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2017-11-27张艳妮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女性化性别角色教练员

张艳妮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张艳妮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关于性别角色倾向性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大学生领域研究较多,多是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其他领域研究较少,尤其是运动员领域,微乎其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性别角色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讨运动员性别角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概念界定

(1)性别:男女两性的区别。

(2)性别角色: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的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

(3)传统的性别一般主要指男性和女性,是一种生理性别。而性别角色是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期望或者是个人适应而形成的一种性别扮演的角色。

(4)男性化:指在男性特质上占优势,却有较少的女性特质。其性别角色特点是稳定成熟,有责任、有担当,且忧虑水平低。

(5)女性化:指在女性特质上占优势,却有较少的男性特质。其性别角色特点是亲和力强,敏感善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6)双性化:指同时兼具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其人格发展最优,人际关系最和谐,适应性最好,是一种健康的性别角色类型。

(7)未分化:未分化者与双性化完全相反,在男、女性的优点上都表现出了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性别角色类型。其性别角色特点是紧张、焦虑、缺乏信心。

(8)性别角色期待:即社会和他人根据生理性别,对男、女性提出了适应生理性别角色的要求或寄予某种角色期望。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性稳重大方,有担当;女性温柔体贴,人际交往能力强。

2 性别角色在国内各群体的研究

2.1 性别角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

自国外学者贝姆提出性别角色呈现双性化以来,较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对性别角色的研究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大学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刘电芝等学者研究表明,1/3的大学生性别角色特征为未分化,且发展迅速,尤其是男大学生的性别角色问题日益凸显,性别倒错现象严重。性别倒错现象是男生呈现与自己性别角色相反的,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伪娘”等与女性化相关联的性别角色;而女生呈现与自己性别角色相反的,也就是“女汉子”等与男性化相关联的性别角色。当前社会迅速发展对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性化特征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女性开始越来越独立、坚强,男性开始越来越耐心、细腻。虽然双性化人数越来越多,但遗憾的是未分化人数的比例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样的社会现象导致人们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与家庭压力,从而影响个人发展,且此现象并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如果任其恣意发展,那么整个社会风气将会受到严重危害。

2.2 性别角色在运动员群体中的研究

相比较大学生群体,运动员群体比较特殊,我国学者对这一群体的性别角色研究较少。“我国女子篮球足球运动员性别角色特征初探”一文表明,运动能使运动员的性别角色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受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的制约。同样,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其性别角色倾向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青少年运动员性别角色双性化的现状研究”一文表明,不同训练年限的男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女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有可能与运动项目有关。运动本身带给人们的感受就是激情四射、挑战自我,这对塑造女性良好的性格特点,促进女性性别角色的男性化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与运动项目有关,如健美操、花样滑冰等柔美的运动项目,对促进女性化作用就比较明显;相反,拳击、武术等攻击性较强的项目,对促进男性化作用就比较明显。对于其他男、女性特点不是很明显的项目,其性别角色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一文指出,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性别角色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也就是普通运动员与国际级健将运动员的性别角色倾向性是一样的。对于这个观点,笔者持怀疑的态度。原因有可能与被试对象样本量小有关,也有可能与被试的运动等级相差不大有关,使得研究结果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性别角色在大学生运动员群体中的研究

相比较专业运动员群体,大学生运动员群体虽然没有大学生群体具有普遍性,但是很多运动员是双重身份,既是一名运动员也是一名大学生,所以大学生群体的现象同样适用于大学生运动员群体。“大学生运动员性别角色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一文指出,男大学生与男运动员性别角色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大学生运动员的女性化比例要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性别和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表明,男性化和双性化大学生运动员比女性化和未分化大学生运动员更喜欢体育运动且更能坚持运动。

3 塑造良好健康的性别角色

3.1 性别角色形成原因

徐振华在“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一文中指出,性别角色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父母或者隔辈教养者、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兄弟姐妹和同伴的关系等。有学者在“我国女子篮球足球运动员性别角色初探”一文中表明,运动员虽具有相同的运动年限和年龄,但因运动项目不同,性别角色特点也不相同。运动员性别角色形成的原因除上述以外,还有教练员在脾气秉性、训练方法、训练特点等方面的影响、队友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所从事项目特点等方面也会在无形之中给运动员带来影响。

运动员性别角色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或者隔辈教养者。家庭的期待、家庭的关系融洽程度(包括父母的脾气秉性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特点。 (2)父母的教养方式。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3)家庭氛围。家庭关系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融洽程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特点成正比,家庭氛围越融洽,孩子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4)教练员。对于从小进入专业队的运动员来说,教练员是其第二任父母。教练员不仅带领他们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还教导他们如何做人,教练员的性格特点同样与父母长辈一样,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性别角色。(5)队友。队友犹如兄弟姐妹一样,饮食起居、训练比赛都在一起,故队友的一举一动同样影响运动员的性别角色特点。(6)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项目特点,如足球运动员,其性别角色更具有勇猛果敢等特点,健美操项目运动员更具有柔美、细腻等特点。

3.2 形成良好性别角色的方法

健康的性别角色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性别角色:(1)教练员团队、医疗团队,包括周围的工作人员,都要努力提升自己,传递正能量,这样在无形之中会对运动员性别角色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要培养双性化者,必须促进创造性潜能的发挥。(2)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教练员是运动员的第二任父母,当发现运动员有不良性别角色的特征时,要与家庭、社会相配合,减少与预防运动员心理疾病的发生。(3)关注女性运动员。当今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女性运动员的抗压能力相比男性运动员要弱,因此要督促女性运动员改善不良的女性化人格,促使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4)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在于青少年时期,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其心理比较敏感,因此教练员要及时疏导、及时排忧,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结 语

性别角色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传统的以生理性别定位运动员性别角色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贝姆性别角色,也就是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等社会化性别角色。不可否认,双性化是健康的性别角色,能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压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研究表明,运动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运动员的性别角色都是健康的,男运动员不一定都是男性化性别角色,女运动员不一定都是女性化性别角色。运动员具体性别角色的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运动等级、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等。运动员性别角色的纵向研究表明,同样的运动等级,运动员由于年龄、训练年限、运动项目不同,所以其性别角色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探讨运动员的性别角色,既要横向探讨运动员性别角色具体受运动等级、运动年限、运动员年龄的影响,还要纵向探讨在一定的运动等级、运动年限、运动员年龄基础上,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性别角色的倾向性。此外,教练员要关注运动员性别角色的倾向性,培养运动员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形成,从而提高竞技能力水平。

G80

A

1674-151X(2017)08-040-02

投稿日期:2017-06-29

张艳妮(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女性化性别角色教练员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夏俊娜绘画语言的装饰性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