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评析
2017-11-30周勇
周 勇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皮肤性病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评析
周 勇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皮肤性病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探讨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3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荨麻疹的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荨麻疹的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为理想。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此病患者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后,其体内的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会释放出大量的组胺,从而使其皮肤黏膜血管出现局限性的血肿反应。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过敏原较为繁杂,但其发病机理仍是组胺的过度释放。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两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使用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进行抗组胺治疗。其中,使用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的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其中,有男性61例,女性75例;其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9.2±18.2)岁;其病程为0.1~3年,平均病程为(1.2±0.4)年。经过敏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这些患者均患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其他的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类疾病及合并其他的皮肤病、在8周内有抗组胺药物治疗史、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等不宜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让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西替利嗪的用法是:每次服10 mg,每日服1次。让研究组患者口服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左西替利嗪的用法是:每次服5 mg,每日服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在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荨麻疹的症状积分[1]。该评分标准包括风团的直径、风团的数目、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瘙痒的严重程度四项内容。该评分标准的总分为12分。得分与荨麻疹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体的评分标准是:(1)风团的直径:无风团为0分,风团的直径<1 cm为1分,风团的直径在1~2.5 cm之间为2分,风团的直径≥2.6 cm为3分;(2)风团的数目:无风团为0分,有1~5个风团为1分,有6~19个风团为2分,有20个及20个以上的风团为3分;(3)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发作为0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1 h为1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在1~12 h为2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13 h为3分;(4)瘙痒的严重程度:无瘙痒为0分,轻度瘙痒为1分,中度瘙痒为2分,重度瘙痒为3分。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是[2]:(1)临床治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的降低幅度>90%;(2)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的降低幅度在60%~90%之间;(3)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的降低幅度在20%~59%之间;(4)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的降低幅度≤19%。总有效率=(总例数-治疗无效例数)∕总例数×100%。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口干、嗜睡)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荨麻疹症状积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荨麻疹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荨麻疹的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患者荨麻疹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荨麻疹症状积分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期间,在研究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口干的不良反应,有12例患者出现嗜睡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5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饮食、药物、气压、气温、光照、空气中的细微颗粒、情绪等[3]因素均会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产生靶向刺激,从而使其出现明显的全身变态反应。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众多研究者都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组胺大量释放导致的。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通常进行抗组胺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动物实验表明,西替利嗪不具有明显的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H1受体。研究发现,人体内的羟嗪在发生分解、代谢后可产生充足的西替利嗪,以抵抗体内组胺的释放。但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体内组胺的释放量若过大,人体自然产生的西替利嗪就无法满足需要,故需要外源性地补充该物质。西替利嗪是一种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此药对组胺的生理传递及生理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此药还能够拮抗血管活性肽和P物质,从而抑制组胺对血管造成的非特异性炎症刺激,从而缓解皮肤的变态反应。左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左旋异构体。与西替利嗪相比,左西替利嗪的抗组胺作用更强,因此可以发挥更为理想的抗炎、抗过敏的功效。用左西替利嗪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快速地消除由血管炎症反应引起的风团及瘙痒。
研究发现,用西替利嗪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的状态,从而使其出现口干、嗜睡的不良反应。左西替利嗪不经肝脏代谢,可直接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蓄积,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为理想。
[1] 赵东,赵一栋.左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335.
[2] 方育东,谢少虹,陈新平,等.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1362.
[3] 张英娣,王松.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南药学,2010,8(5):387.
R758
B
2095-7629-(2017)16-0185-02
周勇,男,生于1970年4月,重庆梁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皮肤性病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