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与“学”
2017-12-25李晓红
李晓红
【摘要】在小学阶段,“玩”是小学生所具有的共同需求,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学到体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体育技能,并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教师应该贯彻“寓教于乐”教育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均衡“玩”与“学”,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玩”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学有所获。
【关键词】寓教于乐 “玩”与“学” 学习兴趣 心理特征 小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112-03
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玩”是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无意间学习到很多知识,但同时也会出现学习的盲目性。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玩”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巧妙地将“玩”融入到“学”的过程中。与人们常提及的让学生自由地“玩”不同的是,教学课堂中的“玩”是让学生在一种人为创造“玩”的环境中,由教师施加一定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展现课堂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均衡“玩”与“学”,从而构建精彩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运用技能学习和教学活动开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而进行,这显然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学生无法通过体育课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体育学习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相对较差,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情绪高涨,但学生不知所云、似懂非懂的现象。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肌肉力量和肺活量比较小,运动耐力比较差,容易疲劳,因此,如何让学生既能在体育课中学习到运动技能,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是目前很多體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非常棘手的事情。由于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而且好奇心也比较强,鉴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将“玩”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比较喜爱的各种教学形式作为载体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对“玩”充满了兴趣,又能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为构建精彩小学体育课堂奠定基础。
(一)创设故事情境,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情境教学能够让单一训练的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而且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并快速地融入学习当中。尤其重要的是,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训练指令,转变为主动地参与“玩”。因此,教师要创设符合小学生心性特点及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便激起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
例如,在教学“障碍跑”内容时,该课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跑时过障碍物的几种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游击队偷袭日本人碉堡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同时通过一些音乐的渲染,营造战斗的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里自觉自愿地进入学习状态。当讲到战场上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什么时,学生回答:还需要速度。于是,教师就趁机让学生进行各种通过障碍物练习。接着,教师设计一个游戏任务:游击队接到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需要过河、爬草地、炸碉堡、快速返回,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情境中,顺利地帮助“游击队”完成任务。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学习热情也很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过障碍跑的几种方法,锻练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团结协作,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了锻炼学生身体、磨练学生意志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趣味活动,“玩”与“学”有机结合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活动是很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刺激感和兴奋感,也能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在更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玩”与“学”。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开展,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爱玩的小学生来说,新鲜、新奇、趣味的活动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爱上“玩”与“学”的体育教学方式,实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课堂教学理念。
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技能教学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到达热身的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做篮球操和组织学生玩游戏:一列纵队围绕成大圆慢跑做游戏。然后通过运球接力的游戏,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第一名的学生运球绕过标志物,在控稳球的情况下通过终点;接着第二名马上出发……后面的游戏以此类推,最先完成者为胜。这样,学生投入到欢快的气氛当中“玩”,既锻炼了身体,又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又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贴膏药的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后,让各组学生左右间隔两步,然后围成一个圆圈,再从参与的学生中选出两名学生作为领头人,一名学生追赶,一名学生逃跑,逃跑者与追赶者均只能在圆圈的内外和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追逃。在此过程中,如果追赶的学生用手拍到逃跑的学生身体上的任何部位,则追赶者与逃跑者之间互换角色。但如果逃跑者贴在任何一个小组的前面或后面,则逃跑者可以得到解脱,那么这一组的最后一名或最前面的一名将成为新的逃跑者。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活动心得,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情感经验积累。
采用充满乐趣且新颖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在“玩”中学到体育技能,受到体育精神和思想教育的熏陶,这是构建精彩小学体育课堂的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质,合理均衡“玩”与“学”
(一)教师要具备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主要是进行户外教学,要让学生“玩”有所获,又能玩得愉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低年段教学,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而且他们一“玩”起来就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常常会出现在地上打滚、连蹦带跳、你追我赶等不听教师口令的现象。因此,在“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促使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教师要缩短“讲”的时间,为“玩”留下充足时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不一定会感兴趣,甚至可能会产生厌恶与抵触心理,这样有可能会抑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讲”的时间,争取做到精讲多练,多设计一些“玩”的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玩”出兴趣,学到知识。
