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017-11-15陈文康
陈文康
【摘 要】文章以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从德育内容、教师定位、社会现实融入等方面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精选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131-02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德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进行科学的德育渗透,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展开讨论,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选用大量的经典文化作品,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塑造良好的性格、人格。例如,教材中有的作品包含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的作品会传达出生命价值的内涵,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对此类作品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文学作品通常会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情感传递活动,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内容选择存在偏差
德育内容的选择是教学工作的基础,道德水平主要通过人的一举一动来体现。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学作品时应以人为中心,德育渗透也应该具有多元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来剖析文学作品,将主要精力放在探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制度及作者所批判的内容上,这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影响不明显。
2.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通常情況下,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人格、品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认同态度,以及对假、丑、恶的抨击态度,都会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教师角色定位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文知识传递及学生考试能力提升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所忽视,必然对德育渗透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社会现实与德育渗透的偏差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不诚信、腐败等。在很多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进行,一味地向学生传递理想化的内容,结合社会现实的德育教学非常少见。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社会现实与德育渗透存在的偏差导致德育渗透效果弱化。
4. 语文课程定位的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定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夸大语文课程的德育地位,甚至将语文课当成德育课。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本人文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多地拓展背景知识,并在其中融入时政信息,以求得学生思想上的进步。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不高,进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分析
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是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基础,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效果,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精选不同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即使时代变迁,作者的高尚道德情感仍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思想情感,进而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求作品中人性的真、善、美,使学生明白即使身处逆境,仍然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科学定位教师角色
语文教学承载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论是课上时间还是课下时间,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理想的德育渗透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训练内容为分享真人、真事,通过作文训练来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完善教学评价工作。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应该定期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对上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围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4.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个性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集体的作用和力量,使他们学会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来服从集体、学会尊重和团结,这样才会使学生以良好的个性品质迎接未来的挑战;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促使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感受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增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莉.浅谈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中华少年,2017,(20).
[2] 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3] 徐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J].课外语文,2017,(15).
[4] 余晓艳.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探微[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1).
[5] 王晓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6] 薄振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探讨[J].吉林教育,2017,(18).
[7] 陈允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8] 明立媛.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2,(35).
[9] 杨秀芝.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4,(2).
[10] 罗海.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读写算,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