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起步始于生活

2017-11-15黄惠荣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叶圣陶作文教学

黄惠荣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创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YZ—c/2016/2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08-01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命题作文大多是学生不熟悉的范畴,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切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贯彻落实叶圣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解放思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叶圣陶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見》这一篇文章中提到,作文之形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和感情两端,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收获写出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感受和观察生活,“留意观察、设法验证,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能够激发学生产生体验欲望的事、物、景和境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对于《苹果》这一全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与苹果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并制作成PPT放映给学生观看。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的苹果,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创作。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用朴素的语言,从视觉、味觉、感觉等方面把自己对苹果的认识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延伸课堂教学,充实学生的创作素材

作文是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描述,要想创作出好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这个环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积累自身的创作素材,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都解放出来,才能够帮助学生真实地进行创作。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享受创作过程。

例如,在对大自然相关话题的作文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观察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新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联想和创造都是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根据话题积极地进行联想、创作,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三、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传统的写作教学只是单纯地布置写作任务,对学生的创作内容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如文本体裁、表达方式、立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创作水平比较差,不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这样规定好的创作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鼓励学生自由地根据话题进行创作,有感而发,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对于《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命题作文,如果直接要求记叙文的形式,就会让学生局限于这类体裁,不能完整地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只有不拘一格地对文章进行创作,才能够赋予文章真实感和生动性。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允许学生选取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形式进行写作,写出别具一格、内容新颖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使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思想叶圣陶作文教学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