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研究
2017-12-01麻楠
麻楠
【摘要】柔性管理本是企业管理中一种常用方式,随着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种管理方式逐渐在高校管理中被广泛采纳。在高校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的具体表现主要为导师制度与学分制度,这种管理方式既符合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又满足了民主管理的基本理念,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学 教学管理 柔性管理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44-01
柔性管理指的是从心理出发规范人的行为,其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认识管理的主体。从心理规范的情况下采用非强制的方法,将人作为管理的落脚点。与柔性管理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则是刚性管理,指的是采用规章制度等方式,对人进行制度监督、纪律制约[1]。本文主要分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刚性管理当中,高校管理通常采用教学任务的形式进行规范与制约,这种管理方式在初期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随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对于刚性管理的不断适应,这种管理方式往往由于刻板而缺乏激励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而高校属于高等教育中心,重视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创造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学生全面发挥自主能力。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施以柔性管理,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高校的运行发展。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思想拓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在完成固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探究[2]。
(二)教师发展人性化
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属于连续性的脑力劳动,在工作开展中,实施刚性管理前提下,高校教师遵循坐班管理制度,虽然能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针对学生主要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技术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事业心、责任心等精神方面的知识。因此柔性管理方式更加适合高校教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这样才能让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人才。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一)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校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方式,我国最早提出学分制改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选课制”,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目前已经在我国高校中广泛运用。学分制主要是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业完成状况,属于一种弹性值的教学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学年制而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业完成规定学分,在学分完成后方可毕业,这不仅避免了高校学生不学无术的现象,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选择学科,学分修满就意味着学生完成了自己感興趣的学业[3]。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发展。
(二)导师制
导师制度区别于原始的制度,在传统教学中每个班级固定几位教师,分工明确。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到班级上课,课程结束后便换另一个班级,这种管理制度使得高校中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越来越少,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并因材施教。而导师制中,导师可以是学生的学科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全科学业辅导员,不仅管理学生的学业状态,对学生的生活也需要进行规范管理。与“一对多”的管理方式不同,导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思想。高校与中小学教育不同,注重学生生存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发展,导师制要求学生与导师之间建立一种导学的管理,导师在管理学生时,会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兴趣特长进行研究,更好的拓展学生自我能力。这种管理制度最早应用于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经过不断改革已经广泛应用[4]。
三、结语
柔性管理的应用在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中已经体现出较高的价值,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柔性管理方式逐渐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如多媒体、新媒体等网络手段,更好的将柔性管理与高校管理相契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阮文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101-103.
[2]宋立民.小议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1):218-219.
[3]周娟娟.试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24):213,215.
[4]邱润萍.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助管工作探析——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