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园折纸活动的教学对策
2018-01-03唐向茸
唐向茸
摘 要: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幼儿教育活动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寓教于乐,更趋向于课程游戏化。而折纸教学活动能够应用生成性学习,训练幼儿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文章通过简述折纸活动的积极作用,分析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现状,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折纸活动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折纸活动;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7-29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折纸活动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能千变万化的活动,能够有效地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力。但我国幼儿园折纸活动的开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对策。
一、幼儿园折纸活动的积极作用
折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简单而形状多变,可塑性强。一张普通的纸,通过剪、折、翻、转等,便能巧妙地形成各种有趣的形象。折纸活动对幼儿来说简单易懂,充满创造性。通过折纸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协调手指的配合以及手、眼、脑的联系,能训练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有利于训练动手能力
折纸活动主要在于动手实践,是一个有趣的探索过程。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自动手,能够训练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折纸的各种翻转、展开、折、压等小技能的灵活应用,有效地训练幼儿的手的协调能力。
2.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折纸活动就是用最简单的纸,通过点、线、面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多种图形。无论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充满意义的纸艺作品,都需要幼儿在折纸活动中认真学习、训练,在脑海中形成作品。经过长久的有意识的训练,幼儿会熟悉基本的折纸技巧,并且会在折纸过程中尝试去改变,而每一次尝试都是新的创作过程,最后能够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每次用不一样的方法或者简单地调换顺序,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和作品。不同的折叠方向、具有无限可能的变化方法,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训练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有利于开发智力
研究发现,人脑中与手指相联系的神经所占面积较大,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折纸正是一项能够刺激手指活动神经的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的活动。幼儿刚开始接触折纸活动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正方形、三角形、棱形等几何图形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生成性纸艺教学,根据不同的活动教学情境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在原有的几何折纸图形上加入其他步骤,从而产生更多的折纸作品。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去创造不一样的作品。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记忆力和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开发。
二、幼兒园折纸活动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折纸教学活动仍保留着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折纸活动没有发挥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幼儿园教育并不重要,幼儿园只是给幼儿提供一个娱乐为主的场所。在这种观念下,幼儿的素质教育自然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下,折纸活动的教学更是处于原始的机械化训练状态。
1.幼儿园教育观念陈旧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仍处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过渡期。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与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有关。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幼儿园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在他们的观念中,幼儿园教育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学前教育,更注重的是满足幼儿的玩,而常常忽略在这个幼儿启蒙时期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在这种幼儿教育模式下,大量的教师资源与课堂学习时间被浪费,幼儿真正学习知识、接受启蒙的时间比较少。幼儿园对折纸教育不重视,遵循着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幼儿园教师忽视了幼儿折纸艺术教育。
2.幼儿园折纸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折纸作为一项简单有趣的手工活动,受到很多幼儿的喜爱。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折纸教育中,幼儿园仍然比较多地沿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折纸失去了它原有的积极意义。一些幼儿教师在折纸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机械化的训练方法。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的折纸方法即可。于是教师带着幼儿一步步地折,幼儿跟着教师学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并没能领会其中的作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方向性、有目的地向幼儿讲清楚每一步的作用,以及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去尝试,这样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三、幼儿园折纸活动的教学对策
折纸活动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也包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折纸活动应该引起教育行业的重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折纸文化。幼儿园能够通过折纸教学有效地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创造力,全面开发幼儿智力。为了更好地促进折纸的教育,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折纸活动的教学对策。
1.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幼儿园折纸教学需要激发幼儿对学习折纸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幼儿的兴趣爱好情况,了解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或者是有趣可爱的动物形象,并把这些形象作为折纸教学素材,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既可以选择电视动画中幼儿喜欢的喜羊羊、小猪佩奇等动画形象,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幼儿喜欢的小熊猫、小兔子等可爱的形象。当幼儿看到这些喜欢的动画人物和小动物可以通过教师手中普通的纸折出来时,他们的好奇心会被唤醒。在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后,教师可以先带着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折纸。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游戏和折纸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进行折纸鱼的教学活动前,可以先邀请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纸折成的鱼在海底世界的背景画中栩栩如生。然后通过“许多小鱼又来了”这个小游戏进行热身,接着教师把已完成的“鱼”的折纸作品发给小朋友,并让他们拆开看看这条鱼是怎样变出来的。同时,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并同步讲解鱼的折法。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在完成作品后为小鱼添加上眼睛和鱼鳞等。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海底世界的背景墙,放上幼儿完成的作品,让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作品,并且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表扬。
2.创新折纸教学方法
传统的折纸教学方法是教师跟着教材,带着幼儿一步步完成折纸作品,这个过程是简单而沉闷的,幼儿容易失去耐心。折纸是一项依靠方法、技巧完成的活动,因此,掌握必要的折纸技巧和方法是基础要求。在进行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去思考和领悟折纸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只有认识和了解方法后,幼儿才能去创造更多的作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当是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由易到难的。所以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幼儿简单的对边折、对角折,接着再学习相对比较复杂的四角中心折、双正方形折以及双三角折等。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学习图例。例如,在折双三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小金鱼、小树、小房子等的图案,让幼儿在这些图案中先找出雙三角的元素,然后引导幼儿逐步熟悉这些基础的折纸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幼儿在折纸的时候根据折纸作品的需要进行相对应的选择,并且线条之间的折痕要比较明显,尽量在折叠过程中对齐和压平,使最终完成的作品形成对称美。
3.多种演示和讲解方式结合
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以及领悟能力不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在教学演示以及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应用。例如,在折蜗牛这一个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就是教师直接演示,将一张比正常纸张大两到三倍的彩色纸展示在学生前面,进行分步骤的展示,并且在进行每一个步骤时向幼儿讲述这其中用到的折法;第二种方法是播放折纸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先观看视频,然后学习视频中的折纸方法。第三种可以让幼儿独立学习图例,探索其中的折纸方法。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集中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准备教学一个新的折纸作品时,教师先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对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教学。
4.注重生成性纸艺教育
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并适时调整的教学形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课程的设计以幼儿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幼儿积极参与,才能达到幼儿教育中实践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的目的。进行生成性纸艺教育,教师首先需要制订灵活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不应该是具体的、固定不变的教学行为,而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变化性以及生成性。在折纸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应当考虑在内,给教学计划预留一定的自由空间,给幼儿预留生成性纸艺学习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订多个弹性计划。同时,在折纸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平等交往与对话的氛围。在生成性折纸教育活动中,主体是幼儿,应该得到关注和尊重。幼儿尚处于一个比较天真的年纪,他们构思奇妙,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书本上的折纸方法,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创作;不拘泥于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允许新事物的诞生。教师应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尊重、相互信任,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和幼儿都应当认识到折纸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的。教师需要在实践中鼓励幼儿拓宽思路、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折纸活动通过一张纸,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当前幼儿园的折纸教学活动中固然存在着不足,但仍需继续坚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会有利于将折纸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秀琴.幼儿园艺术折纸“圆形折贴画”初探[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2(2):145-146.
[2]徐国勤.折纸活动有效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5):189.
[3]吕美英.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折纸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79):189-190.
[4]秦 艳.剪贴成趣亦是美——谈谈如何在中班开展趣味纸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215.
[5]徐 卉.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折纸活动[J].美术教育研究,2015(6):167.
[6]穆小红.在幼儿园课间有效开展折纸活动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14(15):52-54.
[7]刘会云.幼儿园的折纸活动初探[J].中华少年,2015(27):193-194.
[8]秦秀娟.幼儿园折纸活动“图示策略”运用探索——由教研活动《美丽的花》引发的思考[J].新教育(海南),2015(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