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勿忘国耻

2017-12-23胡晓丽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圆明园读后感重点

胡晓丽

【习作要求】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用了昂贵的价格才买回来,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文题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什么,那就是读后感——把自己读完文章作品之后的体会、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要注意: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读是基础”指的是:这篇文章或书你读过一次,并吸引你一读再读。所以写读后感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你必须要有感受,如果你自己没有感受,就不能实现文章与自己生活的对接和碰撞。这样即便文章再好,也是没用的。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才能与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联结起来。当然联结的内容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感是重点”不仅要有感受,感受还得立足所读的文章,从所读的文章中来并阐述开来,不能脱离所读的文章;同时,感受很多的时候,要做到“弱水三千,取其一瓢”,要抓住最关键的感受来写。最主要的是把文章重点笔墨放在感受,要占大篇幅。

【习作导引】

一、巧妇寻“米”

接下来,就要打开大脑的记忆之门,去翻看本册书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文章或者去回忆在课外阅读中让人深有感触的读物。然后完成下面其中的一行。

内容选择 让你深有感触的地方 用几个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让你联想到什么(事/人/……)

本册书中的课文

课外的文章或书

下面提供一些习作材料,大家想想哪些能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哪些不合适写读后感。

1.第一单元“我爱读书”中有林海音读书的故事让我有深刻的印象,联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外阅读的情景,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

2.第二单元中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想起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对我的各种好……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让我受益匪浅,从此以后我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4.读了《新型玻璃》这篇课文,让我对科学家的创造力充满了钦佩之情。

5.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让我联想到了我的爸爸,对爸爸的爱有了新的认识。

6.读了《鞋匠的儿子》,看到了自信面对别人嘲笑的林肯,我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7.读了《一百条裙子》,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对班级里一个同学的态度,我开始深深后悔。

8.读了《斑羚飞渡》,突然对自己不曾正视的动物另眼相看。

9.读了《爱的教育》,让我觉得生活中的各种爱都很神圣。

……

二、思维裂变

不管你选择的是课内的文章还是课外的文章。首先你都要多读几次文章,找到文章中让你深有感触的地方,然后再多读几次。对特别有感触的地方要进行提炼概括,让读的人能清晰地知道你的感触是什么。同时,你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事或者其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文章中有感触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例对接起来,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先介绍让人有深刻感触的内容,直接点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联系生活进行阐发;也可以选择边介绍让你有感触的地方,邊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不管怎样,你的感受必须是真实的,因此你所联系的生活中的事、人或者其他的,在描写时一定要有说服力,要能够衬托出你的感受;当然在文中你的感受应该占大篇幅,应该浓墨重彩地描写。

如何才能打开思维呢?希望下面的构思导图能够给你不少的帮助。

三、重点导引

(一)读是基础

在你确定下来要写哪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之前,一定要读过那篇文章很多次。你可以把你每一次读得有感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在边上做上批注。也许每一次的批注都会不同,但是这就是你的写作“资料库”,当“库存”的内容越来越多时,你可以写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多次亲近你选择的文章,是你写好本次作文的第一步。

其次,对你选择的文章进行深一步的思考,那就是这篇文章带给你很多的思考,你能否用笔将他表现出来。如果不能,你可能就要换一篇文章,因为这一篇文章对你来说表述感受太难了。

(二)感受是重点

感受是重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文章中它要占很大的篇幅。因此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尽量把原文的内容缩减到只剩下与感受相关的部分,不能面面俱到。而感受你可以联结的内容肯定也很多,这个时候你也需要做出选择,哪些是最紧密的,最能表现你内心感受的。经过选择后,再有重点地记录下来。

四、技法借鉴

下面我们从几个片段来看别人是怎样由重点的文章内容迁移到自己的感受的。

1.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类的句子,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3.《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

……

五、老师讲话

1.开门见山来点题。因为读后感是你读后的感受。一般的读者在读你的文章时,会想知道你读的文章大概写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所以你在文章开头的一两段里要直接告诉读者,不能绕来绕去,让人云里雾里看不明白。片段一中的思乡、片段二中的对作文很有帮助、片段三中的秦大奶奶的震撼人心,都是很直接的。

2.读后感要有针对性。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冒出来。但是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的都写出来,要有选择,做到重点突出。像片段三中,读一本书的感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作者要选择一个人物来谈感受,那就是秦大奶奶,这样写来就有针对性,不会很零散。

3.介绍文章内容的部分要简短。因为读后感,感受才是重点。因此在片段1中就仅仅引用了几句诗,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你可以仅仅从文章中引用几句话来谈自己的感受。片段3中书的内容很多,但是作者也介绍得很简练,这样就能留足空间来谈感受了。

六、解惑信箱

疑惑一:《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都是写人物的勇敢机智的,怎么写出不同来?

要抓住原文里使你最受教育的内容和最感人的情节,或者抓住文章主人公最精彩、最闪光的语言来具体描述,才能把“读”字体现出来。如果文章不一样,而读后感雷同的話,别人就会觉得你没有抓住原文的特色。

疑惑二:有时候看了一部名著,心里特别激动,就非常想写读后感,可是拿起笔却什么都写不出来,只是光有一种特别激动的感觉,我该怎么办?

有些文章很深奥,作为故事看看可以,但是要分析起来,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太难了。因为我们小学生没有相对应的生活素材,不能实现文本与自己生活的联结,这样就只能内心感动而表达不出来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平时读是可以的,但是要写读后感还要等我们的生活阅历更加丰富以后。

猜你喜欢

圆明园读后感重点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如何写读后感
存在感
游圆明园有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