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12-01贺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校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开始接触复杂的信息内容,思想认识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学改革实务操作提供相应的参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改革研究”(编号:[2015]337號)。

【中图分类号】G64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93-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先进思想、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的重要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需求对教学改革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分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才能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为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不适应,教学针对性不足。在教学改革中,高校部分教师为了改革而改革,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以分析,造成所引入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契合度偏低,教育针对性不足,无法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际效果。

其二,所引入的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方式契合度偏低。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解析、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等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没有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应用,造成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所形成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的契合度偏低,不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其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合理,在教学活动中对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严重,无法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甚至会造成学生在长时间接触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全面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

在全面分析和总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把握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经过实践应用发现,从拓展教学内容和增加实践课程角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良好培养。

(一)拓展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人文素质观念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还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挖掘教育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正确认识。由此,经过系统的分析和不断验证,提出应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且借助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观念,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从人文素质教育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逐步实现,并且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有所增强,能够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正发挥出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教育

研究发现,理论和实践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能够为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实践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突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提出需要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实践教育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强化[3]。这样,在教育教学探索中,真正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大学生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化,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在高校中进行不断的应用和推广。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

研究发现,构建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也能够明显的增强,所以结合国内外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点和需求,新时期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视,不断对考核方式进行合理化创新,凸显教学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保证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认识情况等做出客观的判断,在深化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引。而在创新考核方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考核活动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表现做出客观的判断,借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尝试引入了实践考核体系,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表现作为考核对象,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思想认识情况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4]。在实际应用了这种创新考核模式后,学校能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教学考核评价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经过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发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中,要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课程内容、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等多角度制定教学改革措施,为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进而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娄刚,陈磊,太航.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3):122-125.

[2]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慕课热”以后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5-117.

[3]郭凤志,热合木江·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4]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64-67.

作者简介:

贺敏(1978-),女,贵州兴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法律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