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描写或梗概

2017-12-23方孔全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梗概开国大典气氛

方孔全

【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安排了两个内容供我们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写场景。《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个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写梗概。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我们试着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写好之后读给同学听,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文题分析】

先谈描写一个熟悉的场景。说到场景,大家马上想到学校的活动,如运动会,班级联欢会等,其实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公园里晨练、集市里买卖的情景。甚或是电视镜头里的场景,如国庆大阅兵、足球世界杯比赛等,都可以成为场景描写的对象。看来,场景有大有小,可以是身边经历的,也可以是通过电视等媒介看到的。一句话,场景就是对于一定场合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再现。所以构成场景描写的两个要素就是:场地环境和人物活动。场地环境可以凸显出人物的心情,人物活动更能烘托出场地环境的特色。相比较而言,人物活动更为重要一些。

再来说说如何写梗概。简而言之,梗概就是你把文章看了一遍以后,想象着把内容讲给别人听,说出来的内容,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经过、结果。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虽说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的。写梗概看似简单,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习作导引】

一、巧妇寻“米”

(一)场景描写

回忆过去的生活,想一想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都有哪些,完成下表,然后比较一下,在这些“具体场景”中,哪一个场景是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感受最深刻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序号 选材 具体场景 重点描写

1 学校活动中的场景描写 学校运动会

一次消防演练

……

2 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描写 舅舅结婚

超市促销会

……

3 电视镜头中的场景描写 国庆大阅兵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

……

……

(二)梗概

序号 具体名称

1 一篇课文的梗概 《开国大典》

《狼牙山五壮士》

……

2 一本书籍的梗概 《西游记》

《狼王梦》

……

3 一部影视作品的梗概 《小兵张嘎》

《集结号》

……

……

二、思维裂变

(一)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首先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及相关背景;中间要详细描写场地环境和人物活动;结尾可抒发情感,表达心情。如何才能打开思维,让自己有内容可写,并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呢?下面的这个构思导图应该会给你提供不少的帮助。

(二)梗概

要写好梗概,首先要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作品中的主人公及时代背景。用叙述性的语言概括出作品的主要内容。结尾可直接引用原文,也可进行概括总结。我们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依照下面的“四部曲”来写梗概。

三、重点导引

(一)场景描写

1.场景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整体描写反映全貌,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尤其是人物特写要突出主题,给人深刻印象。如《开国大典》的第四段,第一句话“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便是对场面的总体概括,是“面”。后文“有的……有的……”和对“铁路工人”“郊区的农民”的介绍则详细具体,是“点”。

2.场景描写要写出气氛,并要有顺序。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另外,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顺序。

(二)梗概

1.语言简练,抓住重点。

语言的简练,抓住文章重点,才能在写梗概时展现文章精华。为了使语言简练,可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如将描写改为叙述,将引用的内容改为转述等。如对于《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的“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一处描写,我们就可以概括成“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再如《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一段,我们可以改成转述形式——“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助她们推碾子。”

2.主次分明,详略结合。

对你要介绍的文章或影视作品,还要注意它内容上的详略安排。表现得详细的内容多介绍,而简略的地方少介绍或不介绍。如《开国大典》一文,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阅兵式的盛况及群众游行可略写,而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则要保留其主要情节。

四、技法借鉴

下面我们从课文《开国大典》中选取几个片段来体会一下表达场景描写的技巧技法。

片段一: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片段二: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了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片段三: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五、老师讲话

场景描写,要注意中心人物的动态及围观人的反应,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景描写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场景描写,要写出特定的气氛。当众多人物共处于一个特定的场合,全场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及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着力描绘。《开国大典》一文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在阅兵完毕时,“人民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感情,大家都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这种特定氛围的营造真实自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解惑信箱

疑惑一:一个场景中,活动人员很多,都须要写吗?

人物描写是场景描写的主要元素,当然,人物活动也有主次之分,中心人物要重点聚焦,通过动作、神态等方法着力描绘。而一些人物可以进行全貌描写,一些人物则可以舍去。

其实,人物之间也可以交织着来写,写出人物的感想与体会。如《开国大典》一文中的毛主席宣读公告、群众游行等场面,人物之间相互交融,既表现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又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同时也更好地烘托了环境气氛。

疑惑二:场景描写主要是写实的,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吗?

在场景描写中,采用联想和想象的形式可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方法。如一位同学在《升旗仪式》中写道:“蓝天白云衬托起一抹鲜红,雄壮的歌声响彻云霄!我不禁思绪万千:这五星红旗是无数战士的鲜血染成的!”这里运用了联想,不仅表达了小作者对五星红旗的敬仰,也表现了当时仪式上的气氛。

疑惑三:写梗概一般都是采用“段意连接法”这种模式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创作有法,写无定法”,平时我们写梗概时,“段意连接法”是常用的一种模式,但大多是用于一篇文章。假若是一本书,我们一般是采用“先总后分法”,就是先概括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再分述其具体情节、典型人物、精彩片段等。假若是故事性强的文章,我们还可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来进行概括。

(说明:以上兩单元稿件,由曹鸿飞老师组稿提供)

猜你喜欢

梗概开国大典气氛
Creating an Atmosphere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My First Adventure in Space 我的第一次太空冒险
10月历史大事记
如何写故事梗概
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
除夕赴年夜饭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