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7-12-07奚晓华冯镇平郑庆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36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

奚晓华 冯镇平 郑庆君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我院肝胆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患者89例进行回顾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组(对照组)58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组(研究组)31例。收集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术后出现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高,但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36-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nd ope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Methods 89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repairs which were condu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re were 58 cases in the ope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group(control group), and 31 cases in the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group(study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such as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fection, chronic pai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scrotal hematom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has a low clinical recurrence rate, fewer complications, shorter length of stay, and higher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but is the effective means of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y;Inguinal hernia;Inguinal hernia repair;Comparison of efficacy

腹股沟疝是患者由于腹腔内胀气因为腹股沟出现缺损,而向体表突出造成的[1]。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一般腹股沟斜疝常在青壮年、儿童患者中发生,而腹股沟直疝一般发生在老年男性中,而且腹股沟直疝发病率明显高于腹股沟斜疝[2]。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该症状发病率逐渐提高,临床对于腹股沟疝多是采取手术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欠佳,仅能缓解临床症状,一旦患者出现嵌顿情况,很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同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临床采取的手术治疗包括很多种,其中有開放式有张力疝修补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有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肝胆外科89例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者89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31)。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19~90岁,平均(59.89±15.33)岁,女22例,男36例,患者进行分型:其中Ⅰ型有10例,Ⅱ型有19例,Ⅲ性有16例,Ⅳ型有1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0~91岁,平均(60.4±18.6)岁,女10例,男21例,患者进行分型:其中Ⅰ型有4例,Ⅱ型有14例,Ⅲ性有8例,Ⅳ型有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腹壁外科学提出的国内腹股沟分型法,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采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头需高处脚底15°~30°。①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在腹膜外建立手术间隙,在患者脐下1 cm处切一个小口,在腹膜前间隙上置入一个套管镜头30度,推入到耻骨与水平充气联合位置,使用腹腔镜建立腹膜前间隙,在耻骨和脐连接的中上、下1/3位置置入器械,保持气腹压12~15 mmHg分离出能够体现腹股沟区的重要标志。②在脐孔10 cm位置放置一个镜头,置入操作孔在患者脐孔处。之后使用可吸收网片,将其剪成适合覆盖的补片大小,上缘要能够覆盖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缘可以将容易出现股疝的管口覆盖,固定补片时要避开患者疼痛、死亡三角。

1.2.2 对照组 选择开放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治疗。①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前半小时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静脉感染,在耻骨上方位置2 cm处到腹股沟韧带上方3 cm连线的中间位置,将患者皮肤切开,大约4 cm楔形切口,在腹外斜肌腱膜位置找到疝囊,将其完全剥离。将山内容物收集起来,将网塞塞入内环口。②如果疝囊比较少,可以将游戏的散囊,进行高位分离,通过内环口将其回纳到腹腔,如果疝囊比较大,将疝囊近端横断,之后将其缝合,在从内环口推到腹腔。③之后使用补片覆盖到患者腹横筋膜前、精索后位置,将上端缺口补片环绕在精索或是子宫园韧带部分,在耻骨结节和线段使用两针固定,内侧固定在联合腱位置,外侧在腹股沟韧带处固定,精索穿过间隙,间隙可容纳一指尖为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术后阴囊血肿、复发等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疼痛使用VAS方法进行分析,将主观的疼痛量化,其中最小值0表示没有任何疼痛情况,而最大值10表示疼痛剧烈。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选择0~10不同程度的疼痛值,从而获得患者VAS评分[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4]:显效:表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有效:表示症状改善,有轻微疼痛;无效:表示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计算在统计学软件SPPSS18.0上进行处理,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术后复发、术后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的计数资料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而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术后复发、术后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100.0%,对照组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产检的普通外科疾病,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症状方法不断增多,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中开始使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操作比较简单,主要是将补片和Cooper韧带进行固定,而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切口小可以保证美观,所以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5-8]。

而且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可以在各类腹股沟疝中使用,其中包括腹股沟复发疝、双侧疝等疾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是通过建立腹膜前间隙,将合适的修补片在腹腔镜下置入,之后将患者所有腹股沟疝区域全部覆盖,不需要钉合。但是有研究提出,学习腹腔镜疝修补术时间较长,手术人员一般需要经历60多例的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才能完全熟练掌握该手术,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9,10]。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患者临床复发率较高、术后疼痛较高,而且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这说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1,12]。

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术后复发率是判断手术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还有就是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能力也会影响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复发情况[13,14]。还有研究提出,外科医生的临床手术经验也是减少复发率的重要因素,而且手术中使用的补片大小也是腹股沟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1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的是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而对照组采取的使用开放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但是研究组的住院费用(6258.3±425.4)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24.5±321.2)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的原因:(1)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方式与手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腹腔镜手术采取的是全身麻醉,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患者采取的是硬膜外麻醉,不要进行麻醉复数,所以,研究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费用高。(2)经脐部确定腹前间隙,并将其分离需要的时间较长。(3)还有就是与外科医生的手术经验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有关。研究组患者临床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研究组为6.5%,对照组为13.8%,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与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疼痛VAS改善情况显著,明显优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艾万朝,周旭坤,张成建,等.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4):270-272.

[2] 刘礼军,余伟,湛向伟,等. 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48-49.

[3] 李炜宇,赵蕾.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4):302-303.

[4] 贺家勇,杨晨晨,李义亮,等.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前间隙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9):1146-1150.

[5] 謝敏,余森. 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215-217.

[6] 贡红飞.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Millikan)术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2016:45-47.

[7] 逄余三.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56.

[8] 邹治义,肖克敏,吴建清.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疝修补术疗效对比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8-49.

[9] 潘俊江,朱明,王春梅.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9(2):105-107.

[10] 卢晓裕,魏文波,江树嵩,等.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 微创医学,2015,10(3):383-384.

[11] 刘世祺,吴琳,靳猛,等.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44-45.

[12] 夏联山,罗靖,古少东,等.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疗效的对比[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2):137-139.

[13] 黄进林,俞金龙. 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操作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7,17(2):174-176.

[14] 沈琦,于海文,李健文.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18(2):170-172.

[15] 杨红杰.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有效性[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9(2):169-185.

(收稿日期:2017-09-30)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