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2018-01-02屈婷
屈婷
【内容摘要】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应对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素养是可学、可教和可测的,即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可以通过人为有意的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努力提高全国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各学科课程培养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科技教育思想和内容,随着学科技术的发展,学科技术已经深入到数学环境的各个领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从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建模、运算六个方面,提出了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数学学科素养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全面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发展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学科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学科素养正是当今中学生必需大力发展的这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校来说,每一个学科素养都会自觉地融会贯通于核心素养之中,数学学科素养作为体现、深化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数学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应该包括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数学精神和看问题的着眼点,还有更深层的精神教育以及人格教育。数学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精神、学科方法以及科技发明创造,具有较强的科技教育功能。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定义及策略
数学学科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意识、数学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数学学科素养既能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可外显为具体的行为,是学习者经过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的品格习惯。数学学科素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数学学科方法和探究过程、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依据新课标,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数学课堂教学的为主阵地,主要从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知识探究、学科整合、态度与价值观和学科品质等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培养。
1.注重品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良好的学习品性包括自信、勤奋、客观、公正、乐观、团结上进等,对课堂学习有控制调节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他们收获知识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记忆力非常好,对新事物很敏感,好胜心很强,有超越别人、敢为人先的愿望。因此,只要在教学中营造健康、和谐、生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乐观向上的舆论导向,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不是难事儿。秉承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理念,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不断地渗透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的学科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中学数学教育、教育思想也应及时调整,以适应学情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适度的强化学科思维方法以及使用学科方法去解決实际问题。从而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勾股定理》一节中,如何理解“a2+b2=c2”课本里引用了毕达哥拉斯证明方法方格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由a2想到由面积证明方法,同时引出我国古人青出朱入图用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更可以上升到艺术证明达芬奇剪纸证明,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敬仰与崇拜和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2.注重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理念是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过程中可以感受这种理念,初步地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树立相信学科、支持学科、树立为学科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信念等。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该要有学科意识的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测高,可以让学生亲历,辩证分析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启发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注重知识延伸。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感受环境中的可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在给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增加了学科延续性。
3.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素养的基础。要培养数学学科素养需要数学基本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学生必须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数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教材中的基本公理、定理、规律、原理、发展以及学科动向等。每学习一个新的基本概念,要了解概念的背景,明确新概念提出的意义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了解与相近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
从而明确和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内涵。
4.加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数学学科是一门集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在数学课程内容中学习方法相同的,如初中阶段学习正负数运算、整式运算、根式运算其运算法则均是在小学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他们的共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样在初中教学过程里很多类似处理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建立“网络”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素养。
5.加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科素养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成为了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并不是一定需要大范围的开展很多活动,因为学生大多数都非常喜欢上活动探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精心安排好课堂引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6.适当的课外活动, 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除了课堂渗透学科知识整合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数学教学教学中活动:抽样调查、概率实践、几何测高、展开折叠等;另外还可以围绕学科整合、开展小型数学建模活动;也可以引入前沿科学增加学生探索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科技信息含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1.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知识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能更好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把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能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知识的可视平台,将学科知识生活化,情境化,能创设逼真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课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抽象,拓宽学生思维。所以,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唤醒了学生对科技的求知欲,学生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启迪与开发。
2.感受前沿科技,传递科研新成果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影响各个学科领域,而先进的生产力就来源于各个学科(包括数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体现出数学学科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选择一些与当前教学内容有关的科研成就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介绍一些问题研究的当前程度,以及面临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各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科研的报刊杂志,收看相关电影电视(名人传记)。养成时刻关注社会、学科的好习惯,从而为学科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学科素养。
从而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各学科科研所取得的新成就,让学生了解各学科与学科技术的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杂志刊物,收看相关电影电视(名人传记),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学习习惯和为学科事业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而奉献的学科素质。
3.尊重数学发展历史
数学形成时期,“数学”这一概念最基本的建立。数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類发展之初需要数数,就逐渐形成
了自然数的概念,数之间的简单计算,从生活中抽象出了最基本的几何,那是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家。
初等数学时期,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即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上期叶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通过对数学发展史的认识,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学科素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史教育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成知识结论的学习,也可以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进步过程。当然,在数学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特意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主要事迹以及重大的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研数学学科的兴趣。
4.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与过去相比,传授数学知识不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的,还要更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学科的精神。换句话说,更注重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关心“学什么”,更关心“怎么学”;关注与现实生活的时效性。我们可以把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数学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整合能力。为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之一。由于探究式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应该把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引入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具备数学学科素养的学者。
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学科技能、学科修养,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素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提升学生学科意识,学生的学科素养就会增强。当然,我也只是中华教育工作中一员,我们继续努力奋斗,实践才是最好方法。我们一起实践,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潘小明. 关于数学解题思维的基本认识[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0):89-95 .
[2] 蒋玉国,刘光兵. 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理性思考——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案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6):85-90
.
[3] 刘爱萍,徐玉庆.
初中数学三种教材的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新加坡教材中“勾股定理”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3):102-106,116.
[4] 黎亚军. 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5):118-122.
[5] 张鹏飞,吴晓红,许丽芸.
知识正迁移的有效促成——基于中学数学“不等关系”教学实录的解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6):121-124.
(作者单位:龙泉驿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