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式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7-12-28张丽芹张丽华陈霞金星进
张丽芹 张丽华 陈霞 金星进
(1.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18;2.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3.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社区护理·
网络互动式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丽芹1张丽华2陈霞1金星进3
(1.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18;2.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3.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市虹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5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网络互动教育组)和对照组各256例。两组均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随访和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并建立电子档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医师在微信平台进行问答互动,推送高血压基础及前沿知识,实行奖励机制监督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总达标率为83.79%,各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网络互动式教育,可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网络互动; 高血压;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护理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首要病因为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病则是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经高达2.0亿,患病率高达18.8%[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增长1 000万人以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检出率也逐年升高,赵晓云等[4]对河北省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检出率高达为23.73%。常规药物治疗下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仅24.7%[5]。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慢病防控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行为习惯及身心状态有关[6]。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互动式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以期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达到高血压相关并发症二级预防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南通市虹西社区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要求符合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关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意识清楚,生活能自理,会使用手机微信,且自愿接受本临床研究。排除标准:严重智力障碍;存在精神、意识障碍;伴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卒中患者;依从性差可能失访者;确诊肿瘤或近半年内接受放化疗者;正参加或近1月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12例,平均年龄(48.62±13.24)岁,平均病程(5.21±1.83)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网络互动教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6例。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1.2.1建立个人档案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入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一般情况,以及家族史、烟酒史、饮食习惯及所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测量情况等。采用统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干预6个月后让患者自行填写评测。上述资料数据详细录入电脑。
1.2.2对照组 常规给予药物降压,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定期组织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1.2.3观察组(网络互动教育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创建微信互动交流群,由心内科医师在群内进行以下干预。(1)进行微信问答互动,回答高血压患者相关疑虑。(2)定期推送高血压基础及前沿知识。(3)定期提醒患者进行自我血压监测与管理,将相关结果记录于个人档案。(4)定期以问卷调查、问题回答等方式了解患者对于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采用微信红包、转账等方式实行奖励,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7]、抑郁自评量表[8]和焦虑自评量表[9]对患者进行评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mmHg
注:1 mmHg=0.133 kPa。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表4。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演变,许多慢性疾病所引发的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越来越受到医学的重视,研究[10]报道高血压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均可能增加其合并抑郁、焦虑等心境状态的风险,上述负面情绪又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儿茶酚胺过量释放等生理病理改变,从而影响药物降压效能[11-12]。而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可使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靶器官受到损害,据文献[13]报道,50%的心血管疾病是由高血压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又可加重悲观、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了解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一定程度上可达到辅助药物降压的目的。生存质量量表可用来评价慢性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它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四个领域,能较为全面且客观地反映患者生存质量。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价抑郁、焦虑状态的工具,两者与生存质量量表联合使用可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故本组研究采用上述量表综合评价网络互动式教育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状态的影响。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而药物治疗则需长期甚至终身维持[15]。对于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熟悉度,达到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服药依从性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生存质量及心理因素,从而改善预后[16]。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易于被广大社区人群接受,具有方便、高效、节约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健康宣教方式相比,网络互动式教育可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并可改善其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远期可减少高血压相关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考虑到社区高血压患者人群的庞大,在通信网络日益发展的社会,网络互动式教育不失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
[1] Doumas M,Tsioufis C,Faselis C,el al.Non-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J].World J Cardiol,2014,6:1080-1090.
[2] 孙惠杰,赵英凯,赵勇.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14-15.
[3] 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6.
[4] 赵晓云,路永刚,赵海利.等.河北省51 239体检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18-4820.
[5] Wang J,Zhang L,Wang F,et 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Am J Hypertens,2014,27(11):1335-1361.
[6] Zheng L,Sun Z,Li J,et al.Pulse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relationto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J].Stroke,2008,39(7):1932-1937.
[7] Newnham E A,Harwood K E,Page A C.Evaluat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sponses by psychiatric inpatients to the mental health subscales of the SF-36[J].J Affect Disord,2007,98(1/2):91-97.
[8] Zung W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9] Zung W 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10] Shah M T,Zonderman A B,Waldstein S R.Sex and ag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blood pressure[J].Am J Hypertens,2013,26(12):1413-1420.
[11] Johansen A,Holmen J,Stewart R,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afterial hypertension:the influence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The HUNT study,Norway[J].Eur J Epidemiol,2012,27(1):63-72.
[12] Greenage M,Kulaksizoglu B,Cilingiroglu M,et al.The role of anxiety and emotional stress as a risk factor in treatment-resistant hypertension [J].Curt Atheroscler Rep,2011,13(2):129-131.
[13] Ezzati M,Lopez A D,Vander Hoorn,et al.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d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J].Lancet,2002,360 (9343):1347-1360.
[14] Sartor G C,Lehmann S,Okada M,et al.Vareables explaining health-rd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J].J Geriatr Phys Ther,2014,37(2):83-91.
[1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0):1-12.
[16] 张占锋,晋根芳,葛建国,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83-85.
Network interaction; Hypertension; Quality of life; Mental state; Nursing
R473.2,R473.54,R544.1
B
10.16821/j.cnki.hsjx.2017.24.027
2015年度江苏省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立项项目(编号:yyz15012)
张丽芹(1971-),女,江苏如皋,硕士在读,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及护理管理
张丽华,E-mail:zlh280@163.com
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