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效果不彰,问题何在
2017-11-22
“限塑令”效果不彰,问题何在
至2017年6月1日,“限塑令”已实施9周年。近日,多家媒体均对“限塑”效果表示失望。《人民日报》调查称,“限塑令”已“名存实亡”,监管部门鞭长莫及。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则称,9年不痛不痒“限塑”变“卖塑”。绝大多数网民认同媒体观点。
网民表示,当年“限塑令”推出之时,舆论一片叫好。9年时光,那些曾被描绘的好处没来,反倒出现了“习惯性交费”的新生活惯例,徒剩下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有媒体评论认为,“限塑令”之所以从起初的轰轰烈烈到如今的偃旗息鼓,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令而不行,缺少有力的监管;二是“限塑令”本身有许多制度缺陷,导致难接地气。
网民普遍认为,“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政府除了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外,还应严格控制生产,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网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尽快找到廉价环保的塑料袋替代品,或者是早日找到解决塑料制品降解的科学方法。
关停“炒作账号”是正能量的胜利
北京市网信办6月7日依法约谈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网易、百度等网站,责令网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关闭娱乐八卦违规账号,以遏制追星炒作媚俗之风。包括“风行工作室官微”“全民星探”“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和“名侦探赵五儿”等知名娱乐八卦账号被关闭。
许多网民对关停“炒作账号”表示认可。大家认为,一些八卦账号以曝光明星隐私来谋取利益,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博取眼球,“带偏社会风气,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法不合。
人民网则刊发评论文章指出,对互联网空间而言,依法关停“炒作账号”是一次正能量对负能量的胜利。但关停账号并不意味着禁止娱乐,更应该思考的是娱乐如何走正道。“对多数网民而言,‘娱乐’首先是中性的,而我们有义务、有理由让其成为褒义的、积极的,这应该是关停行动之后更需要努力之处。”
还有一些网民表示,不论互联网内外、不管明星与否、不论平台大小,都应契合社会主流价值、对接社会主流舆论。政府不仅要出台政策规范行业行为,还要从源头上督促行业自律,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杜绝炒作明星私生活心态。
民告官“立案难”缓解释放积极信号
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2016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二审和再审行政案件331549件,同比上升10.6%。其中最高法行政审判庭新收案件2841件,是2015年的3倍多、2014年的近9倍。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民告官”立案难的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
有评论指出,“民告官”数量逐年攀升,体现了政府和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以及群众遇事靠法的理念提升。事实上,不管是民是官,都是社会成员之一,都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之一,遇到矛盾和纠纷,选择打官司并不是“难事”和“丑事”。
一些网民表示,这种进步一方面要归功于立案登记制所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办案的阻力减少了。只要案件审理过程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双重考验,就能给全社会带来更多司法公平正义的信心和希望。
还有网民指出,真正破解“民告官”难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在法治的教育引导、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与执行落实上下功夫,探索实践越级审理、异地审理等办法,着力冲破地方保护主义和权力壁垒,从而真正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真正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月,多家媒体对“限塑令”实施9周年的回顾深得网民认同。北京市网信办关停一批“炒作账号”得到网民支持。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告官“立案难”得到有效缓解消息,收获网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