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天的“睡裙妈妈”

2017-12-12王卫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

王卫芬

【摘要】小班新入园的幼儿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恋物行为,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安全依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特定的物品上。文章从案例入手,剖析小班新生恋物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尽快改掉恋物习惯,以达较快适应并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小班新生;恋物行为;集体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5;G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75-02

一、案例记录

又是一年九月开学季,幼儿园迎来了新的一批小班的孩子。

“妈妈,我要妈妈……”

刚开学那几天,哭喊声围绕着整个幼儿园。在这一片哭喊声中,天天小朋友是个特殊的存在。

天天是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双眼皮,一笑起来眼睛晶晶亮透着阳光,特别可爱。他每天早上来,背着自己的“奥特曼”小书包,不哭也不闹,安静地玩玩具。无论吃饭还是睡觉,小书包从不离身,因为小书包里放着他心爱的物品——妈妈的睡裙。这是一条棉质的、粉色的、有小碎花的睡裙,很温馨,摸上去软软的。到了午睡时间,天天从小书包里拿出睡裙,盖上毛巾毯抱着睡裙安然入睡,睡醒了又把睡裙仔细叠好放进小书包背起来。这是一个多么乖巧的小男生哟!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一旦小书包离开了他的身边那可就糟糕了,天天马上会哭闹不休,直到找到小书包。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天天的父母都在离家十多公里的城区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白天只能由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看,天天从小就抱着这条睡裙睡觉,潜意识里让天天感觉到妈妈的味道,带给他“妈妈就在身边”的舒适感受。

怎样才能逐步减轻天天对睡裙的依赖呢?老师思索着……

入园两周了,老师看看时机开始成熟,于是建议天天把小书包放在衣物柜里。天天“嗯嗯”地并不情愿地答应了,但一到自主活动时间,他就会马上跑过去看看小书包是不是还在。午睡时间,天天还是要抱着妈妈的睡裙。老师看他睡着了,又悄悄移走睡裙放在小床边。没多久,天天就会从梦中醒过来到处找睡裙,拿到了睡裙才会抱着继续睡。

入园一个月后,天天有了明显的改变——早上来园时能主动把小书包放在衣物柜里。老师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进步,于是就悄悄地把睡裙藏了起来。午睡时间到了,天天找不到睡裙,迟迟不睡,“呜呜……”小声地哭。老师告诉他“睡裙脏了,拿去洗了……”。听完后,天天把自己蒙在毛巾毯里,在老师的轻轻拍背安抚下过了一会儿睡着了。随后几天,老师都没有拿出睡裙,天天每到午睡时间,总是表现得很不安,有时会咬咬小毯子,有时会拉拉老师的手。老师在他旁边安抚,告诉他“别怕,我在你身边陪你……”。随后,天天也能安静入睡,但入睡时间明显晚于其他幼儿。

一个半月后,午睡时,天天已经不需要老师的安抚也能自己入睡了。

二、案例分析

在儿童的世界里,为什么会出现“恋物”行为呢?

1.缺少同龄的玩伴

父母要上班,老人对孩子过度的呵护,生怕他摔着碰着或者被别的孩子欺负了,过度的保护无形中隔绝了孩子与外部世界的正常交往和交流,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情感的寄托只能在熟悉的物品上。进入幼儿园,陌生的新环境让孩子感到焦虑,有一个熟悉的物品在身边可以有感情的安慰。

2.缺失安全感

在婴幼儿时期,通常是由于儿童对安全不确定性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某种恋物行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般会对一直照顾自己的人产生依恋,由于母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依恋的对象通常是孩子的母亲。儿童能从妈妈那里得到关爱的拥抱与抚摸,在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拉拉手等肢体动作的接触中,孩子逐步丰富了感知觉和触觉,同时也得到了身心的慰藉,在这过程中孩子能强烈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关爱。

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独自面对新的小伙伴、各种新玩具新事物,没有了情感的依靠的感觉就会愈加强烈。

3.缺乏新鲜玩具的刺激

喜欢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乐趣,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技巧,懂得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天天之所以离不开睡裙,就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其他更让他感兴趣的东西,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妈妈的睡裙就变成了他依赖的“宝贝”。

三、案例反思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1.家园协调,减少孩子独处时间

教师及时与孩子家庭进行沟通,针对天天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交流,家长认识到恋物行为的不利影响,达成矫正孩子恋物行为的共识。在家,家长陪孩子看看动画片、一起做节目,在游戏中一点一滴重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天天多一点笑容,多一份爱意,多一些拥抱。这些肢体语言会暗示天天:我喜欢你,我在你身边,别害怕,有我呢……

2.家园配合,寻找同龄玩伴

利用节假日,父母带孩子出去郊游,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交新朋友。在幼儿园,教师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天天自己也找到了一些新朋友交往,有了同龄朋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同伴的劝说和示范作用比教师的直接介入更有效果,他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慢慢纠正恋物行为。

3.家园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玩具

新鲜的玩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准备一些更具吸引力的玩具,通过一起玩的方式来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从而逐步分散孩子对睡裙的注意力,减少对睡裙的依恋;在幼儿园,教师引导天天参加有趣的游戏,玩一些新奇的玩具,有东西可选,有游戏可玩,激发他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他就不会留恋着睡裙了。

4.家园共育,逐步矫正恋物习惯

家园配合下,孩子对睡裙的兴趣逐步降低,慢慢摆脱恋物依赖。随着教师的安抚和温柔可亲的话语,天天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完成,觉得舒适放松,慢慢接受了新环境和新朋友,恋物行为也逐渐消失,尽快适应幼兒园集体生活。

5.家园一致,避免恋物行为反复

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于在园时间,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矫正恋物行为,光教师在园努力是没有成效的。家园要一致,避免恋物行为的反复性。

儿童的恋物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马上就可以纠正过来的,只要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正确对待,通过各种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摆脱依赖,相信孩子的恋物行为会自行(转下页)(接上页)消退,孩子会正常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和学习,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静.消除新入园幼儿“恋物”行为的措施[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9):45.

[2]吴艳.幼儿恋物行为现象的剖析与对策[J].山西教育·教学,2014.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
“集体生活”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合作学习探究
新生入园教师应对策略
高中生集体活动之我见
浅谈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美丽的心灵
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教育个案研究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班生活
探讨如何培养班级管理中学生参与意识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