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

2016-01-18蒋光红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心台阶真情

蒋光红

何谓“三心”?“三心”就是指“专心、细心、用心”。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说:“疑为学之始。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读书就必须专心、细心、用心。

只有专心,才能“读得进去”,即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文情境宛若身历,课文意蕴心领神会。如果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般沉不进去,那么,对课文的理解就只能是“架空的分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遑论“读有所疑、疑有所思、思有所得”。

只有细心,才能“有所发现”。问题常常喜欢躲在细微之处,疑问往往生长于缜密之心,细读文本,细细咀嚼,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推敲片言只语,总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送行》第10节最后写道:“他挽住我的胳膊,顺月台慢慢走着,一面告诉我,每星期六他是何等欣喜地读我写的戏剧评论。”这一看似一笔带过的细节,表现了勒罗的细致体贴、善解人意,而这正是他在扮演送行者时能够表现得如此情真意切的基础之一。如果阅读时粗枝大叶,一掠而过,就会和这样的“发现”擦肩而过。

只有用心,才能“学有所获”。用心,既指专心致志,也指多想善思。学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追问,这样,“别人的”才会变成“自己的”,“书上的”才会变成“脑里的”,“知识的”才会变成“能力的”。比如,《送行》最后一节写道:“我承认,他索取的学费相当贵,但是我并不吝惜这笔投资。”不少同学可能不会去深究其言外之意,弄不懂这里为什么是“卒章显志”,但是,用心的你应该想一想:“我”为什么会不吝重金去学“送行术”?为什么把它叫作“投资”?这“投资”的“回报”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送行太虚情假意了,很多人都是这样,‘我要学会真情实意地送行,要给人以真情,也希望别人以真情回馈‘我。作者这样写是一种黑色幽默的笔法,讽刺了种种虚情假意,表达了对真情诚心的渴望。”一番思索之后,你若能得出这样的理解,那么,你对文章的剖析就比其他人深刻得多、透彻得多。

何谓“二意”?“二意”就是指“文体意识”和“主题意识”。读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具备这两种意识。

只有具备“文体意识”,我们才能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要点,做到有的放矢,记叙文就要按照记叙文的方法来学,说明文就要按照说明文的方法来学,议论文就要按照议论文的方法来学。本单元中有小说、有散文,它们都是记叙类文体,所以,学习的重点、难点都要按照记叙文的要求来确定。比如:梳理并概括课文内容,课文要揭示的主题,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生动形象或含义深刻的语言……

只有具备“主题意识”,我们才能找到阅读理解的统帅、核心,做到“纲举目张”。比如,《送行》的主题是“针砭虚情假意的烦琐礼节,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紧扣这一点,你就不难理解作者不厌其烦地细描“我们”送行时的滑稽、尴尬,实际是为下文写勒罗的真情送行做铺垫,并在强烈的对比中凸显主题;而近似荒诞的情节和黑色幽默式的语言,则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又如,学习《给我的孩子们(节录)》时,只要抓住“赞美孩子的率真自然,痛惜纯真人性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所磨灭”这一主题,你就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用大量的细节来展现孩子们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为什么要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再如,《台阶》通过讲述一个农民实现生活理想的奋斗史,歌颂了农民的勤俭、坚韧,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这种“艰苦”,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譬如维护尊严,譬如得到尊重,譬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循着这一主题深究下去,你对“父亲为何拼命也要筑高自家的台阶”“台阶筑高了,父亲坐在台阶上跟人打招呼为何要一级一级往下挪”“父亲没事可干为何很烦躁,若有所失”等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此外,《呼兰河传(节选)》的主题是“回忆了童年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把握了这一主题,你就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文中细腻传神的描写、超凡脱俗的想象、新颖别致的比拟和清新活泼、率真自然的语言,才能深化那浓烈的眷念之意,才能升华那深沉的向往之情。

总之,学习课文时有“三心”、立“二意”,并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假以时日,我们就会开拓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

猜你喜欢

三心台阶真情
风雨真情
真情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新时期石油企业领导干部应树立“三心”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