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习惯养成对终身体育形成的重要性探析
2018-03-05李建军
李建军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本应越来越好,但据调查,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尤其是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让人担忧。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十年课改、终身体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还远没有达到可喜的境地。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场地器材的缺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够、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亟待解决。
一、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有着多种功能,有其本质的功能,也有一般的功能。在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说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
学校体育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二、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习惯。我们所说的终身体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三、小学阶段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
1.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专家研究表明,小学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段,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想改变或者培养一些新的行为习惯就很难了。要想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大多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锻炼也是一样,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他到中学、大学甚至到毕业步入社会,都会坚持锻炼,而且有他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终身体育。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习惯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言论,如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场地器材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这些年国家对学校体育加大投入力度,学校体育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校体育也正在逐步发挥它的作用。
(1)小学体育应注意分层教学
小学生不同个体之间运动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体育课都是一刀切,那么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有些东西显得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则觉得太难,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因而小学体育课要注意分层教学,不能“吃大锅饭”。对那些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要提高要求,可以让他们组建运动队,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然后带领他们参加比赛。合肥就有好多这样的学校,他们的特设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做法就很好,他们根据学校的特长开设校本体育课程,组建运动队,利用运动队带动全校师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2)以兴趣为抓手,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体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喜欢上了一个项目,那他就会主动习。笔者在做羽毛球培训的几年时间里,就充分体会到这一点。笔者教的小孩中,有的是真的喜欢打羽毛球,还有的是被家长“绑架”来学的。这两种小孩在一起学,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接受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别,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一样。所以说如果有条件,小学体育最好还是按学生兴趣分班教学比较好。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激情,老师教起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虽然认知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足,判断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生性好动,模仿能力强。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兴趣广泛,但大都只是三分钟热度,也就是说他们这时候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所以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继而将这些体育兴趣转化为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3.实现终身体育的条件
(1)开足、开齐体育课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所以说要保证终身体育落到实处,首先体育课时要得到充分保证。如果说连体育课都上不了,那还何谈终身体育呢?
(2)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提高认知水平,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技能、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和激发学生乐学、乐练的热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锻炼的兴趣。
(3)保证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王宏江老师在四川省做了一个调查,四川省中小学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均值为29.2~32.8分钟,符合国家要求。但各小学具体执行情况是课间活动时间最低为20分钟,最高为60分钟,集中的活动时间为21~40分钟。而中学离散情况严重,33%的学校活动时间只有10~20分钟,45.5%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21~40分钟。
要大力加强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工作。有运动队的学校课余训练能够得到保证,但这只是面向小部分学生,所以我们要加大课外活动的普及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终身体育精神。
(4)发挥比赛的杠杆效应
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成就感。比赛的形式不拘,可以是大型的全校运动会,也可以是小范围的班级比赛或年级比赛。比赛的内容可以是综合的运动会,也可以是单项的比赛。比赛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激情,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体育之星、体育标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整个校园都成为体育运动的乐园。这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六年奠基一生,习惯造就未来。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们喜欢体育、爱好体育,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才有能实现,才能切实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