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特”故我在
——从融媒体下的两会报道看传统纸媒优势再造

2017-11-23周奉超

中国记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州日报

□ 文/周奉超

我“特”故我在
——从融媒体下的两会报道看传统纸媒优势再造

□ 文/周奉超

全国两会既是媒体融合的试验地,也是校验场。纸媒只有跟上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节奏,保持优质新闻产品的融合性生产,才能建立纸媒两会报道的内容之特、讲述之特、情怀之特,有力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深度融合 内容重塑 表达自新 传播情怀

一、坚守内容至上

(一)深耕主渠道,倾力打造“我的”焦点,不求最快但求唯一

“2017年GDP增长6.5%左右,进出口回稳向好,单位GDP能耗下降3.4%以上……”当政府工作报告里所有的新闻亮点,在电、网、微、端以秒速更新完毕;所有围绕数字、图表、热词的报告解读“刷屏”一整天后,明天的报纸还有东西写吗?当然有。

解密。记者“闹中取静”,目光从台前移到幕后,通过对多位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人士的专访,“挖”出猛料:60人组成一个报告起草组,每条网友的意见都会看,干不成的就不写、政府说了就要算,上网时看的新闻也会列入报告……通篇大实话,满满新鲜感,当这篇名为《起草组多位成员解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 总理亲自加上“坚持节用裕民的正道”》的报道在《广州日报》封2版见报后,很多人眼前一亮。跳到报告“背面”看报告,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解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出炉的神秘面纱,感受报告凝聚的心血——这给了读者一个角度,也让纸媒“故事”多了一层鲜度。

精显。避开甚至弃用大版面、大数据、大图表拆读报告的套路,让矛盾集中的关键词成为新闻眼,并请来代表委员“点题”,以一个个潜在的坎、现实的难,警示发展之路、坚定政府目标,成为纸媒内容选择的又一“蹊径”。《今年再减企业税负3500亿》《和社会资本合作,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南方日报》《长江日报》等党报聚焦政府效能、市场环境、改革创新等,直陈痛点、直言对策,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具象化,引发共鸣。

两会期间,纸媒的独家策划、深度追说、高端访谈等栏目继续发力。《为一个表述 想一个通宵》就是《广州日报》对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的一篇独家专访,“一场发布会要准备1700多条问题”“让朋友圈的媒体人提前点菜”“回避尖锐问题就是不负责任”……发布会的新奇和费劲让人印象深刻。《新华日报》还联合长江沿线10家省级党报,推出了整版报道《同饮一江水 共抓大保护》,分别采访代表委员,围绕长江生态修复话保护、提建议,以我为主的独家深度,加上对母亲河的情感温度,使报道在两会期间获得了特别关注。

(二)源头找活水,每一场会、每一句话里求独家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代会辽宁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根基”》——《广州日报》《长江日报》即以习总书记的原话作了头条标题,可谓振聋发聩、一“题”独家。

(三)互换信息场,新闻报道由“相加”走向“相融”

今年两会,《广州日报》在Twitter(推特)上开通账号“I Love GZ”,成为首家开通Twitter账号的城市媒体,《广州日报》的原创新闻,分别用英文、普通话、粤语三种形式,向世界发声。《新华日报》则创意“两会点点看”,根据两会当天热点,拍摄最现场的视频画面,与当天的《新华日报》头版内容相结合,“动起来”的《新华日报》每天一份。

二、表达自立自新

(一)同场解读,“我”更专业

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广州日报》便开了一个整版“圆桌会”,打工者、代表委员、通信企业、运营商、普通市民进行5方通话,你问我答、你考我辩,从“取消长途漫游费谁最受惠、为何定在十一取消、老的套餐会否调整、全国会不会统一资费”四个问题,将消息进行了延伸解读——用户其实更希望流量也别漫游了。