(三)教师要具备“玩”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思维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构建小学体育精彩课堂并且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的保证,因而需要体育教师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乐趣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玩”的创新能力。“玩”的模式一成不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玩”的兴趣,甚至会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倘若如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玩”的激情与欲望,势必会让学生“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遭到扼杀,更不用谈学到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等有自己的主见和创见,积极地创新体育活动中“玩”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边“玩”边“学”,收获更多的体育技能和情感体验。
例如,开展大鱼网的体育游戏活动,学生在刚接触时可能会比较感兴趣,再做就会觉得比较单调乏味,这样游戏就无法再吸引他们。为此,教师可以对该体育游戏进行创新: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的场地,创设大海的具体情境,并且将跳箱作为礁石,垫子作为小鱼儿的家,老师作为捕鱼的渔夫,而学生则是大海里自由欢乐的小鱼。让学生在游戏中讨论,如何躲避才能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帮助那些被渔夫抓住的小鱼们快速逃离渔网……虽然这本质上是一个奔跑的体育训练,却能够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忘记了疲劳,“玩”出了活跃的课堂氣氛,“玩”活了体育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体育技能,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技能动作。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任何的创新点与延伸拓展,是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更不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而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要想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资源不断拓展与延伸,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进而让学生“玩”的方向与“玩”的深度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学”的过程中享受到“玩”的乐趣。
(一)积极拓展体育教学资源
在统一体育教材和教学思想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其教学内容基本也都是常规的,毫无特色可言。这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而言,无法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地将一些新鲜的、富有活力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新的教学资源及模式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去“玩”好“学”好,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拓展生活,延伸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让学生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来感知与体验,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民族传统文化、当地风俗习惯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丰富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又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平衡力和反应力时,可以将学生比较热衷的跳皮筋和跳房子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创设新的玩法,让学生产生“玩”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拓展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与横向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作用。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知识密不可分,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设计出具有思维广度和知识张力的教学方案。例如,与语文教材中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结合起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各种小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与音乐教材中的《动物说话》《躲猫猫》《跳绳》等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韵律中掌握体育动作的要领;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育活动的道具……只要我们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与体育教学融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融合艺术,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发生共振,就能让学生在“玩”与“学”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还可以拓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让学生由“吃进去”向“吐出来”转变,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运用能力。例如,跳短绳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弹跳及空间感的能力;打排球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障碍跑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玩呼啦圈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和上下肢的协调能力,等等。教师只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再加上心理的催化作用,就能让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欢乐洋溢,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二)积极开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场地的大小、环境的好坏、器材的种类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800m的体育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这些辅助的教学场地都是比较固定的,教师实施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充分组合或是开发已有资源,让学生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从而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例如,呼啦圈可以用来钻、滚、跳、开火车、摆造型等;跨栏杆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当做踢足球时的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障碍跑等。除了学校所具有的体育器材,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器材,如利用旧衣布料、粮食、剪刀、针、线等制作沙包,可用作键子,也可用作标志物等;利用空塑料瓶、塑料绳、沙子制作沙瓶,可以当毽子踢,也可挂在高处,练习弹跳,还可以当哑铃,练习上肢力量,抑或当手榴弹,练习投掷技术动作,摆在地上可以当做障碍物,进行绕、跨、往返跑的练习。通过改造或组合不同的器材,能变出更多的新玩法,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感兴趣。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体育课堂教学常“玩”常新。
综上所述,寓教于乐是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初衷,尤其是对于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吸引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方式。体育教师应该均衡课堂教学中的“玩”与“学”,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和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味和人性化,让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有所体验和感悟,感受到体育课堂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最终促进小学体育精彩课堂的形成。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