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6赵静陈平平
赵静+陈平平
摘要:建筑工程类识图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本文将BIM技术引进建筑工程识图类课堂,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识图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应用,帮助学生识读施工图纸,以提升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
在传统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施工图纸、图片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校教师基于前人研究工作,将BIM 技术引入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积极探索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质量。
一、BIM 技术特色
BIM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具体应用,实现了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可视化、可模拟性、协调性和优化性,并充分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国内很多建筑类高职院校已开设了BIM技术课程,并建设了BIM实训室。由此可见,BIM技术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将BIM技术应用于教学
在众多BIM技术工具软件中,我院教师选用Navisworks、Revit软件。为了实现建筑物由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和建筑物的可视化,在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中,引入BIM技术建立三维的建筑模型,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交互循环方式,以展现建筑物信息及其各项构造所处的空间位置,提升可视化效果。
1.建模
通过Revit软件将选定的二维建筑工程施工图转换为三维信息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将2D与3D相结合,向学生展示建筑物信息, 这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要识读的建筑施工图,从而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建筑物。
2.整体到局部的可视化学习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建筑物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点融入所要识读的建筑施工图,制订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布置教学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明确学习任务后,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逐步讲解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和相应知识点,下文以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和建筑结构课程中楼梯的识读为例。
(1)对于建筑构造识图类课程,可运用3D漫游技术展示三维建筑模型,示意构件在整个建筑模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为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楼梯,可将实物、2D轴测图或图片进行对比学习,加深整体性理解,然后识读楼梯的剖面图、大样图,并与三维建筑模型进行比照,按知识点将三维状态下抽离出的楼梯与二维状态下的楼梯平面图进行详细比对。在反复的对比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楼梯类型、楼梯中梯段、踏步的概念及其数量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楼梯平面及剖面表达的掌握程度,培养和提升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基于对楼梯的识读,教师可運用BIM技术的相应软件,建立双跑楼梯、多跑楼梯、螺旋式楼梯等形式的三维信息模型,亦可根据三维楼梯信息模型绘制楼梯大样图,在二维与三维的相互转换中培养学生识读多种形式楼梯剖面图的能力。
(2)对于建筑结构识图类课程,可将钢筋混凝土平法抽象施工图中钢筋的信息以3D模型直观地显示出来,实现所见即所得;亦可依据16G101系列图集,学习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及配筋构造。基于对楼梯配筋图的识读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绘制给定楼梯的剖面配筋图或进行图纸找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局部到整体的融会贯通
在实训任务中把建筑工程施工图转换为三维信息模型,依据平面图绘制建筑构造模型、钢筋配筋模型,使学生理解施工图表达的实际形态。通过信息模型演示、各建筑构件的绘制,实现2D与3D的转换,建立3D建筑模型,加深学生对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的理解,将建筑物平面信息表达得更清晰、更易于理解。
4.应用虚拟漫游
运用Navisworks软件打开建立的建筑物三维模型,进入虚拟漫游模式,通过这种可视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建筑构造的理解,使其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三、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BIM技术,以三维建筑模型为本体,融入建筑结构等相关知识,可实现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转换。通过漫游展示等实施方式,可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识图类的课程教学中,并结合图纸,建立3D模型和动态模拟,以加强视觉冲击。为实现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识读施工图,可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放大、旋转、剖切;亦可组合构件,依信息模型制作实体模型,整体上统筹兼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任务实施,并充分结合理论知识,既提高动手能力,又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将信息技术、模型制作、绘图识图融为一体,是提升建筑工程识图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路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