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三心”与“四性”
——谈谈农村寄宿制初中的班级管理
2018-01-01唐玉宝
唐玉宝
(肥西县丰乐中学 安徽合肥 23123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可见,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引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更是不可忽视的;新的时期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作为这一群体的下一代——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其中,教师的成功既表现在自我教育理想或理念的实现,也承载着教育出成功的学生;所以,这两者的成功自然集中于一点:即学生的成功。而班主任工作终极目标也在于此。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沟通直接。作为班级管理的实践者,班主任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农村寄宿制背景下的班主任,如何让农村留守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个体,本文结合实际作以下探索。
一、注重“三心”,做有心的班主任
1.处处留心,把学生的点滴进步记在心中。
留守孩子的心更加敏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更易在心里扎根。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关爱,遇到困难无处倾诉。他们正是长身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作为班主任,更应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形成。这种关注,表现在班主任日常与孩子的谈话中,流露于关切的眼神中,多鼓励、多赞扬,让他们找到自信和前进的方向。
2.保持开心,用快乐感染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在学校,孩子如果成天对着老师严肃的面孔,岂不是雪上加霜?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情绪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所以,作为班主任应抛开自己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展开笑脸,走进班级,用微笑传递快乐,用快乐感染这些需要快乐的孩子,把班级变成一个充满快乐的温暖的大家庭。
教师面对学生要推心置腹,乐于与学生交谈、沟通。当学生感觉你是他们的朋友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向你倾诉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恼,在你的悉心点拨之后,一个健康的、阳光的、能明辨是非的少年就会出现,岂不快哉!
3.拥有信心,希望就会出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的工程非朝夕之功。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说过学生的缺点,而学生未能改正就气馁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主任应树立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当不好的情况发生时,应冷静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找出最佳解决办法,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二、从“四性”入手,做有个性、有韧性的班主任
1.预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手一个班级,面对一张张新的面孔,作为班主任心里要有一本账,要有班级管理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一段时间以后,要能准确地了解班级里的各种情况,诸如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等,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班级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梳理,对学生个体成长设置目标,对班级的发展做出规划。班主任应当是一位“塑造者”,而班主任的塑造功能必须要落实在班级中。
2.持续性
凡事贵在坚持。每一个阶段都有既定的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又是为整个过程服务的。留守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有效的监管,做事更缺乏规划。要完成目标,肯定要有合理适用的班级制度。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不能有特例,不能松紧不一,应严格执行制度中的奖惩。一开始可能难度较大,但必须坚持,因为有效的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指向性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航者。班级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确立后,班主任应该让班级的每一个个体尤其是留守学生知晓他们努力的方向。当他们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后,付出努力,假以时日,必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差异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源自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农村留守孩子更是个性迥异。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对策,提出不同的个人目标,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就要鼓励他尽力去实现。当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整个班级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个大家庭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当然,班级管理面对的是一群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情况,如何去有效管理,培养一群有朝气、有活力、有担当、有能力的人是最终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你的一言一行也必将深深影响你所教育的群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