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2017-12-12宋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就要建立立德树人的融入机制,从顶层设计、教育管理、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加以落实;就要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资源,包括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他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1-01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立德树人被提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被列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左传》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此之谓三不朽[1]。立德作为三不朽之首,足以说明立德在教育中的至高无上地位。毋庸置疑的是,道德教育是其他所有教育的根基,没有道德教育,其他教育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个恰当的比喻,说对道德一无所知的孩子,就好像发动机已经坏掉的飞机,即便能飞上天空,也无非是机毁人亡,更有可能对他人造成灾难。这个比喻形象生动的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一、建设立德树人的融入机制

“立德树人所立之德,既是道德观念与道德知识的培养,又是价值判断能力与道德思维的养成,既是对时代性道德的准确把握,又是对道德理想的远大追求[2]。”立德树人,应该注入中国当代教育的全过程,在顶层设计、教育管理、社会影响、家庭努力、自我修养等各个方面加以落实,在多维度、多角度、多时间段各个层面加以深入,才能切实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最终落实。

立德树人,要从教育的顶层设计开始着手。教育决策,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的过程。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创立先进的教育教学顶层方案,创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立德树人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顺序步骤等一系列基本内容。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要落实立德树人基本理念,把立德树人基本理念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立德树人教育,还要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维度出发加以落实,多维结合,螺旋上升,把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在各个层面开展起来。

二、吸收优秀文化资源立德树人

优秀文化资源,既包括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包括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品质。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从我国、他国吸收优秀的文化资源、文化品质、文化素养来滋润受教育对象,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践性。只有把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一切可利用优秀文化资源利用起来,立德树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是要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如天下为公的奉献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的待人理念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利用。其次是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资源。在吸收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努力吸收他国优秀文化资源,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而是要主动拿来,开拓眼界,师夷长技。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党在十八大上提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未来教育走向的指向灯。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如果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实际用处,那也是枉然。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落实,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助力。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一方面是教育学生掌握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这都可统称为认识世界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运用认识世界的知识进行实践,改造世界[3]。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理念,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重视自身理论方面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包括理论、情感、价值观等等各个方面。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维度凸显出来;另一方面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将所学所思所想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运用到教育領域改革之中,运用到人才培养之中。多维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努力,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力,为我国教育提供强大助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走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就要建立立德树人的融入机制,从顶层设计、教育管理、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加以落实;就要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资源,包括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他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真做到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韩丽颖.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07.

[3]吴秀清、王兵.立德树人在高校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0.

作者简介:宋骅,(1978-9),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学历,菏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