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1-15姚茉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幼儿园

姚茉莉

【摘 要】据调查,近年来,不少农村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水平达不到有关文件、标准的要求。文章研究了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现状,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幼儿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南农村3~6岁留守幼儿认知与社会化发展的调查研究”(编号:15JK1017)、安康学院科研项目“安康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13AYPYRW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06-02

一、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可见,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据调查,不少农村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水平达不到有关文件、标准的要求。

1. 农村幼儿不善于倾听和复述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幼儿在倾听别人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如果能准确地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并逐渐模仿直至学会应用,对他以后语言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善于理解语言是幼儿言语发展与交际能力实现的基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3~6岁幼儿应会安靜地倾听别人说话,知道认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然而,在与农村幼儿互动中,研究者观察到,大多数农村幼儿在听故事或听大人说话时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幼儿自信心不足、沉默不语、走神,部分幼儿过于活跃,王顾左右而言他,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抛开研究者自娱自乐。与同龄的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很难准确理解和正确复述。

2. 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相对迟缓

研究中发现,农村幼儿语言发展相对迟缓。按照《0-6岁宝宝语言能力发育指标》标准:3岁左右宝宝的词汇量应达到200以上,会使用礼貌用语,和大人进行完整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此时的幼儿说话内容开始丰富,能完整地描述事件,能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并对语言有了一定的理解,会自己故意重复说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词逗笑。但在研究者的日常话语交流中,农村4岁左右的幼儿中仍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幼儿沉默不语,三分之一左右的幼儿只能用几个不连贯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仅有少数幼儿能说出比较生动且完整的语言。这表明了大多数农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发展水平,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3. 农村幼儿的普通话理解应用水平不高

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幼儿不会说普通话,当他们听到有人说普通话的时候表情往往也是比较惊讶,或是大笑,或是不予理会。当前很多农村幼儿是留守幼儿,平时大都由祖父母代管,这些老人几乎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跟孙子(女)说普通话,所以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只有上了幼儿园才可能学说普通话。部分幼儿园老师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自己本身不会说普通话,或觉得不方便不愿意多说普通话,造成幼儿对普通话的理解应用能力低下。

二、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1. 营养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语言认知的发展

胎儿在成长发育期的营养摄入完全靠母亲从食物中获取,由于农村里的怀孕妈妈在营养充足、均衡方面远远不及城市里的妈妈,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有直接作用的大脑。2~3岁期间是幼儿大脑和智力迅速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要特别重视孩子营养的均衡摄入,以便有效地转化为成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农村孩子的生活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2. 农村幼儿在家庭成长中缺乏语言示范

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训练才得以发展的。受时间、精力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幼儿的家长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教育孩子,大多数农村幼儿由老人帮忙照顾。由于老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自小就缺乏良好的语言训练环境。语言环境上的限制,使这些幼儿在词汇的积累上、对语言的理解上及表达技巧的训练上都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城市幼儿。

3. 农村幼儿师资水平不高

教育监督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法规规范不健全,民办园的幼儿教师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动率较高,且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低下和教学能力有限,不能给幼儿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环境,甚至连基本的普通话交流都成问题。很多幼儿园经常整天把幼儿固定在教室里,或死记硬背或让幼儿看电视,无法激起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没有给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针对农村幼儿语言认知发展滞后的对策

1. 幼儿家长要加强幼儿的营养

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的营养健康影响着其语言认识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健康和智商的发展影响极大。我国农村幼儿占总幼儿数量的80%以上,他们现在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未来劳动者的质量和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对农村婴幼儿的营养健康和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首先,通过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营养的认识;其次,通过各种渠道传授家长相关育儿知识;再次,社区逐步建立新生婴幼儿营养健康和教育档案。

2. 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是幼儿规范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同伴之间最为频繁的语言交流的地方。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造交流机会,充分利用阅读,让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能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幼儿的谈话兴趣,鼓励幼儿在需要安静聆听的时间外多与同伴交谈。同时,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优化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幼儿获取语言信息的渠道越多,所积累的语言信息量就会越大,语言信息量的增多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endprint

3. 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形成合力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环境、家长的观念、家长的个人素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农村家长自身素质较低,无法保证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幼儿园可以指导家长共同为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而努力。首先,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认知与观念,加强自身素质,并充分认识幼儿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指导家长充分、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去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特别是利用广播、录音,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等让孩子学习语言;再次,认真举办家长学校,积极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講座,指导家长如何针对孩子实际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与培养。

4. 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监督和保障工作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幼儿教育立法,确立政府主体监管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幼师资源配置公平。政府积极参与并主导,继续实施严格的幼师准入制度并建立跟踪监督制,增强幼儿园教学设施和安保设施的监察,地方政府要充分学习掌握上级相关文件的精神,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监管水平,以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及时制定完善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成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把更好、更快、更贴心的服务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范围广阔、形式多样,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并不单单是教师、学校的事,它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及政府的监管,只有整体语言环境不断上升,孩子的语言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芳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2] 刘璐.农村留守幼儿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黄冈地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 陈芳,徐志花.地方政府加强幼儿教育监管策略初探——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探索[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

[4] 卢蜀萍.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3).

[5] 罗国辉.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江西省山区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状况及问题分析
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