报纸极具亲和力的报道,与当日诸多新媒体单一新闻推送形成了反差。不止于此,根据“取消长途和漫游费,通话费用降低,许多因身在外地而疏于联系的亲戚朋友可以尽情话家常”的预设场景,《广州日报·广州参考》联合《河南日报》《湖南日报》、湖北广电、《四川日报》、苏州广电等各地媒体的新媒体编辑,设计制作了一条名为“您又有6个亲友来电”的通话互动H5,让大家感受各地亲友更加频繁来电问候的情景,一夜刷爆朋友圈。一条信息解读,经过纸媒的现场采访、整合编辑、创意包装、技术嫁接,最终实现了新闻“融”包场。

(二)同堂讲座,“我”更全面

将两会重大事件、信息进行“科普化”处理,已经成为媒体在两会报道上的常态。特别是进入全媒体时代,借助网络传播的全息化和多信道,新媒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大信息量新闻进行精细化解构和分类推送。纸媒做不到这么细、达不到那么快,却可以合“二”为一,实现信息规模化整合,并一次呈现。

王毅外长答记者问,主流纸媒大部分用了1个版的体量予以报道。问答实录配发4-5张现场图,加上核心点提炼,整场发布会的亮点几乎一网打尽。由于当下国际时局和大国关系的扑朔迷离,纸媒在主标点上各有关注“百花齐放”,又形成了信息梯面:《望中美关系能步入“不惑之年”》《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等。对于这堂“时事大课”,纸媒还加了“延伸题”:《外长4年10答“中国外交”》,纵向梳理4年外交大事,立体呈现的报纸版面达到了学习辅导材料的效果。

三、优化思想供给

用新闻维度聚合思考、用评说温度滋养思想——传统纸媒这一特质,决定了纸媒“跳出两会看两会”的观察模式和思维惯式,两会新闻在完成信息供给的过程中,纸媒是传播人,是思想者,也是传道者。

《新华日报》在两会期间,每天1-2篇“两会快评”说两会,《今天我主持》则由记者担纲主持,一期两个话题,与代表委员碰撞“两会思考”。《广州日报》开设的“三人行”也是一档“茶寮”栏目,但更侧重眼前人、身边事,从“小”看两会,《文明向善,展现广东精气神》《省钱省心是医疗改革之依归》《两会女记者 敢拼就对了》等系列观察,构建起《广州日报》的两会锐视角。《南方日报》“南方时论”刊发的《全面从严治党要善于从总书记重要讲话里找答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日报》“长江评论”推出的《民法典是权利保障的基石》《为民服务也有创造性》,都紧扣两会热点,说现象、辨是非、亮态度,实践用“新闻”传递思想的价值诉求,牢牢占据了两会舆论引导的主动。

同样是会上会下、场内场外,纸媒长期积累的话题、热点,通过议案提案的“两会时间”,说出真相、说破症结、说明道理;而发展进程中的难点、盲点、弱点,也在两会时间被一一拷问“思过”,纸媒以其特有的思辨性,唤起两会的社会思考。在信息芜杂、渠道多元的当下,这一点显得尤为珍贵。

融时代,没有了定向单一传播的绝对优势,纸媒两会到底报什么?如何还能“整出花”?两个问题,其实分别对应着纸媒的两大“命”:一是使命,即遵循规律、恪守两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大事的报道规范准则,立场基调不出位不逾矩,这本就是纸媒的责任担当;二是性命,守住框线,报道的章法必须“入世”,因为只有不断顺应分众差异化的传播节奏、贴合全媒体的语境语速,纸媒才能在融合生长的大媒体格局下“活命”。

不辱使命,更革新搏命——众多主流纸媒正是抓住这一“命数”,准确把握两会报道中的“变亦不变”,依托持续的优质新闻产品的融合性创造和互补型生产,积极实践纸媒两会的内容之特、 讲述之特、情怀之特,获得了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升,也将为未来全媒体的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作者是《苏州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打造媒体深度融合的地方范式
如是说
《广州日报》:评选“白酒院士”应当慎之又慎
《广州日报》:忽悠人的“不老药”该消停了
广州日报“大洋网” 媒介定位分析与优化策略
你是星期几的样子
《广州日报》“身边纸”报道内容的话语分析
党报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与《广州日报》为例
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与发展
——以“广州日报”为例
从微信公众号看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