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性视角下浅谈诗歌的用典艺术

2017-11-16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齐景公奈特用典

王 颖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互文性视角下浅谈诗歌的用典艺术

王 颖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共同特性,即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换。用典是指引用古今事类成辞表情达意的创作方法。作为互文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典与互文性是一种部分重合的交叉关系。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出发,旨在分析中国古诗词的用典艺术。

互文性;诗歌;用典

“互文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克丽斯蒂娃于1969年首次提出,即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与改造。后来,加拿大学者昂热诺(2000)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上的“迁徙”,即把互文性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解构批评与文化研究;另一个则是诗学和修辞学。本文则是从诗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鉴赏互文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典,在中国古诗词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凡是诗文中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或已有的言辞来表情达意,均属于“用典”。

一、互文性与用典

从诗学和修辞学角度界定互文性概念,大约是在1976年由曼戈诺提出,她只把互文性定义为一个文本的内部所表现出的与其他文本关系的总和,即引文、戏拟、转述、否定等(秦海鹰,2004)。辛斌教授(2008)总结说,这种互文性被用来描述作者在生成的语篇中对此前已存在的语篇的具体指涉,这些指涉会引导读者运用自己已拥有的,对相关语篇的具体知识来更好地理解语篇。

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文本的互文关系主要表现为引用、用典、戏拟等多种现象。热奈特(2001)在《隐迹稿本》中提出了互文性的三种类型,即引语、剽窃、暗语。对应于热奈特列举的三种互文形式,用典也可分为明典、翻典、暗典。

互文性和用典都强调文本的创作和阅读离不开前文本的影响,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摘抄。互文性强调语篇的内部组合与构成,用典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现有文本与前文本紧密联系的修辞学研究方法。

二、诗歌用典的互文性分析

(一)同义引用。这是指将已有的史事成辞用于新的语境中,但其表达的意思与前文本相同或相近。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这种典故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义引用可以对应互文中的共存关系,即“引用、合并、粘贴都是把一段已有的文字嵌入当前的文本中,这一类互文手法都是几篇文本共存。”(余小平,2012)。这种同义用典可以避免新文本处于孤立的语境,与前文本形成对话。

(二)转义引用。转义用典可以称为暗用或化用,其用典痕迹不明显,需要读者自己深入体会。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等到齐景公老的时候,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了一颗门牙。鲁迅在这里引用孺子牛的典故,并非效仿齐景公的做法,而是抓住牛自身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人民大众的老黄牛,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这种改变原有典故之意的转义引用典故,相当于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了解典故出处则会使读者有种意味深长之感,这也符合了互文性的定义,即“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三)反义用典。反用即通过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典故固有的含义加以引申,来表达与之相反的意思。如朱熹的《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感慨人生无聊,抑郁感伤。朱熹则认为应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让人生充满乐趣。这份乐观豁达的心情与齐景公的典故立意完全相反,这就是给予典故新意的反义引用,也属于派生关系的互文用法。江弱水(2009)总结: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诗文里的用典显示出古典作家试图把时间上的“过去”拉向“现在”的一种自觉,使得“过去”能与作家当下所属的“现在”具有一种“同时代性”,并且以此造就一种文化上的集体意识。

三、结语

作为互文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典是中国古诗词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合理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简练,还可以使表达效果更加深刻。诗歌用典能有效地避免文本孤立化,使现文本与前文本形成对话与交融。当然,这种融合绝不仅仅指语言上的引用,互文性能使不同的文化交织产生新的话语空间,让读者在历史的维度下审视问题,加深理解。

[1]Julia Kristeva. 1969. Bakthinele mot, le dialogue et le roman [M]. Paris: Seuil.

[2]江弱水.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9,(1):5-16.

[3]马克·昂热诺.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M].史忠义,田庆生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5]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6]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7-10.

[7]余小平.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J].江西社会科学,2012(3):81-85.

I22

A

1007-0125(2017)09-0294-01

猜你喜欢

齐景公奈特用典
晏子劝戒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被嫌弃的齐景公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奈特不确定下考虑红利和机制转换的最优消费投资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