吸引读者且内在与外在兼备的精神产品[10]。

3.4 外审专家应形成快速反应作风

期刊编委会成员应该是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并愿意为期刊的优先数字化出版做出努力和贡献。由于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外部聘请人员,再加上高校期刊的特殊性,外审专家大都是各个院校的教授或某领域的领头人,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担任着学校行政领导的职位,他们的科研任务量大或者是行政工作繁重,无暇审理稿件,这就使稿件的外审周期变长,不利于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要提高优先出版效率,提升外审速度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外审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应给出评审意见,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点评长处、给出录用与否的结论,这样才可以为数字化优先出版创造有利条件。

3.5 实现高校期刊数字化办公平台多样化

首先学校应重视高校期刊数字出版,增加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用以维护和支持数字办公平台。同时数字化办公平台呈现方式跟随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单一的电脑客户端呈现手段逐渐衍生为手机客户端、iPad客户端等。网络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化办公平台的运转必须满足更多便携设备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便捷的服务于作者、专家以及期刊社,实现了办公平台可操作性的提升并与时代接轨。

4 结论

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否成功,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个是刊物的传播力度、覆盖面是否逐渐扩大,二是是否推动了期刊社的转型,三是看期刊社是否盈利[11]。期刊的数字化转变势必使一些旧有的模式受到一定局限,例如以往的纸质广告、纸质发行都会受到影响。如何适应新的模式化经营方式,是当前最棘手也是最需尽快掌握的课题。期刊的数字化优势必迎来网站技术、电信运营商等新生力量的加入,因此期刊社要做到与各个参与者和谐共存,合理利用其优势,把握好各方关系,才能把数字化期刊做好做强。全新的数字平台涉及更广泛的读者领域,必将给新模式下的期刊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校学术期刊应把握住数字出版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清晰的数字化出版盈利模式,增强出版传播能力,坚持以内容为主的前提,加大人才投入,整合各项资源,突出期刊特色,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高校期刊数字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颜帅,郑进宝,佟建国,等.论高校科技期刊的6种属性[J].编辑学报,2009,21(2):97-98.

[2]张俊敏,王晓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群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探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4.

[3]孙凡.高校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思考[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湖北:2008:96-102.

[4]李亚青.从学术期刊群数字化平台构建看高校学报数字化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084-1086.

[5]慕萌.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平臺全面应用与建设策略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3.

[6]姜爽.校学报应对期刊数字化及期刊评价策略的分析[J].新闻传播,2011(12):67.

[7]刘全稳,陈海燕,杜增利.论高校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2):74-78.

[8]周红兵,寿彩丽,于芬.基于网站调查的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探析[J].中国出版,2014(11):49-53.

[9]江清悠.高校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42-145.

[10]杨嵘均.高校学报的生存境遇及其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与期刊评价的策略[J].中国出版,2011(7):8-12.

[11]孙宪民.加快数字化发展速度实现高校科技期刊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1(7):172.

[12]仇慧.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问题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1):116-118.

[13]赵新科.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期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497-499.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高校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学术期刊出版供需均衡发展的路径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