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017-11-26王文艳
王文艳
摘要:自2000年以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思维形成、激发兴趣、合作能力等方面简单分析学科竞赛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功能效应
自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加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以来,有不少大学生采取创业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完善,缺少科学、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因此,一些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力求实现教育目标。例如,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先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阐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模式,再分析学科竞赛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各高校考查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时代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创新创业能力分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开发新事物的能力,所谓创业能力就是创办自己的行业的能力,二者都力求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模式
1.专业教育模式
专业教育模式是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力图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增加学分来督促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2.素质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门知识化的学科,其强调学生对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开发;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一种生存能力,更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一门文化课程,更是一门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必须在实践中完成。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在实践教育模块,这种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得到许多高校的认可。
4.就业教育模式
就业教育是每个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竞争激烈、就业难的社会状况下,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学科竞赛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效应
1.有利于创新创业思维模式的形成
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所对应的学科竞赛也是不同的。目前,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参赛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往届学生的参赛作品,创新思维并钻研出不同于往届学生的作品,而这种思维方式会在实践中被不断优化和升级,伴随学生的一生。
2.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潜力
学科竞赛是竞赛类活动,而且是基于第一课堂所学基础专业知识的第二课堂,其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扩展其他专业和学科的知识,这就无形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探索出与以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欲望,且学科竞赛的竞赛性使这种欲望更加强烈,强化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学科竞赛往往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加的,而且一些竞赛的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一起合作探讨。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参赛过程中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互相理解、相互沟通、求同存异,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团队荣辱感。团队是一个组织,有组织就有领导。当选团队领导者的学生应在参赛过程中组织团队成员准备参赛的相关事宜,从而顺利完成比赛,这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中国智造依靠的是新一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因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而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功能效应。
参考文献:
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107-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