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用于听力障碍学生的形容词谓语句网络语法教学案例探究

2017-11-15王玉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络

【摘 要】“网络语法补偿课”是以网络笔谈的形式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专题指导的语法补偿课。文章以形容词谓语句为例,探索了适用于听力障碍学生的网络语法补偿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途径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听力障碍学生;网络;语法补偿;形容词谓语句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针对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汉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ABA13016)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王玉玲。本课题同时为“西城区优秀人才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14-03

一、教学背景

汉语言能力对听力障碍学生融入主流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汉语语法对听力障碍学生学科学习、思维逻辑发展、主流社会融入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听力障碍学生需要语法教学,却缺少现成的模式可参照:普通学校淡化语法教学,没有直接经验可用;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多为成年健听外国学生,以口语训练为主,不能满足听力障碍学生以书面语学习为主的需求。如何针对听力障碍学生汉语语法学习的需求和特点,在不额外增加课时与教学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汉语语法“专题”补偿教学,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语言自然习得环境受限是听力障碍学生产生汉语语法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显示,“笔谈能切实提高聋人与健听人的交际效果”,“利用网络上多样化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方式,能很好地弥补听力障碍学生实际生活中交往不便利的缺憾”,可以营造书面汉语的语言环境,产生类似笔谈的效果。同时,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听力障碍学生认为语文中语法的学习和作文训练有助于笔谈,并希望得到相应的笔谈指导与训练。”

本文所提及的网络语法补偿课就是指以“网络笔谈”的形式对聋生进行专题指导的语法补偿课。一方面,通过全程书面汉语交流营造汉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专题语法授课可以帮助听力障碍学生加强对汉语语法的理性认识、加速语感的形成。其教学对象可以是一位学生,也可以是几位学生;可以是特殊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是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听力障碍学生。

本案例中的两位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但汉语言水平在全年级属于倒数水平,阅读写作问题很大。为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笔者就在他们的语法干预计划中,将语法教学和高考作文写作进行了一定的结合。本案例的语法点是形容词谓语句,写作指导点则是写景散文。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1. 引入语法點

引入语法点就是将要学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它的形式、意义、功能有一个初步印象,这是语法点教学的第一步。

当天正好下起了鹅毛大雪,以天气导入。

教师问:“今天下雪了,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啊?(提示:雪花……天气……)”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一般要用到形容词谓语句,预设学生回答为以下几种情况:

今天天气很好,天气好得很!

雪花非常大,雪花大得出奇,雪花白白的,雪花又大又美。

一树白雪看起来肃静而美丽。

……

然而两位听力障碍学生却回答两个与形容词谓语句无关的病句:“今天天气第3次下雪了”“今天天气如撒盐一样的感觉”,可见,学生首先就没有弄懂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需要用形容词。因此,教师先帮助学生区分“怎么样”和“是什么”两个不同的问法该如何回答,自然地把话题引到本课主题“形容词谓语句写景”上。教师问学生:“‘如撒盐是天气还是雪花?”学生领悟到是雪花,不是“天气如撒盐一般”,而是“大雪如撒盐一般。”教师继续追问:“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学生说“美。”教师让学生把两个句子“大雪如撒盐一般”和“大雪美”合成一句话来说,引导学生说出“大雪如撒盐一般美”“大雪美得像撒盐一样”这种含有状语和补语的句子。

而后,教师对句子成分进行说明,并追问:“如果把上面句子的状语“如撒盐一般”或补语“像撒盐一样”去掉,只剩下“大雪美”可以吗?”学生有些迟疑,说好像不行,但不知道为什么。此刻,教师再明确告诉学生:“美”是形容词,“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形容词做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在汉语里,形容词做谓语时单个使用是受限制的,主要用于对比的句子”,比如“漫天大雪美,细碎小雪不美。”如果不用于对比,需要采用其复杂形式,比如加上状语或补语,或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2. 讲解语法点

“讲解”语法点具体从形式、意义、功能几个方面进行。教师请学生判断几个句子的正误(如表):

句1:雪花白。

句2:雪花非常大。

句3:雪花大得出奇。

句4:雪花白白的。

上面4个句子是听力障碍学生常写的一种病句和其他三种正确的形容词谓语句格式。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完全掌握的是句式2“状语+性质形容词”。对句式1性质形容词单独做谓语尚有分歧。而两个学生都感到困难的是句式3“性质形容词+补语”和句式4“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学生说“雪花大得出奇”这个句子看不懂什么意思,都肯定“雪花白白的”是错误的,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白白的雪花”。可见,学生对状语较为熟悉,但对补语非常不熟悉;认为“的”只是定语的标注,应该出现在句中不能出现在句尾。

教师将例句和语法名称相对应,明确了形容词做谓语的几种常见用法及规则——

(1)性质形容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可成对出现

雪花白,泥土黑。

(2)主语+状语+性质形容词

雪花非常大。

(3)主语+性质形容词+补语

雪花大得出奇。

(4)主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

雪花白白的。endprint

3. 操练语法点

“操练”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主要环节,课程教学环境中可包含多种练习: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等。网络环境中更适合有意义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了一幅图片,问:树叶怎么样?(请用形容词谓语句回答)

