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8-01-03梁婷
梁婷
摘 要:人们都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而妙笔生花?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发现现有的课文教材是最好的作文范例,在学习课文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作文有帮助。农村的孩子生活空间广阔,通过仔细观察事物,更容易积累作文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渠道阅读也可以积累作文素材。重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坚持让学生写日记练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25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作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很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主要难在无素材可写,不知如何落笔成文。每每到习作课,布置写作时学生抓耳挠腮、无精打采,哪怕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就是文章简短,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呢?笔者结合生活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例子能起到引领的作用。的确,语文课本教材的每一篇文章皆是经典之作,除了品味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写作方法,再充分地开发利用课文的写作资源,笔者认为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日复一日地积累优美的词汇,练好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巧妙地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文的时候便会文思泉涌。
如《桂林山水》这篇抒情散文,在写桂林的山的特点时是这样行文的:“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细细品味,反复推敲,课文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桂林的山与众不同的特点。学习这段时,笔者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训练,如:“学校对面的那座山真高呀,高得……,咱们学校的榕树真大呀,大得……”学生们滔滔不绝,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摩拳擦掌,写作热情高涨。
再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课文这样写少年闰土的外貌:“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教师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这是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如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同桌叫小明,他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一头乌黑的头发,瓜子型的脸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机灵地在眼眶里转来转去。”也有的学生这样写:“我的妹妹今年十岁,她那苹果似的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眼睛上面有两条乌黑的眉毛,宛如两个弯弯的月亮,好看极了。”纵观全篇,课文在写作技巧上除了运用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把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关于各种描写,教师切忌蜻蜓点水似的指导,应重点指导好某一方面的描写。比如动作描写可指导学生动作分步写,注意连贯和变化;如何将动作描写写具体,里面也大有学问,或动作连动,或放慢镜头写。由此可见,立足课文教材,运用课文中的范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写话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裨益。
二、利用生活资源,积累作文素材
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先生的话语告诉我们生活与写作息息相关。在农村小学校园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怕写作文,甚至有的学生说作文难,见到作文就心烦,语文考试没有作文就好了,这是大部分农村学生吐露的心声。学生之所以认为作文难写,是因为没有素材可写。为了解决学生这一困惑,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而言,大自然是生活的背景。青山绿水、泉水叮咚、百鸟争鸣、炊烟袅袅,家乡迷人的风光尽收眼底,孩子们在玩耍中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神秘、家乡的美。捉迷藏、钓鱼、放风筝、看花开、听鸟鸣,童年的趣事一桩桩,在生活中,如果教师稍作点拨,教育学生欣赏大自然的方法,眼看、耳听、鼻闻、脑思,然后及时记下自己的感触,形成美好的思想情怀,写作自然得心应手。扎根农村教育差不多二十年了,笔者深知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是缺少生活的体验,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及时整理记录的过程。如有一次,班里的龙XX同学在练笔中写道:“周末,阳光明媚,我和班上的李明去爬山,在上山的途中,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一株奇怪的植物,只见它的叶子马上闭合起来。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株植物叫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我的脑海,我再無心欣赏周围旖旎的风光,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回到家里,马上去问奶奶,并查找工具书,才知道原来这叫含羞草。后来我又跑去请教了队里很有学问的李大爷,终于印证了我的猜想,当时甭提有多高兴了。”我为学生能将生活中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感到高兴,当然值得鼓励和表扬。笔者在批改时留下了评语,点评时范读了这个学生的习作,学生们纷纷称赞写得好,我随即进行写法指导,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作时就不会愁无话可写了。
三、培养学生多读好书的习惯,为习作积累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为写积累材料,积累是创作的源泉。首先,笔者认为仅仅阅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人名著、习作例文远远不够。要提高作文水平,还需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笔者与学生们一起到阅览室去阅读各种书籍,并教会他们做读书笔记。其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书籍,笔者还把从图书室借来的各种书籍以及自己购买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要求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每阅读一本书,都记录好书名、作者,摘抄背诵好词、好句、好段,阅读后写上几句自己的启发、感悟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周末时间多看班主任推荐的新课标必读丛书,以及各种报纸、作文类杂志等,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本国的还是外国的,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只要对学习有利的,都可以多看看。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增加阅读量,增长知识,为写作积聚素材,奠定根基。
四、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为写作铺设道路
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由说到写的顺序进行,与口语训练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增强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在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里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训练,如“话说寒假生活”“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家乡的变化”“讲述我家的故事”“说说家乡的风俗”,这些内容的安排既紧密结合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笔者认为,只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扎扎实实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说的基础上写,写作便不再是难事。如在前段时间,笔者在进行《寒假里的一件事》作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充分搜集寒假资料,让每个学生登台说说自己的寒假生活,由于是自己的生活阅历,学生们有话可说,个个滔滔不绝。在学生说话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强调语言要打动人心,学生就会注意用语。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作文教学,告诉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将口语交际说的内容稍加整理修改,就是一篇习作。这样一来,学生经历了说的阶段,“我口说我心”,接着“我手写我口”,所有学生都有内容可写,也实现了说与写的整合。2017年10月份,笔者去南宁参与“前言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新形态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每位教师上课之前,班里的学生都会开展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从口语交际训练开始,一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才能,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在平时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进步。
五、在日记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多写,写日记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日记内容可写当天学习课文后的收获与感想,也可写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可写校园里的趣闻乐事,也可写自己生活或家庭的变化。总之,让学生把自己想写的、想说的话在日记中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篇习作。笔者认为应给学生一个放飞自我的空间,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对写作才不会厌倦。那么,日记怎样贯穿于教学中进行有效指导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①每天上完课文的时候,笔者都会就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说或以日记的形式写写自己的收获。如学习了《钓鱼》这篇课文后,笔者先在内容和写法上进行引导,再让学生课后动笔写一篇学习课文后的感悟,着重写从钓鱼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并能举例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例如,班里的李XX同學这样写道:“今天,通过学习《钓鱼》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课文记叙了‘我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到来的前两个小时捕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要求‘我将它放回湖中的事。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心理活动的描写,将钓鱼前的急切、钓到鱼时的惊喜得意、放鱼时的不舍描写得细致入微。从钓鱼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诱惑,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诱惑,如父母不在家,朋友叫我去做游戏,是去做游戏还是写作业?考卷上老师给多了分数,是默不作声还是告诉老师?”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安全教育视频后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安排学生动笔写写,既能达到教育的意义又能练练笔。③让学生自由写写一天中最有意义、最值得记录的事情。小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发生的事情多如牛毛,教会学生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事情来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学习选择材料的能力。学生只有选取典型、新颖的事例来写,文章才更有吸引力。笔者相信,学生只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会选材,写作文时素材就会俯拾皆是,写作文就不再是难事。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善于学习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要领,用一颗细致的心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博览群书以获取知识,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写作就不再是难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能找寻到使学生钟情于作文之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