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纳差的辨证施护
2017-12-18宋咏霞王亿鹏谢小超
宋咏霞 王亿鹏 谢小超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慢性乙型肝炎纳差的辨证施护
宋咏霞 王亿鹏 谢小超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33)
慢性乙型肝炎;纳差;辨证施护
纳差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对45例慢性乙肝胃脘痞满患者给予辨证施护,探讨其临床辨证施护方法及体会。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住院的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制定,中医辨证标准符合2004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湖北宜昌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施护组(A组)和常规护理组(B组)。入组时体检、B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查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依从性良好。A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9~54岁,平均(43.60±5.71)岁;平均病程(18.41±5.77)年。B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8~55岁,平均(43.69±5.92)岁;平均病程(18.71±5.86)年。其中A组病例中,肝郁脾虚18例,肝肾阴虚8例,肝胆湿热10例,脾肾阳虚9例;B组病例中,肝郁脾虚17例,肝肾阴虚9例,肝胆湿热9例,脾肾阳虚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免疫调节药物及抗病毒治疗。
1. A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护理方法。临床上将本病辨证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脾肾阳虚等证进行施护。
(1)肝郁脾虚:是情志变化引起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造成纳差。施护:首先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尽量使患者的要求得到满足,理解患者的感受,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4]。同时为患者创建良好的休养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戒怒慎劳,阴阳调和,肝气舒畅,有利于脾胃运化功能恢复。
(2)肝肾阴虚:所致纳差遇劳加重,因肝失疏泄,中焦运化失司,胃阴亏虚,故应注意避免香燥理气之品太过,保持病房安静,背阴,通风。施护:嘱患者卧床休息,乙肝患者自我护理的基础就是充分的睡眠与休息,以感觉精神饱满,或者活动后不感觉累为标准[5]。保持心情舒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口干咽燥者可适量进食梨片、山楂、山药等,或以玉竹代茶饮用,以生津止渴。避免进食花生、栗子等坚果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及多纤维食物,戒烟酒。
(3)肝胆湿热:外湿内侵或湿自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互结致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导致胁肋胀痛,胃脘痞满,纳差,呕恶。施护:宜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注意病房保持干燥通风,戒烟酒,予清淡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忌辛辣、肥甘、海鲜、生冷之品,避免滋生肝胆湿热。蘑菇、丝瓜、海带辅以鸡骨草煲汤适用于湿热蕴结证。杞菊汤代茶饮以清肝热[6]。或以土茯苓、猪苓、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郁金、苦参等煎汤浴足清利湿热,常获良效,且患者易接受。
(4)脾肾阳虚:患者畏寒喜暖,纳差脘痞,便溏,属寒证。施护:可将患者安排在阳光温暖的病床上,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活动时以不感觉疲劳为度[7],以温水或配伍艾叶、桂枝、王不留行、淫羊藿等煎汤浴足,腹部热敷,或配以隔物灸(取穴中脘、神阙、关元等)温中散寒。调畅情志,注重自我调养,增强体质。饮食避免寒凉,多食温热易消化之品,忌辛辣、肥甘、贝壳类、坚果之品。可适当进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鲤鱼赤小豆汤等健脾益气,有利于病情恢复。
2. B组:给予慢性乙肝常规护理。
结果
1.疗效标准[3]: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方法评价疗效,辨证施护前后各评价1次。纳差:无(0分);轻度:食欲较差,食量减少低于1/3(1分);中度:食欲不佳,食量减少1/3以上(2分);重度(3分):整日不欲进食,食量较病前减少1/2。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对辨证施护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结果:A组胃脘痞满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A组与B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例)
注:与B组比较,△P<0.01
讨论
纳差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温疫论》云:“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改善乙肝患者纳差症状,增进饮食,有利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结合患者病情的中医证型,配合相应的中医对症护理[8],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3.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梁红.乙肝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00-101.
[5]董丽.普及乙肝预防知识创建健康和谐生活[J].科学之友,2010(13):161-162.
[6]陈宁.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中医护理[J].天津护理,2009,17(2):150-151.
[7]闫芳,王洪波,刘一梅.对320例门诊乙肝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J].黑龙江医学,2011,35(4):316-317.
[8]吴东波,姚桂树,黄玉华,等.8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3(3):249-251.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