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超声导引鞘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7-12-23穆传勇陈成曾大雄陈延斌雷伟黄建安朱晔涵
穆传勇,陈成,曾大雄,陈延斌,雷伟,黄建安,朱晔涵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科,江苏 苏州 215006)
径向超声导引鞘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穆传勇,陈成,曾大雄,陈延斌,雷伟,黄建安,朱晔涵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科,江苏 苏州 215006)
支气管镜检查; 径向超声; 周围型肺癌; 超声探头导引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设备
1.3 检查方法
1.3.2 超声探头准备 超声探头连接超声内镜主机后,打开超声,先将探头置入水中观察是否旋转,显示的图像是否清晰,然后关闭超声,用棉签轻柔涂抹少量润滑剂于探头的表面,探头缓慢地通过纤支镜操作孔,置入到气道后打开超声进行探查。
1.3.3 气道内超声及导引鞘操作方法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后,结合胸部HRCT显示的患者病灶可能所在的叶和段,导入径向超声探头逐亚段进行探测,发现异常超声影像后,固定图像测量病灶大小范围存档。定位塞标记超声探头进镜的长度,拉出超声探头,按照定位塞到超声探头的距离确定活检钳进镜的长度。GS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检查前将超声探头置入导引鞘,保持超声探头伸出导引鞘远端约0.5 cm并固定。将配置导引鞘的超声探头置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发现异常超声图像后,用另一定位塞在操作孔处固定导引鞘,抽出超声探头,通过导引鞘置入配套的活检钳或刷检钳进行活检或刷检操作,进钳深度为导引鞘长度加0.5 cm,如活检未获取组织时,适当调节纤支镜头端角度后再行活检[3]。
1.3.4 监护随访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予以心电、指脉氧饱和度监护,如有出血,给予稀释盐酸肾上腺素、冰盐水局部处理,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需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使用。术后常规胸部X线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
共268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29~84岁, 平均(59±11)岁, 其中男性153例, 女性115例。表现为实性结节的有230例、半实性结节38例;病灶直径<2.0 cm的147例、病灶直径≥2.0 cm的121例;胸壁距离<3.0 cm的177例、胸壁距离≥3.0 cm的91例;行超声检查的161例(超声中央型的92例、超声毗邻型的69例);支气管征阳性的213例、支气管征阴性的55例。
2.2 HRCT影像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正常气道内径向超声声像为匀质细腻的雪花样图像,贴壁不完全时,会出现反射状线。当超声探头到达病灶中心部位的支气管分支时,超声表现为不规则环绕形的实质性低回声,此为中央型,这种类型的病灶在HRCT上多数多见到支气管与之相连,即支气管征阳性;而当超声探头到达病灶旁侧的支气管分支时,超声声像为偏于一侧的不规则实质性低回声,就称为毗邻型,此类型的病灶在HRCT上少有支气管相连,即支气管征阴性。(见图1)。
A正常气道;B贴壁不完全;C中央型;D毗邻型
图1超声声像图特征
Fig1ultrasonographicfeatures
2.3 三种方法对周围性肺癌诊断率的差异
2.4 三种方法对不同分类病变诊断率的差异
2.5 并发症
TBLB中气胸1例,出血>10 ml有1例,EBUS组出血>10 ml有1例,经处理后症状均改善。检查后3天内均无发热,无纵隔气肿。
3 讨 论
A.三种方法对周围性肺癌的总体诊断率;B.三种方法在活检和刷检中的诊断率比较★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s表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2三种检查方法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率
Fig2Thediagnosticdifferenceofperipherallungcancerwithdiverseways
注:★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s 表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3同一性质病灶使用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率
Fig3Thediagnosticdifferenceofsamelesioncharacteristicswithdiverseways
Diagnosisvalueofradialultrasonicprobeguidingsheathinperipherallungcancer
(DepartmentofRespirato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06,China)
bronchoscopy; radial ultrasonography; peripheral lung cancer; ultrasound probe guided sheath
江苏省科技专项(BL2012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1943);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YS20146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R521.2
A
孙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