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灵活的思维品质

2018-01-01汪翠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9期
关键词:交换律电线杆口诀

汪翠萍

(合肥市枞阳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敢于质疑和灵活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拓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秉承的一个理念。下面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呈现自己课堂中的一些训练方法:

一、给学生时间,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

1.给学生时间,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思考的环境,留足探索的时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陈述自己观点,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苏教版三下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生活中简单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现象,可以用分数来描述。本节课部分教学片断与反思,记录如下:

在例题的教学上,我设计了一个猴妈妈分食品的教学环节,将猴妈妈分1块饼、分一盘桃(4个桃)、分一些水(8瓶矿泉水)串了起来,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块饼的1/4,巧妙地对上学期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进行了复习,并复习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接着让学生尝试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在这里为了强调把这盘桃看做一个整体,和学生讨论用一个圆圈把这4个桃圈起来,再用虚线表示平均分,学生得出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1/4。然后到把这些水平均分给4只小猴,学生在表述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水的几分之几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用2/8,有的用1/4,有一个同学用2/4,出现这些答案是很正常的,因为学生对每份数量超过1个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他们还是把1个看作一份,而用1/4表述的同学已较好地掌握了相关认知。针对这两个答案,我通过引导学生画图让学生明确分给四只小猴,还是用1/4表述更为合适。而对于那位用2/4来表述的同学,很明显她是把每份的2瓶当作分子了,我正好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明确是要用取的份数做分子。至此,正好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是在研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将课题做了补充。最后,让学生对这三次分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这里我没有急于抛出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猜,心里想即使学生猜不出来,也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没想到有位的回答让我为之惊喜,他不仅猜到了,而且说得非常完整,他说:“汪老师是想问,为什么分的这三样东西的总数量不同,而每只小猴分到的都是这个整体的1/4?”当孩子说出这段话时,我不仅惊喜,而且有些感动。应该说,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这些孩子已快三年了,我不仅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这包括思维的训练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自己的付出还是有收获的。通过比较对于突破难点较为有效。

2.给学生适宜环境,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最后全课总结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孩子们谈收获时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说清楚。而谈疑问时,情况就变了,如:有的时候分子相加会超过分母,该怎么办?这时,我表扬了这个孩子问得非常好,同时也说明这不是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建议孩子可以找资料,自己进行一些研究。学生的敢于质疑让我觉得很欣慰。在课堂上,只要是积极发言的同学,我总是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了或有争议的,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直至搞清楚为止,重点是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从小对他们的这种培养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让学生放飞思维是我们各科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善待学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善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可能看起来有些稚嫩甚至可能是“胡思乱想”,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捕捉其中的价值。

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一开始举例时,同学们受到书上的启发,说了如“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当我再问还可以怎么表示时,还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他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让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活跃,答案也特别有趣,如“花+草=草+花”、“乒+乓=乓+乒”、“你数+我数=我数+你数”、“√+×=×+√”……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同学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而且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期待学生,让学生敢于大胆提出新想法

期待学生,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去发现一些对于自己是“新”的事物,不断激励学生,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因为学生有了。前面1—7的口诀求商的经验,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这节课以形式多样的练习为主。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开放题:□÷□=8,本题要求学生能想几种就想几种,从巡视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用8的乘法口诀想出8句,而我注意到有一名叫LZH的学生写了20道左右,如8÷1=8,……,64÷8=8,72÷9=8,80÷10=8,88÷11=8,96÷12=8,104÷13=8,112÷14=8,……看了以后我在心里想:这已超出了我们的学习范围(因为我们只学到了八八六十四这句口诀),这孩子是怎么会的呢?于是,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是不是已经学过,于是我试探地问他:“你怎么想这么多,是不是以前学过呀?”孩子回答说:“老师,没有,我是想每次都加1个8(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1个8)。”那一瞬间,我有些激动,我们只在乘法口诀中提到增加1个8,积就加8,没想到孩子活学活用到这里,我在班上说:“我为李同学感到骄傲!”

又如:在讲到“路边每隔35米有一根电线杆,小伟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7根,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这本是苏教版三年级学习“一一间隔排列规律”后出现的题目,人教版是“植树问题”学习内容,现在作为三年级的拓展题出现,通过学习,学生也能理解接受。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画图的方法,用一个点表示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用一条线段表示,强调“一一对应”的思想,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去找一组一组的好朋友,即一个点和一条线段是一对好朋友,可有一个点是没有对应的线段的,从而感受理解段数比电线杆数少1。这时,有一位女生举手了,我请她说,她说:“老师,如果把这个图形变成圆,它们就都有好朋友了”,刚说完,另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只要是一个封闭图形,好像都可以这样。”我很惊喜,孩子的思维积极心调动起来了,这是很难得的,我立即很夸张地说:“孩子们,太棒了,你们想的问题太有价值了!”全班同学也毫不吝惜地把掌声送给了他们俩。希望在自己的课堂里能有更多这样的声音。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学生们一定会还我们以精彩!

猜你喜欢

交换律电线杆口诀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数数”求源,叩问本质
怎样熟记口诀
电线杆(外一首)
给电线杆穿上“迷你裙”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别扶电线杆
巧记乘法口诀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