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2-11张传东韦继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9期
关键词:性脑基底节血肿

冯 磊,张传东,韦继明

(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

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冯 磊,张传东,韦继明

(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

目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进行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的评分,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根据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HICH分为基底节区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桥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40%[1]。研究发现,HICH会导致患者脑部的神经功能受损,使其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症状。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近年来,临床上常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2]。本文就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关于HICH的诊断标准[3]。经头部CT扫描检查确诊这些患者脑出血的部位为基底节区,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12 h。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在微创手术组中,有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为(58.23±10.36)岁,出血量为32~53 ml,平均为(43.35±7.37)ml。在保守治疗组中,有男20例,女12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为(57.68±9.67)岁,出血量为33~54 ml,平均为(44.27±7.89)ml。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保守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维持其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其进行抗感染、防脱水等治疗。对微创手术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扫描,确定穿刺部位(血肿的中心处)。避开患者颅下的功能区及重要的血管区,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选取合适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并在针体的合适位置装上限位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后,瞄准穿刺点进行钻孔。将穿刺针送至靶点,退出针芯,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为了防止患者颅内压的下降速度过快,引起其基底节区再次出血,首次清除血肿的量应低于50%。然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扫描,确保其引流管位于血肿处。手术结束后,每隔6~8 h向引流管内注入约4万U的尿激酶。关闭引流管2 h后,对患者脑部的血肿再次进行引流。对患者脑部的血肿进行反复的冲洗、引流处理,直至其血肿清除干净,最后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在进行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的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2)在进行治疗前后,使用BI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BI的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患者的年龄、出血量、NIHSS评分、BI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s)

组别 进行治疗前(分)进行治疗后的第2个月(分)微创手术组(n=32)16.38±5.37 8.38±2.77 3.12±1.12保守治疗组(n=32)16.89±5.73 12.72±3.26 8.27±2.34 t值 0.367 5.739 11.230 P值 >0.05 <0.05 <0.05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分)

2.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BI评分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BI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BI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BI评分的比较(±s)

组别 进行治疗前(分)进行治疗后的第2个月(分)微创手术组(n=32)23.35±5.31 69.37±7.12 84.38±8.45保守治疗组(n=32)24.12±5.68 57.35±6.35 71.67±7.64 t值 0.560 7.127 6.312 P值 >0.05 <0.05 <0.05进行治疗后的第1个月(分)

3 讨论

HICH是指在兴奋、受到刺激、过度劳累等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快速升高,其脑血管因无法承受血流巨大的冲击力而发生破裂出血的一种病理现象。进行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HICH的常用方法[4]。保守疗法以控制此病患者的血压、纠正其机体电解质紊乱为主。但HICH患者脑部的出血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其脑部的血肿会形成占位效应,压迫周围的脑组织、脑神经,使此处的血流进一步减少,导致此处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从而继发脑水肿。脑水肿的发生会加重此病患者脑组织、脑神经的损伤。有研究指出,脑组织、脑神经损伤的程度与血肿压迫的时间呈正相关性[5]。因此,临床上应及早清除HICH患者颅内的血肿,缓解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对HICH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时,可经小创口将引流管置于血肿处。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血肿清除干净,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脑神经的压迫,将患者发生残疾、死亡的风险降至最低。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岳景齐,钟志坚,孙海鹰,等.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 42(6):582-584.

[2] 刘涛,聂智品,李书元.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11): 1015-1018.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45-347.

[4] 刘宇梁,王建伟,李凤利,等.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 4069-4071.

[5] 张正平,李坤正,杨生龙.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116-7118.

R651

A

2095-7629-(2017)9-0094-02

猜你喜欢

性脑基底节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诊断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