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聊斋志异》中婚恋观
——以《香玉》篇为例

2017-11-16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香玉婚外恋婚恋观

李 茜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浅析《聊斋志异》中婚恋观
——以《香玉》篇为例

李 茜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蒲松龄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内容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并且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家,另一方面,他又是迂腐死板的八股文的拥戴者;一方面,他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封建社会的正直知识分子的清高,追求不被世俗所污染的童心,另一方面,他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而难以脱俗。尤其是《聊斋志异》中所展现的婚恋观,更能体现蒲松龄思想上的矛盾性。与当时社会的作家相比,蒲松龄的小说中虽然有不少同情妇女、张扬人性的部分,但同时女性身份的缺席以及以两情相悦为表象的男性立场的婚恋观也时有表现。

《聊斋志异》;《香玉》;婚恋观

在蒲松龄的思想中,有冲击封建思想的意识形态——揭露黑暗,向往光明,大胆地嬉笑怒骂,锋芒毕露的讽刺力量,使蒲松龄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但同时,他又顺从并沾染着封建思想的腐朽和没落,循规蹈矩于正统的一面,从而使他的思想又具有落后性和封建性。蒲松龄这种思想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其作品的复杂性。对蒲松龄的婚姻爱情观,张文娟、王同书的《<聊斋志异>的靓女痴男》一书中归纳出:求偶的主动性转移,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动者;求偶条件的变更,破门当户对,立两相爱悦;冲破性的枷锁,建立完美的爱情和纯真的异性友情;结合、离异果断,在同居中双方保持个性、尊严。[1]赵美科的《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管窥》一文归纳得比较全面:在婚姻问题上,主张以“情”为主;在择偶情趣上,认为人生所爱重在知己;在两性关系上,把基于爱情至上的“淫”,看成是合理正当的要求;在异性友谊问题上,认为有情男女不能成婚,可为腻友。[2]

除了正面的评价,之前的论者也看到了蒲松龄对待婚姻爱情的复杂心理。张国风《话说聊斋》一书中关于聊斋中的婚姻爱情观是这样阐述的:除了爱,什么都不要,礼教的顾忌固然没有,但责任和后果也抛到九霄云外。[3]翁容也指出蒲松龄“并不是一个妇女解放者,相反的,他的意识深处仍然是男性文化的领地,在这种看似进步的爱情模式之中,我们可以察觉到中国传统男性文化的巨大阴影”。[4]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多数研究者都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以男子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蒲松龄所传达的婚姻爱情理念,肯定蒲氏鼓动青年男女追求真挚爱情的观念。本文将站在女性角度,通过对聊斋中婚恋小说的研究,来阐释蒲松龄的婚恋观以及这种观念所产生的警世意义。

从《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在婚姻爱情观上存在着一些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他一方面推崇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并且婚后忠贞平等,相敬如宾,重视心灵相契的知己与至友;但他另一方面又回到了封建礼教之下,蒲松龄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骨子里有着封建男性的大男子主义、“喜新厌旧”的意识,以及一夫多妻制的愿望,因此他并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藩篱。蒲松龄对于一夫多妻制度并没有绝对地批判,而是希望这种制度可以宽容一些,应该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虽然筑起了这些人性道德的殿堂,但都是以忽略女性的尊严和个性为代价的。在《恒娘》一文中,蒲松龄笔下的妻妾依旧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的。蒲氏说“新旧难易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感”,他说这话的口吻,似乎已经是走出彷徨而大彻大悟之语。但在他大彻大悟之前,又何尝不是一个从俗者?那些被作者创造出来并奉为理想人物的书生才子,哪一个不是喜新厌旧的人?狂放不羁的耿去病,见到姿态生娇的青凤,随即以目传情,以踩女子绣鞋答意,“神智飞扬,不能自主”。耿生对青凤,便是典型的厌故而喜新。

此外,在《聊斋志异》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那些所有向封建制度封建婚姻所挑战的女子当中,几乎都是狐鬼花妖,极少有人间的正常女子,即便有正常的女子,也必须得死,变成女鬼才行,作者把恋爱的环境变成了阴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给人间和幻化的领域定了两个不同的道德标准和尺度。在他看来,鬼妖花狐和人不同,异物可以随便一点,但人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梦中、阴间可以不管不问,但人在人间必须在一定的道德规范下活动。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蒲松龄,其实并没有超越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

诚然,蒲松龄的思想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封建落后的观念,但是瑕不掩瑜,作者通过对男子的精心刻画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女子人格的践踏,站在男性的角度去争取女子的平等地位,发出了那个时代进步的难能可贵的爱情宣言。就人的本性而言,男女婚后对别的异性产生好感是人之常情,弗洛伊德也曾说人最基本的欲望是性欲。但是,人除了欲望之外还有理智。我们不主张扼杀人性的欲望,但理智与欲望应当并存,必要的时候理性应大于欲望,否则,一个到处都充斥着欲望的世界该如何进步?

