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迎娶高富帅”探微

2017-11-25王玲霞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高富帅婚恋观

王玲霞

流行语“迎娶高富帅”探微

王玲霞

流行语“迎娶高富帅”近期在女研究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广泛流行,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女研究生社会心态的折射,女性主义精神的诠释,乌托邦的建构。

流行语 “迎娶高富帅” 文化内涵

流行语作为特定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心理等的综合产物,要么与一定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相契合,要么与特定集体情绪、大众心理相关联,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它的广泛应用与扩散,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传播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问题。如过去的流行语“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表达出人们对当时物价飞涨的无奈,“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揭示出女研究生的尴尬处境,她们不仅面临论文和就业的压力,还面临婚恋的困惑。而近期在女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广为流传的“迎娶高富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反映的女性主义精神、构建的乌托邦空间三个方面,阐释它作为一种镜像所蕴含的复杂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心态的折射

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并不是一时的、偶然的,它是特殊群体的心绪写照,折射出一种社会现实,透过其表层含义,可以挖掘出其背后的集体心理需求:求新与求异、娱乐与消遣、宣泄与释放、质疑与批评。如“很黄很暴力”、“范跑跑”、“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这些网络流行语恰好反映了人们的集体心理,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迎娶高富帅”则反映了现下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是其心声的折射和表征。女研究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其行为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它的婚恋观更与社会中的种种因素息息相关。“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表明她们不仅面临论文和就业的压力,还面临婚恋的困惑。学业的繁重、家人的压力、朋友的期望和社会舆论的围剿,使得女研究生在择偶问题上处于尴尬的境地。女研究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一个特殊群体,深受大部分人的喜爱。但是,与此同时,她们又被贴上了“女强人”、“第三种”人的标签,使得为学术耗尽了大半青春的她们,在择偶方面并不占优势,使很多男性避而远之。很多男性宁愿选择一个大学生,也不愿娶一名研究生。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更使女研究生自己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影响了女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压抑了她们自身的主体意识。

而“迎娶高富帅”则表明现下女研究生对上述社会现状的质疑和挑战,显示出她们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自主意识。如果说“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是女研究生的自哀自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女研究生的自暴自弃,那么“迎娶高富帅”则是女研究生的逆袭。“他者即地狱”,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利,她们并没有受限于传统的观念,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思考与判断,一反常态,主动出击,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从而有足够的实力“出任CЕO,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获得社会的认同。“迎娶高富帅”这一流行语,是女研究生本着对社会现实的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来宣泄其不满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渠道,它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心态的一种镜像。

二、女性主义的诠释

流行语作为一种话语模式,常常采用隐喻和戏仿的手法来表达一些观点和看法,带来话语的狂欢,以此为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亚文化或者是处于边缘地位的成员争取一席之地,获得话语权与主动性,对抗传统与官方的权威性。流行语“迎娶高富帅”与流行语“迎娶白富美”是相对的,与传统的女性“被迎娶”相反,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游戏与感性本质,对中国自古以来婚姻传统的戏仿与反抗,抵制社会中的男权意识形态,它充满否定性、非中心化、反正统性、戏谑性。它所展现的是女研究生对生活现状的失望,对现实中的权力中心的挑战,体现的是女研究生的民主意识诉求与自身的主体立场。

性别角色与传统观念,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女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与自我意识的增强。性别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性别角色期待”,即社会对两性所期待的行为活动;另一种是“性别角色表现”,即两性个体所实际从事的活动。性别角色期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不管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都有一种性别认同,它无形中制约着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等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强调男性以事业为中心,女性以家庭为中心,使得“女性应不应该获取高学历”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已有所发展,但它并未深入人心。数千年以来,女性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并且不断地以新形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许多女孩儿怕自己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使自己失去女人味。

但是,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观已经弱化,她们追求男女平等,相信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迎娶高富帅”的雄心壮志表明女研究生对婚姻主动权的追求,而不再是简单的依附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迎娶高富帅”是一种逃离刻板性别身份的体现,女性同样可以迎娶男性,在拥有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获得家庭的幸福。这是对僵化的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的解构,是对传统观念与权威的挑战。她们要在严格的男权社会里活出女性自我,不理会社会要求她屈从的残缺不全的性别身份。

三、乌托邦的建构

流行语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符号,往往会制造形形色色的话语狂欢,建构出美丽而虚幻的乌托邦。流行语基本上代表了话语所在群体的态度和主张,有其积极意义,但我们不能忽视流行语对社会事件的过度阐释以及造成的话语狂欢现象。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流行语也许只是去中心化和去神圣化,是对权威的戏谑,而其所建构的美丽世界只是虚幻的乌托邦。乌托邦是一个未知的地方,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群体的共同愿望,但它也有欺骗性。它存在的意义或许只是给人一个心理安慰,让人有一种心灵寄托,在其欺骗下进行无谓的抗争。

流行语“迎娶高富帅”作为女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声,面对严酷的现实,也许只是一种理想,一种想象中的乌托邦。现下女研究生的婚恋观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日趋减弱,但亲朋好友、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女研究生的择偶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处于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企业经营奉行“经济效益至上”的准则,对于女研究生而言,由于年龄原因、婚姻原因、生理原因、体力差别等因素,无形之中就会被一些用人单位视为负担,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就业劣于男性。这会使她们在择偶时产生矛盾感,一方面,是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使她们对另一半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另一方面,又是就业及经济的压力,使她们对社会很不满,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和消耗的青春未得到期望中的回报,自己女研究生自身价值未能得到体现。凡此种种现实,都会对流行语“迎娶高富帅”所构建的美好前景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沦为虚幻的乌托邦,成为女研究生自我附庸的完美形式。

流行语“迎娶高富帅”是一诱人的概念符号,但它像所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一样缺乏热情和活力。它并没有形成一种保护模式,而是女研究生选择麻痹自我、忘却痛苦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象征式的解放,更深刻的异化,使女子更易变成“女汉子”,达到所谓的“双性同体”。

其实,总的来说,流行语“迎娶高富帅”所传达的正是现下社会女研究生这一备受关注的群体的婚恋观。婚恋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女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独立意识,她们的婚恋观不同于其他女性群体的婚恋观。目前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社会上出现的“同居”、“裸婚”、“闪婚”等现象,这些都与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只有透过流行语的表面去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了解女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才能减少社会及家庭给她们带来的舆论压力,才能慢慢纠正社会群体对女研究生的误解,从而给她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安东尼吉登斯,等.社会学[M].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埃托奥,布里奇斯.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余志鸿.传播符号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湘潭大学文学院)

王玲霞(199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湘潭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高富帅婚恋观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体育专业大学生性别角色特征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高富帅”返乡当“农夫”带领乡亲奔富路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华裔女孩陈明霞:嫁世界最酷的“高富帅”
“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另一种定义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期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