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网络化教学探析
2017-11-22王衡
王衡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文研究和探索了“纲要”课如何以习主席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认同的目的,为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创新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 纲要课 网络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45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Network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utline”
WANG Heng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School of Science, Rocket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5)
Abstract The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the main course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d and explored the "Outline" course to the spirit of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f the President Xi and speech as a guide, make full use of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agre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network information er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outline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全方位创新理论宣传的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做出重要指示。①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②习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和方向。特别是在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平台,并紧跟新媒体创新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方式、载体等方面,习主席的指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以“纲要”课为代表的思政课面临诸多难题和矛盾。如教学得不到学生重视,学生多管理难度大,教学内容繁杂而课时少,大班教学导致方法创新难以奏效,对学生的评价难以量化,优质教学资源少,信息时代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抬頭率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师的高要求与个别教师能力素质欠缺,社会各界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与教学实际效果不理想,等等。“纲要”课作为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样面临着这些难题。而网络化教学应用于“纲要”课,有助于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
1 有利于构建信息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网络化教学,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 就是教师利用课堂和网络平台,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 就是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网络化教学体系, 即在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建立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上网, 通过网络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这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新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而迅速的变化,网络的特点使教师和学生二者的地位落差大大缩小。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无法垄断学生的头脑。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用网络上,特别是新媒体上得到的碎片化知识挑战教师的知识底蕴。同时,学生更愿意和教师成为平等的对话者,而不是被动说教的对象。因此,纲要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以及课堂教学和管理的方法,重新定位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倾听学生的诉求,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让学生不再封闭内心,而是勇敢说出内心的疑惑,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学生也必须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善于利用各种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自主地获得知识,加大自身知识储备,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不再被动地接受单一知识。并且,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尊重秩序和规则,自觉维护量好的网络秩序,不做伤害对方感情的事。
2 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矛盾
“纲要”课内容涵盖了从1840年至今,中国近代和现代近180年的历史进程,教学目的是以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进程为教学基础,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 “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学生必须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备一定广度的知识背景,才能深刻领会这“四个选择”。笔者通过十余年来授课和调研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积累比较薄弱,上课时提到某个名人或事件,有些同学一脸茫然。可是,在短短的30~50学时的课堂讲授中,既要将学生原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掌握的相关历史常识进行再补课,又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四个选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之外,借助进行网络化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endprint
借助网络化教学的手段,学生可以在课外就根据自身的知识短板的不同,自主地获取相应的历史知识和背景,有效地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这有效地解决了“纲要”课课时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将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必要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再深入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身的学术专长,用知识的深度吸引学生。
3 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
“纲要”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加深对理想和信念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探索的主动意识,从而彻底颠覆教师满堂硬灌、学生死记硬背、考后统统忘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需要学生将自身情感、主观感受移情到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180年的近现代史中,既有任人欺辱的悲惨,也有奋发图强的激情。与此紧密相连的遗址、遗迹和遗物,是这段屈辱史和奋斗史的最佳证明,最能体现历史的悲怆和光荣,其感染力、生动性是理论说教所不能企及的。这些生动的证据,为学生深刻理解无数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前辈的探索和奋斗提供了真实素材。“触景生情,情景不离”,学生的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在生动、形象的特定环境中才更容易激发,也才能持久延续,更加坚不可摧。然而,由于教学环境和历史遗址分布的局限性,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可能完全一致地享受到生动形象的丰富历史资源。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则可以凭借其历史实物的数字化的存储和还原功能,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教学平台,获取的文本和音频视频资料,与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前辈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其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这种真实的场景还原、强烈的情感刺激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效果,教师需要积极倡导启发式、参与式、引导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网络教学平台打造成“第二课堂”,以学生容易接受、脍炙人口的生动方式来展现历史背景,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学员的需求,开发新的模块,使“纲要”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更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提高对学员的吸引力。针对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喜欢玩游戏的特点,甚至还可以開发或者引进基于中国近现代史背景的网络游戏, 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传递历史知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4 有利于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纲要”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我讲你听”,强调教师对学生强制、单向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尽管对理论的系统传授有合理性,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这种模式产生很大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特点特长的不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教师的灌输和传授,忽略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思想疲惫,教学效果极为有限。同时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和鉴别真伪的能力,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的碎片化,各种信息泥沙俱下,往往不知所措、陷入迷茫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才能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90后、00后的青年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发现未知世界,但也容易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东西迷惑头脑。因此,对于学生重点关注的历史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和素质,引导他们开展讨论交流,让他们逐渐提高自主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对于课堂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充分展开讨论、辩论,用新媒体新技术将不同观点的支撑资料,以链接、附件等形式在互动交流模块上充分展示。通过这样的研讨式、研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更准确、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的波动调整价值观引导策略。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克服单向应试教育方式在学生思维中形成的僵化厌倦情绪, 从而提升“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新媒体新技术在“纲要”课网络化教学中使用的时间还不长,前景方兴未艾,潜力值得挖掘。因此,必须把握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网络化教学的未来趋势,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有效改进和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新华社北京2015年12月26日电.
② 人民日报.2017-01-10:007.
参考文献
[1] 杨宇辰,王伟.意义接受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中的优化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
[2] 管传林,赵勇.“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实践意义与创新价值[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
[3] 王刚,王跃.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论实现两个转化 [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4] 李雅茹.培养卓越工程师视角下的本科生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专刊),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