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应当培养具有国学经典内涵的综合音乐才学人才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诗乐乐教美育

(1.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2.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当代社会应当培养具有国学经典内涵的综合音乐才学人才

梁睿1.2钟宏桃1

(1.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诗乐教育的理念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乐教”思想,其内涵对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具有启发式的指导意义。《诗乐》课程内容围绕“诗”与“乐”两大主体,即文学主体与音乐艺术主体,以诗歌、歌曲、戏剧(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为主干课程,课程性质应突出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经典型、创造性。《诗乐》课程的开展,促进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教育的能力,加强专业融合,促进智育的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的提供重要的教学手段。

“乐教”思想;《诗乐》课程;审美能力;专业融合

1 《诗乐》教育理念的源起

诗乐教育的理念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乐教”思想,“乐教”思想主要体现在我国古代儒学派别的音乐教育中,广泛应用于官学、私学等。

(1)西周官学中,乐教的主要内容有乐德、乐语、乐舞三个方面的教习,乐教的教材是《诗》。在西周礼乐教育体制中,《诗》作为音乐教育的教材,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代,诗经成为礼乐教育的范本。既可以唱,又可以诵读,是古代音乐教育重要的教材典范。

(2)到了春秋时期的孔子的乐教思想强调诗、乐与礼谐和、强调学生要行知合一、强调达到“血气平和、美善相乐”的艺术教育的目的。主要观点有:①重视乐教中的审美情感培养极其美育作用,即要求在对音乐形态美方面把握加深情感体验;并且要求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②主张乐教中的行知合一。“在孔子的乐教思想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对;不学《诗》,无以行。”

(3)近现代的乐教思想,清末学者王国维最早公开提倡美育,并把美育与德育相提并论。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的教育理念,并且在近代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牢牢把握住“诗学”的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将“诗学”课程设置为《国文》、《国学》、《诗歌》、《诗学》等课程,一直持续该教育理念近百年。虽然”美育一词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实践的产物,但是,在我国,古代的乐教、诗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美育行为。

“乐教”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以音乐为主要传播手段和途径,在教育内容中加入含有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理念、人文知识、社会风尚、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性质文学主体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手段。如今,我们将“乐教”的理念转换为“诗乐”教育的理念。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作品文学体统称为“诗”,而朗诵、演唱、表演的部分统称为“乐”。“诗乐”教育理念的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载体,与文学、道德、礼教交叉并存,既突出音乐的功能,又凸显审美、德育、教化的教育功能。

从先秦的乐教体系,到近代的美育,突出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经典型、创造性的性质特点。“诗乐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结构、方法与途径可以很好的融入我国美育。当今高校实施美育就是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手段实现的,美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塑造教育对象的完美的人格,艺术教育理应沿着美育的核心任务铺展开来。

2 《诗乐》课程结构设置的探索

2.1 课程的性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高校诗乐课程的的课程设置可参考美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以及古代诗乐教育的理念。《诗乐》课程性质应该突出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经典型、融合性、创造性的性质特点。

例如,西周官学中,乐教的主要内容有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三个方面的教习。就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孔子的乐教思想强调诗、乐与礼谐和、强调学生要行知合一、强调达到“血气平和、美善相乐”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项。在教材方面,使用《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书。其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愉悦性、创造性、经典性的性质特点。

当代《诗乐》课程的设置理应学习古代成熟的乐教思想,根据当今学生的心智特点,做好课程结构的设计。

2.2 课程目标

《诗乐》课程的目标设定,应当力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的目的。诗乐课程开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社会、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接触综合艺术作品,丰富审美体验,使得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高校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后,使得学习与生活更有色彩和情趣,从而获得幸福快乐。

2.3 课程的内容

《诗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诗”与“乐”两大主体,即文学主体与音乐艺术主体。在艺术学理论中,关于音乐与文学交叉产生的艺术门类主要有诗歌、歌曲、戏剧(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诗乐》课程的内容设定原则在于,第一,传授基础性的文学艺术相结合的学科知识,在内容上深入浅出。第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挖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使得学生具备发现美的眼睛。第三,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了,再次基础上,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第四,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真正达到行知合一、美善相乐的目的。

A:诗乐理论课

a.语言艺术课程如,六书、古典诗词文集、中西方现代诗词文集

b.听觉艺术课程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乐理基础

c.戏剧艺术课程如,中国戏剧史、西方戏剧史、戏剧表演基础

d.形体艺术课程如,中国舞剧发展史、西方舞剧发展史、舞剧表演基础

B:诗乐实践课

a.语言艺术课程如,配乐诗朗诵交流会、诗词创作、歌曲(词)写作

b.听觉艺术课程如,声乐基础、音乐欣赏

c.戏剧艺术课程如,戏剧欣赏、戏剧排演、戏剧创作

d.形体艺术课程如,形体基础、舞剧创作、舞剧排演

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由于在高级教育阶段,受教育对象的年龄层决定了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处于青春中晚期,智育成熟、德育差异大、艺术水平大部分不同步,因此,课程内容应当遵循大学生心智特征的普遍规律,按照学科特点铺展开来。

