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认识写意花鸟画

2017-12-11庞全祥

丝绸之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庞全祥

[摘要]写意花鸟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注重抒写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是人们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写意花鸟画在笔墨技法方面运用非常巧妙,有严格的笔墨程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關键词]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审美追求;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55-02

一、写意花鸟画概述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题材非常广泛。从古至今,艺术家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里的珍宝。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大科,除人物、山水之外,其他题材都包括在花鸟画中。它题材最为广泛,花草虫鱼、飞禽走兽、蔬果器物、生活用具无所不包。

在长期的发展中,花鸟画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需要,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寓兴、写意为目的进行创作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在乎世故人情,它不仅仅是为描花绘鸟,而是深刻挖掘,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继而予以寓意性的表现。一幅花鸟画,看似关注其形之真,其实更是表现其本之美和善。我们常说的写意,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抒情写意,主张通过描绘自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追求,通过欣赏画作来寄托人们的精神和情操,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这与西方的动物画、静物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花鸟画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画家通过一草一木,抒发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生活。其绘画技法多样而独特,表现出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以神奇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花鸟画因其描写手法不同,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在造型上,写意花鸟画重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意。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讲求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诗书画印结合,产生相得益彰的神奇魅力。写意花鸟画笔墨简练,淋漓酣畅,韵味无穷。更加能够体现抒情写意、寄托情怀的艺术特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 写意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花鸟画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在远古时代的岩画、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具器物上,都出现花草、鸟兽虫鱼、牛虎龙凤等纹样,这应该是花鸟画的雏形。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逐渐出现了大量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花木蔬菜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大多是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唐代,花鸟画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科。五代时期,绘画日益发达,绘画人才众多,花鸟画有了很大的成就,徐熙、黄荃创造了两种不同的花鸟画风格。受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花鸟画的两大流派,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荃父子发展了以勾勒晕染为主的画法。用笔精工,用墨浅淡,以丰富而浓艳的色彩渲染而成,因此工整细腻,富丽堂皇,所以当时被人们称为“黄家富贵”。在此基础上,造型严谨、工整细致、色彩浓艳、富丽堂皇的工笔花鸟画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

写意花鸟画,溯其渊源,主要是出于徐熙一派,主张运用水墨晕染、以墨为主、轻色淡彩的作画方法。这样一种不事雕琢、着重笔墨的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沿着这一流派,逐渐形成了写意花鸟画。两宋时期,花鸟画获得更大发展,盛极一时。文人画的兴起,使写意花鸟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元代,出现了王冕等优秀画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到了明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很大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出现了沈周、陈淳、徐渭等优秀的画家。清代绘画,山水人物因袭前人的风气盛行,因而处于停滞状态,但写意花鸟画却得到较大发展。写意花鸟画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出现了 “扬州画派”以及朱耷、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杰出的画家。到了现当代,花鸟画又得到发展,名家辈出,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写意花鸟画与文人画

提及写意花鸟画,也必然要谈到文人画,文人画备受大家的推崇。在唐代以前,就有以纯水墨形式作画的记载,而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宋代以后开始的。宋代文人画的主要标志是以水墨表现的梅、竹题材的独立和成熟,当时文同、苏轼等著名文人,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元代,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使得大多数文人墨客感到失意,遂以笔墨寄托情怀,给文人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人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人画历经元、明、清逐渐发展成熟。文人画以其自身的特点,把写意花鸟画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其特点主要是:第一,作画者既是优秀的画家,又是文人学者,他们把绘画加以文学化,把题跋和印章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入画;强调书法用笔。第二,作画讲究笔情墨趣,用笔洒脱凝练,率真自然;最忌讳刻意描摹,华丽工细。第三,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寄托,以托物寄兴、抒情寓意为追求的艺术境界。

文人画以其高超的笔墨技巧、深刻的作品内涵、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深入物理”“物我交融”的理念,始终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使得写意花鸟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四、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

写意花鸟画的优劣,笔墨是关键。中国画自古讲究笔墨,在笔墨的技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严格的笔墨程式。写意花鸟画更是如此。写意花鸟画的用笔,讲究笔气、笔力、笔韵,要求灵变、洒脱、刚健、挺拔、遒劲、沉着、生涩,既有法度又有变化,有生命力,要避免软弱、板滞、漂浮、粗野、细碎、柔媚和描、涂、抹等弊端。endprint

至于用墨,在写意画的表现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多笔墨并论。用墨,即所谓墨分五色,是指焦、重、浓、淡、清。实际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非常丰富。通过与用筆的快慢疾徐、顿挫点染等手法紧密结合,笔墨就会变化无穷。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家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画事用墨难于用笔,故吾国绘画,由魏晋以至隋唐,均以浓墨线作轮廓。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如是,故有洪谷子(荆浩)有笔无墨之评也。自王摩诘,始用渲淡,王洽始用泼墨,项容、张璪、董、巨、二米继之,渐得墨色之备,可知墨色之发展,稍后于笔也。然而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强调用墨与用笔并重的重要性。

好的写意花鸟画,用笔用墨非常巧妙,用笔体现形质,用墨体现阴阳。作画时,笔的率意挥洒和墨的枯湿浓淡相得益彰,会使画面产生出神奇的艺术效果。画家笔墨修养好,才能得心应手,创作出高水平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五、写意花鸟画的内涵

写意花鸟画从出现、发展、繁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且长盛不衰,并在当代仍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历朝历代都有大量描写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的诗文和绘画作品。而在中国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作为人们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在中华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下,中国花鸟画逐步发展成一种运用喻、比、兴、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表达人们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寄托。而写意花鸟画,更加能够发挥出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尤其是文人画,把写意花鸟画的这一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写意花鸟画内涵深刻,首先具有情感寄托的功能,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是写意花鸟画的主要创作思路和方法。写意花鸟画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歌颂。将表现对象人格化,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向往。比如根据各自的特性,赋予梅、兰、竹、菊、松柏等高尚的品格。宋代文人画家对竹子情有独钟,赞美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宋人笔下的墨竹有的弯转屈曲,象征作者虽然屡遭贬谪,经历坎坷,但仍然刚正不阿的节操。清代画家郑板桥经常画竹子,借竹子表现坚贞不屈的民族情操。又比如画家用梅花表达不畏严寒、铁骨铮铮、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勤奋拼搏,努力向上。画家因为高大的松柏不畏风雪严寒,将它比喻为英雄;而荆棘矮小而多刺,就将其比喻为小人;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比喻高洁;以竹子、梅花、菊花、兰草等或挺拔向上、傲霜迎雪,或甘于寂寞、馨香如故,被誉为高尚的君子。

还有大量的花鸟画题材,比如《四季平安》《连年有余》《事事如意》《富贵大吉》《松鹤延年》等,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欣赏一幅优秀的写意花鸟画,既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陶冶,更是一次感情的升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分析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