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

2017-11-27陆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课练课课身体素质

陆丰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江苏苏州 215511)

小学体育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

陆丰

(苏州市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江苏苏州 215511)

小学体能素质课课练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回归3个发展阶段。课课练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即:能深化体育训练内涵、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增加体育教学趣味,对于日常体育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在新时期建议要从创新形式,注重实效、针对需求、提升质量;立足实际,重在参与等3个方面来提升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小学体育 课课练 回归 创新

身体素质“课课练”(简称“课课练”)是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课课练顾名思义,即在每节体育课中适时加入身体素质练习环节,注重强化练习和持续练习,课课练一般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仅占据三四分钟的时间,教师是课课练的组织与实施者。课课练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历盛衰起伏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扮演着不同内涵的角色,尤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起到培养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启发运动兴趣、提升身体素质等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课课练推陈出新,应用到新的时代教育中来,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 体能素质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历史回顾

1.1 兴盛期

课课练曾在体育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生活水平较低,青少年的体质较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开始注重怎样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发布的同时提出了“课课练”。后来,在“纲要”的要求下,各个学校开始在体育课堂中对“课课练”进行实施。1980—1989年,“课课练”成为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练习手段,发展迅速。课课练以高效、简洁等特点而迅速成为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常客,成为训练小学生体能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体能课课练充实了小学体育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小学体育的教学形式,在体育训练器材相对匮乏、体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补充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体能素质的训练与加强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1.2 衰退期

从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开始,“课课练”逐渐消失,退出了体育课堂。直接原因是早期的课课练虽然在体育课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形式还是以简单粗放为主,内容缺乏创新,课堂效果不佳;“课课练”的练习虽然占用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体育教学中主要内容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课课练”被应用到体育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很显著的提高。此外,这种过度强调强化训练和测试分数的体育教学方式与当时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逐渐在体育课堂中丧失存在的价值,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所放弃,一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退出。

1.3 回归期

近年来,课课练重返小学体育课堂。课课练的回归带有特殊的时代使命,即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堪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体育课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呼唤课课练的回归。原本既定的体育课程已经满足不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必须以一定强度的课课练来强化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这一时期的课课练被赋予新的任务,即在继承和发扬课课练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内容,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 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2.1 深化了体育教学内涵

将课课练运用于小学体育课程中,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范畴,深化了体育教学的内涵。体育的内在价值在于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加强调坚持不懈、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小学体育课除了旨在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之外,更要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运动一生的理念。课课练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贯穿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既有趣味游戏,又有强化训练,并在长期的训练中强化小学生的训练理念,在其头脑中种下坚持运动的萌芽。

2.2 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

课课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传统体育课上以单一的教学内容为主,小学生很容易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复性的训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长期下去对于培养小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课堂中加入课课练对小学生而言,在每节体育课中增加3~4 min且教学内容迥异的课课练,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采用课课练非但不影响每节课的教学进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效率,因此课课练不失为体育课的一种有益补充。

2.3 增加了体育教学趣味

课课练具有短暂、灵活、高效等优点,类似于今天的微课。与传统的教育内容相比,更强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某一运动的实践,不过分追逐精确和规范,既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至于让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过长。小学生对于一些时间短、生动活泼的练习更加喜闻乐见,更乐于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灵活地将课课练纳入课堂中,可以作为课堂前的热身运动,也可以作为中途调节气氛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单纯作为一种游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可大大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3 新时期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与运用

3.1 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小学体育“课课练”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形式,其本质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课课练发展的起伏波动也反映出课课练早期内容与形式的有待提升,因此,新时期的课课练必须要创新活动形式,坚持科学性和有效性统一。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总结、思考适宜的课课练形式,杜绝走形式、单纯高强度训练等现象,创造出既能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又能够提升整体课堂效果的课课练形式。

3.2 针对需求,提升质量

小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体育训练既需要一定的强度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要注意要满足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贴膏药”“相互追拍”等趣味强的游戏类课课练,可以采取常规的踢毽子、跳绳等运动,辅助以一定量的机械练习,如扔实心球等。另外,教师还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因材施教,如女生可以采用一些舞蹈、健美操类运动,男生可采用篮球、排球等形式,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短短几分钟内,强化体质、塑造个性,增强课课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自觉运动的良好习惯。

3.3 立足实际,重在参与

小学体育课课练重点不在于摆花架子,应付形式,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小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感知运动给人带来的身心改变。因此,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课课练一定要沉下去,不能浮于表面。首先教师在体育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做到准备充足,游刃有余;其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魅力、肢体动作、亲切度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带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课练中来;最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上课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如强化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认识、端正体育课态度等,想方设法带领学生投入到课课练中来。

[1]郑峰.“课课练”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4(3):79-80.

[2]冷淑蓉.小学体育“课课练”内容体系与组织形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4-245.

[3]胡晓婷.小学生柔韧素质“课课练”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4]韩兵,宋占军,李蕾.新课程背景下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5-50.

G8

A

2095-2813(2017)08(b)-01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125

猜你喜欢

课课练课课身体素质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质的催化剂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高中英语复习课课后作业有效性例析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课课练”内容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