以《香玉》为例,小说里有两个被忽略的人物,即黄生的妻与子。在没认识香玉、绛雪之前,黄生是有家庭的,黄生有完成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社会道德责任。所以,黄生与香玉的关系本已是婚外恋,然而绛雪更是一个使人尴尬的存在。绛雪与黄生秉持朋友之名,却有夫妻之实,在香玉不在的时间里“日日代人做妇”,我们暂且不说这种关系在当时怎样,如果真的发生在当下,可当真乱了套了。绛雪在黄生的深情款款下,在香玉的友情感召下,她觉得自己应当成为黄生的妻子,来填补香玉留下的空白,这也就表示男女之间不在乎名分,发生过两性关系的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妻子,也可以是朋友,想是妻子便是妻子,想是朋友便是朋友。在翻阅资料时,也曾看到有文章说香玉与绛雪本是一体的,只是出现在不同的阶段,但是这种说法未免也太牵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毕竟是两个人物,且性格不同,各有所长,这又让读者该如何把她们看作是一人?香玉死后复生,因“弱质”,不能常伴黄生左右,所以恳请自己的姐妹绛雪“暂烦陪侍郎君,一年后不相扰矣”,“从此遂以为常”。古人的三妻四妾尚且明媒正娶,可是像黄生他们这样的关系,妻子、朋友可以随时互换,互换的理由可以凭身体状况、心情状况决定,倘若因大家对这种爱情的争相赞美而人人效仿之,岂不荒唐!

《聊斋志异》中婚外恋的情节,想要揭露的是封建婚姻制度使婚姻与爱情分离的情况。然而,蒲松龄是希望有一天婚姻与爱情可以融为一体吗?从《香玉》中的情节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就算婚姻与爱情同时存在,人仍不会满足于此。黄生如果仅仅对香玉执着爱恋,他追求自主的爱情,可以令我们感动。然而,在香玉离开后,黄生失意且寂寞难耐,他的行为和思想是有意于香玉的好朋友绛雪比翼缠绵。此时,绛雪的态度是“相见之欢,何必在此”,至此黄生才展现出“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的君子风范。黄生与绛雪的关系止步于“良友”,还是来源于绛雪的坚决,黄生才没有做出冲动的行为。[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生虽然爱着香玉,用作者的话来说,是至情至性的爱恋,但是这份爱并不专一,并且这种不专一,文章中处处可以体现,不是只表现在香玉死后。比如当黄生与香玉的感情甚笃时,“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生以为恨”。所以,“爱情”在通常情况下是已婚男性关于婚外恋冠冕堂皇的理由。

当黄生以“原本的婚姻无爱情”为由,抛弃妻子、在外寻欢作乐时,他所追求的难道就是真正的爱情吗?那到底是对香玉的爱还是对绛雪的情?自古以来,爱情之所以被认为是美好的,是因为它的纯洁、真挚、专一,如果香玉的姐妹本不只绛雪一个,或者是三个、五个,且皆是“袖裙飘拂,香风洋溢”,黄生又会怎样?在多番研读《香玉》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为追逐爱情不顾一切的痴情男子,而是见一个恋一个的风流书生。这更让人疑惑那么多学者写的关于《香玉》的文章所赞美的到底是什么。蒲松龄是因痛恨封建婚姻所带来的恶果,而主张追求自主的爱情,可是像《香玉》这样的轻视婚姻,不在乎夫妻关系的态度,让人着实无法理解。假若每个人都像黄生他们一样,无关乎伦理道德,只求爱、喜欢、乐意,那么,婚姻与家庭该如何存在。

在当下,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发展,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和传统的道德,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能自主地追求爱情,自主地选择婚姻。当婚姻与爱情不再分离、合二为一的今天,仍有很多家庭因婚外恋而土崩瓦解。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婚姻还是现代社会的婚姻,说与爱情有关也可,说与爱情无关也可,爱情只是大部分婚姻促成的基础,但婚后爱情很少会继续存在,维系婚姻长久存在的往往不是爱情,而是感情,抑或是亲情,是婚姻双方长时间的相互磨合与相互扶持。如果说我们父辈、祖辈的婚姻没有爱情的存在是可悲的,那他们如今相濡以沫、携手白头的幸福是我们年轻一辈人所无法企及的。

国由家组成,家由婚姻双方共同去维护,没有家,谈何国?没错,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它并不是维系家庭的唯一纽带,更不能成为拆散一个家庭的理由。婚姻、家庭的维系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婚外恋代表的不是对爱情的背叛,而是对责任、对家庭的背叛。黄生为了与香玉欢爱抛弃了妻子,为了婚外恋情放弃了家庭,为了个人情感的满足放弃了责任。当我们所有人都在赞美这种超越道德层面的至情之爱的时候,“情之至者,鬼神可通”,是否有人会顾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不仅仅是婚外恋,更是一种对男女混乱关系的无视,对婚姻关系的轻视,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如今的社会再怎么开放,也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被接受。婚外恋,婚外多角恋,哪怕它至情、至性,仍会使更多的家庭破裂,甚至会导致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时代,都需要道德的制约,道德不是封建,它至少可以使我们文明。

[1]王同书,张文娟.《聊斋志异》的靓女痴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53-62.

[2]赵美科.略论蒲松龄的情爱观——《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管窥[J].蒲松龄研究,1989(1).

[3]张国风.话说聊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7.

[4]翁容.《聊斋志异》情爱模式的深层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1996(3).

[5]王锐,李平.《聊斋志异》中的婚外非常规感情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

[6]蒲松龄.聊斋志异选[M].张友鹤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I207.419

A

1007-0125(2017)09-0270-02

猜你喜欢

香玉婚外恋婚恋观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跛子爷
一位老板的婚外恋
《香玉》不宜入选选修教材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
当代婚外恋与“五四”时的婚外同居
她为何患上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