3 《诗乐》课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

3.1 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审美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训练和情感的体验、生活体验多方面的结合。美育不仅仅是高校校艺术教育,而是一个多方面结构的工程。审美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四方面的有机结合,还应该与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结合起来。当代音乐教育过程中内涵的缺失、美育教育走入音乐美术单纯技能教育、片面教育的误区是美育教育难以实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艺术教育者往往只停留于音乐表现形式的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难以达到行知合一的审美体验的目的。

《诗乐》课程《话剧排演》、《歌剧(舞剧)排演》、戏剧创作、诗歌写作、读书会、书画会、艺术创作前期的社会实践等都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当下已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深入生活,挖掘作品内涵,例如歌词研读和感受、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挖掘、加强文学修养等等,都可以达到提高审美体验、情感体验的审美教育的目的。

3.2 促进德育的功能发挥

美育对道德水平的作用,主要反应在美育通过渗透力和亲和力对道德水平的促进作用。“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美育中内在地包含着智育与德育,而且是将智育与德育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情感又作为人类美好行为内化与升华同道德依存。”——[德]希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P118。周代的乐德中心理念是“音乐平和”、“道德中庸”、“人文和谐”,使得音乐的审美和伦理的意义并存。

当代大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主要以理论教育方式存在,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等理论课程。当然还有党团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自我教育等多方面。然而,效果不佳。

促进德育的诗乐课程主要有以下内容:爱国主义诗集诵读交流会、爱国主义主题音乐欣赏交流会、公益歌曲习唱交流会、抗战歌曲习唱交流会、欣赏爱国主义歌剧(舞剧)等等。通过诗歌、歌词的理解和抗战歌曲、爱国歌曲音乐色彩明朗、节奏欢快、铿锵有力等特有的音乐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良好的人格,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3.3 《诗乐》课程为专业融合搭建桥梁

美育对智力水平的作用,通过美育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来提高 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待之智力水平,美育有助于情感商数的提升。例如,宏观视野、形象思维、美的构造思维等。胡瑗的诗乐教育的作用还就重视在音乐与文学教育、音乐与体育教育、音乐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学的融合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了学堂咏歌,其“朝夕咏歌”、“公私试罢”等是他综合的诗乐教育生活化的主要手段。

公共艺术教育多体现为“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即不论文理专业的学生,统一平台选课,统一班级授课,实行大锅饭教学形式。其实,受到专业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文理专业学生的艺术教学方法理应因材施教。抛开大的美育的教化作用,“诗、乐”也具有开拓想象力、训练逻辑思路的智育作用的。

(1)“乐理逻辑”提升文科逻辑思维

文科专业在原有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加入音乐理论、乐理逻辑知识。音乐中的乐律理论,曲式结构、和声结构、节奏、音高低、音长短、乐句、乐段等乐理逻辑与文科中的文章结构、段落呼吸等相容相通的。但因为音乐的乐理逻辑伴随着音响、音色、情感体验,使得它比文学结构更生动、更有魅力。因此,在文科教学中加入“乐理”知识,运用乐理知识,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可以达到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诗乐课加入文科艺术课程主要以《乐理》《实践排演》等为主,从艺术排演实践中感受音乐舞蹈节奏逻辑,训练艺术思维。

(2)“诗歌、音声”提升理科感性思维

理科教学中的程式化、数理化在一定个程度上容易造成教学的枯燥。丰富多样的“诗乐”内容易于调节紧张的理科逻辑思维。例如,配乐诗朗诵、音乐欣赏、音乐会体验等对理科类艺术课的开展,促进学生拓宽想象思维,利于学生开展理工创新创作,从而达到提高智育的目的。诗乐课程加入理科专业的艺术课程主要以欣赏类《音乐欣赏》、《诗歌诵读》、《戏剧欣赏》等、实践类如聆听现场《音乐会》、欣赏展馆《画展》等。

高校教育大力推进美育教育,诗乐教育内涵的融入,促进高校“审美教育”的美育目的实现;诗乐教育内容的铺展,促进高校学生的“德·艺·技”全面发展;诗乐教育的实施,是“文·理·艺术”学科融合的桥梁,为高校艺术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作用,促进美育在高校更好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育人树人”的目的。

[1] 宗健梅,《论北宋教育家胡瑗与苏胡教法》,青岛教育学院学报(J),2000年6月第13卷第二期;

[2] 修海林,《宋代宫廷与官学中的音乐教育活动与理论》,《音乐教育》(J)1997年第四期

[3]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4] 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梁睿(1987.07-),广西百色人,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百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钟宏桃(1970-),广西横县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诗乐乐教美育
《朱载堉<六代小舞谱>学术复原与“乐教”》(插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色彩的力量——诗乐TMA The Icon Jubilee系列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55年来的坚持
——诗乐全球CEO阿诺德·施密德(Arnold Schmied)谈TMA系列面世20周年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闵惠芬,诗乐年年总忆君(上)——闵惠芬其人、其事及其艺术贡献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孔子乐教思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