一学生回答:“树叶很好美。”他记住了性质形容词不能单独做谓语,需用复杂形式,但过于复杂了,多用了一个副词。在肯定他的基础上,教师再告诉他两个副词重复了,应去掉一个,于是他改为“树叶好美”。

学生没有主动使用他们之前不熟悉的“形容词+补语”的形式,于是,教师引导道:“树叶美极了”是否正确?一个学生说可以,另外一个说不可以,但不知原因。可见学生对“形容词+补语”还是感到陌生。教师带他们又看了一遍形容词谓语句规则。再次强调“树叶很美”(状语+形容词)和“树叶美极了”(形容词+补语)都是正确的,并再举例子强化印象,请学生补充“树叶美得像……”学生分别回答:“树叶美得像穿裙子的女孩”和“树叶美得五角星。”其中,又暴露了学生新的问题,就是对补语功能像并不了解。于是,教师从语法的角度指出,述语是“美”,主语应该具有述语“美”的性质,后面的程度补语也应有关。“树叶像五角星”可以,但因为“五角星”不一定给人“美”的感觉,所以说“树叶美得像五角星”不合适。学生领悟到可以说:“树叶美得像天上的星星。”

而后教师给出一幅静谧的山水图,请学生用形容词谓语句表达,预设答案是“画面很美”“画面美得像一幅山水画”“画面静谧悠远”……本来关注点在语法表达上,但是学生却在词汇上出了问题,并且呈现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词义不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好壮观。”教师只好临时搜索了一幅壮观的高山瀑布图,问两幅图哪个更壮观。学生对比之下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答第二幅用“壮观”一词更合适;第二种情况是用了不存在的词语或新近出现的不适合的词语:“蓝晶晶。”教师反馈:“没有这个词,有‘亮晶晶或者‘蓝幽幽这两个词。”学生表示“蓝晶晶”更能引人注意,“蓝幽幽”没有这种效果,并以百度“作业帮”中以“蓝”开头的3个字词语中存在“蓝晶晶”来佐证。教师只好继续解释:即使“蓝晶晶”这个词存在,也更适合与事物搭配而不是风景;第三种情况是词语的搭配不合适。一学生说:“画面好美,绿油油的。”教师说明“绿油油”可以形容具体的一块草地,但是不能形容抽象的“风景”。但肯定了学生有进步,知道“AA的”这种格式是可以放在后面做谓语的。

在接连纠正词语问题之后,终于一位学生写道:“画面好美了不敢直视!”教师帮助他修改成“性质形容词+补语”的格式:“画面好美!美到不敢直视。”告诉学生“到不敢直視”就是补语部分,程度补语,说明“美”的程度。

4. 应用语法点之综合练习

教师特意选取了一幅有一定空间顺序的风景图,请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要求:①从写作文的角度考虑,写哪些内容,写作的顺序。②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考虑,怎么用形容词来进行描写。

预设从写作顺序和形容词谓语用法两个角度加以引导——

春天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总说] 总说→分说

天空很蓝很蓝, [天空] 上 →下

一朵朵白云点缀其间,显得柔软而纯净。 [白云]

草地绿油油一片, [草地] 面 →点

草地上的野花素净而美丽。 [野花]

吸引来了蝴蝶,蝴蝶漂亮得也像朵花。 [蝴蝶]

学生的写作情况如下:

其一:天空蓝蓝的,一片小草绿油油的,花如太阳一样,蝴蝶飞到花上弄吃的。

其二:画面好美了,内容:天气晴了,带可爱的白云飘飞了,呼唤花儿睡醒了,开得很美丽。花儿呼唤蝴蝶飞向花儿。绿油油的草原看见蝴蝶向花儿飞去,打起精神来打呼蝴蝶。这个画面美得像童话世界一样。

从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写作顺序都没有问题,语法表述上也有进步,分别用到了本课学习之初不太熟练的两种格式——“天空蓝蓝的,一片小草绿油油的”(形容词重叠+的)和“画面美得像童话世界一样”(形容词+补语)。教师充分肯定,而后对存在的语法问题进行了提示和引导,“花如太阳一样”中“如太阳一样”相当于状语或者补语成分,还缺少一处述语,学生想到的是“花如太阳一样开着”。引导“画面好美了”一句时,教师请学生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找出这句的格式,即“状语+形容词”,两相对照,学生认为多了一个“了”字。

三、案例反思

网络语法补偿课与课堂环境中的面授课相比有自身的特点,需把握好其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其一,在教学语言上,直接使用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即用汉语书面语来教汉语书面语。有利的是能够营造良好的书面语沟通环境,但不利的是不能借助手语和口语增进交流。要求教师教学语言更清晰、简洁、易懂,善于借助网络表情与学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允许多人同时发言,暴露出的语法问题比面授环境多得多。若不及时纠正,容易一错再错;若平均用力,又易偏离主题,完不成教学计划。需教师把握好处理的尺度与层次:对本课语法教学目标重点处理;对非本课语法教学目标,但关系较密切的,纠正但不一定深入解释;其余的只要不太影响沟通,都可以暂不处理。

其三,在教学途径上,可打破时空的局限,师生可随时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同时也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主要注意力在网络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汤凌燕,马红英.聋生使用笔谈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 (9):56,58.

[2] 冯小燕,胡金艳.利用网络笔谈促进聋生有效交流[J].内江科技,2010,(3):115.

[3]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4] 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60-6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