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迎南古遗址”的调查
2017-11-23梁艳
梁 艳
对“迎南古遗址”的调查
梁 艳
虎林市“迎南古遗址”位于虎林市迎春镇南,七虎林河东侧左岸一台地上,紧挨七虎林河大桥,东西长112米,南北长 109米,计达一万余平方米。此遗址距离迎春镇4公里。
189年,我县水利施队在此处推土筑坝时,发现六件比较完整的磨制石斧,及残缺的三件石 ,两件纹饰的陶片,一件陶制的鱼坠。
此后,虎林县文管所与上级文物考古队多次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又发现了两件石质刮削器、一件骨质矛头和数十件陶片,由于推土筑坝,整个遗址基本被破坏,现场可见的只有残缺的陶片等,再未见完事的陶器和其它器物。
所见的石器均为琢制与磨光结合的石器,及半打半磨石器和通体磨光的石器。(所为琢制,是用一块较小而带尖的石头作锤,在石器表面细细敲打使之平整。通体磨光的石器均棱角明显、刃部锋利。)
从目前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大体在公元前七千至两千年之间。新石器时代是现代智人;地质年代处于全新世;地球上地理环境和动植物基本与现在相同;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定居,从事农业或畜牧业为主的生产经济活动,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并有较固定的村落,也有较固定的葬地。陶器在新石器时代被发现,人们第一次用泥土和水为原料,经过火烧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陶器。
广义的新石器时代包括: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狭义新石器时代指公元前七千年前后至公元前两千年。中石器转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大转折,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人们的谋生手段主要靠采集和渔猎,新石器时代则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过去人们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则出现了磨制石器工具,而且日益普遍起来。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广泛使用,是此时期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还具有人们相对定居,居址选择在靠水源河边台地,高于平地的高岗,方便交通,适合农牧生产的特征。
虎林迎南古遗址恰具上述特征。
从石器特征看,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打制石器比较重大。虎林“迎南古遗址”所出土的生产工具石斧、石 刮削器多数为磨制的。密山“新开流遗址”以压制石器为主,“饶河小南山遗址”与虎林“迎南古遗址”一样均为磨制石器为主。
从出土的陶器后,“迎南古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砂灰褐陶、黄褐陶、纹饰具有鱼鳞纹、鱼网纹、菱形纹、蓖点纹等,这些纹饰与1972年所发现的位于兴凯湖边,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密山“新开流”新石器遗址一样,是当时渔民水上捕鱼生活的艺术再现。“迎南古遗址”所处的七虎林河是虎林的发祥地。七虎林发源于虎林境内西部的老龙背山和老岗山,水势频盛,是横贯于虎林中部境内重要河流。它长262公里,流域面积283703平方公里,宽20米,深1—16米,由西向东流入乌苏里江。其流域曾发现多处古遗址点。“七虎林”为满语语音“齐尔虎勒”,意为“灰鸥鸟”之意,因同音异译,口语相传就变成“七虎林”,虎林县名即由此河名而得。七虎林河直通乌苏里江,河中鱼类繁多,沿岸土地肥沃,其渔猎农牧条件皆备,水上交通又便利,极适合先民生活。
“迎南古遗址”出土的陶片上所具有的刻划纹、篦纹、方格纹。其陶器出现平底侈口、锯齿口、卷沿口这几点与1971年发现的,位于乌苏里江边距今四—五千年的饶河小南山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相同。
饶河“小南山”新石器古遗址,出土了许多玉器。其中有玉璧、玉 、玉环等。这些古代装饰品,都是关内黄河流域原始先民发明并喜欢佩带的。四千年余前这种制造工艺品,千里迢迢从黄河流域传入乌苏里江流域,它确切地证明了,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和这里的原始居民在就发生了密切的文化联系。
密山“新开流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比较早的早期遗址,其遗址器物类别少,变化单调,以大口平底罐和直口筒形罐为代表。
虎林“迎南古遗址”距乌苏里江40余公里,属于乌苏里江流域,介于密山“新开流”和饶河“小南山”新石器古遗址之间,与其各相距约130公里,同属三江平原,从文献记载的关于肃慎人分布的区域,这使人们有理由推断,迎南古遗址的居民,应是中华民族肃慎先民的遗存。通过上述对出土遗物的考证,以及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所处的自然背景和聚落具有四种类型,一类:平原河边遗址;二类:河谷阶地遗址;三类:山间谷地遗址;四类:山麓遗址。一类、二类遗址较晚,三类、四类遗址时代较早”的论断,虎林“迎南古遗址”当属一类平原河边遗址类型。此类遗址位于海拔较低的河边阶地,周围是平坦的沃野,古人活动在地平线上,平坦的地带适于耕作,加之靠近河边,交通也极方便。遗址所处的自然背景和聚落的特点,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该文化发展的时间序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虎林“迎南古遗址”断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至少4000余年,与饶河“小南山遗址”距今四—五千年的时间大体相同。
“迎南古遗址”的发现,添补了虎林地区古代历史的空白,它与邻市密山“新开流遗址”,邻县饶河“小南山遗址”均为实地、实物进一步地证明了: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乌苏里江流域的三江平原都有我中华民族先民在活动。
“迎南古遗址”的发现是研究虎林地区古代史的有力佐证。1990年7月17日当时虎林县人民政府(1996年县改市)颁发了〔虎政发(1990)22号〕文件,决定将其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分了保护区,(即从遗址外边缘起延外20米),由虎林市文物管理所直接管理,迎春镇文化站具体负责监护。
1.《考古学通论》蔡凤川、宋百川 1988年山东大学出版社。
2.《中国考古学统论》孙英民、李友谋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三次印刷。
3.《中国史纲要》剪伯赞,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4.《黑龙江纪行》张泰湘、魏正一、李俊武 1993年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5.《渤海史稿》朱国忱、魏国忠1984年黑龙江省文化厅印刷厂印刷。
6.《虎林县志》刘翰章、孙景兴、高山峰1992年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