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致静脉炎的前瞻性护理
2017-11-15张华瑜吴静冰林瑛
张华瑜+吴静+冰林瑛
【摘要】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致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行前瞻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建立静脉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静脉炎较对照组轻微、建立静脉通路次数较少。结论:临床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时应实行前瞻性护理,以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静脉炎症状及患者不适、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及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 外周静脉; 静脉注射; 血管活性药; 静脉炎; 前瞻性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109-02
血管活性药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其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發挥着重要作用[1]。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硝普钠、胺碘酮等,此类药物尤其是其中的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刺激性大,容易发生静脉炎[2],出现局部沿静脉方向红肿、疼痛、条索样改变及皮肤苍白、瘀紫、甚至坏死等改变[3]。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护士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出现上述静脉炎改变时即拔除留置针,局部以喜疗妥、赛肤润涂抹及50%硫酸镁纱布湿敷等处理[4-6],并更换部位重建静脉通路输注。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较为被动,不利于外周静脉的利用与保护,发生静脉炎后患者长时间疼痛不适也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探讨对输注血管活性药患者实行前瞻性护理,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入住笔者所在科患者,入选条件:外周静脉条件较好、需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的清醒患者;排除因穿刺技术原因致局部外渗及非计划拔管的案例,共7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26例,急性心衰12例,肺部感染22例,吸入性肺炎5例,AECOPD 5例,大面积脑梗4例,MODS 2例,年龄23~91岁,平均(67±5)岁。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选择合适的血管。本组患者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必须建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血管活性药。按照常规,均仔细评估外周静脉,选取双上肢较粗、直且弹性良好的血管或颈外静脉进行穿刺。(2)做好护患沟通。在用药前对患者做好解释,说明用药的目的、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告知可能引起的局部反应,以及护理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若出现局部不适如疼痛等,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3)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情况,严格按操作程序给予积极干预,并做好床旁交接班。(4)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静脉路的建立、维护及用药均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5)正确给药。血管活性药采用微量注射泵经稀释后按医嘱匀速泵入,避免与其他药物同一静脉路输注。(6)及时反馈。当经积极处理,静脉炎症状仍不易消退,应及时汇报护理组长、护士长。
1.2.2 干预组 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即预先以BD24号留置针建立两个留置静脉路,交替输注血管活性药,开始输入血管活性药时即对局部沿静脉方向皮肤涂赛肤润1~2滴,每4 h涂1次,每次按摩1 min。每隔12小时即更换至另一静脉路输注[7],并以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封管。一旦观察到局部出现静脉炎表现时,则立即更换至另一静脉路输注,以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后,局部继续以赛肤润1~2滴轻轻按摩1 min,并以50%硫酸镁纱布湿敷,纱布以不滴液为宜,外包保鲜膜,每隔4 h清洁局部皮肤后按上述处理,直至静脉炎消退。后期重新启用该静脉路时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证实通畅、局部无静脉炎症状方可使用,发现敷贴松动、卷边及时更换。经过上述处理静脉炎表现不能明显消退,即给予拔除静脉留置针,更换部位重建静脉路。
1.2.3 对照组 在同样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以BD24号留置针建立静脉路输注血管活性药,直至观察出现局部皮肤红、痛及苍白等改变时即拔除留置针,局部处理同干预组,并更换部位重建静脉路输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静脉炎的发生及治愈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SN)的静脉炎判断标准:0级,没有症状;1级,局部疼痛、发红或苍白、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局部疼痛、发红或苍白、水肿,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局部疼痛、发红或苍白、水肿,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建立静脉路次数。比较72 h内建立用于输注血管活性药的留置静脉路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发生静脉炎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72 h内建立静脉路次数平均(3.25±0.76)次,对照组平均(5.96±0.92)次,干预组建立静脉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3,P<0.0001),见表1。
3 讨论
静脉炎发生原因: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刺激性药物和毒性药物,或输入药物浓度过高、pH值和渗透压超过正常值,药物含微粒,或静脉内留置套管针时间过长等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反应[8]。血管活性药物,尤其是血管收缩药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药液外渗后可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另外血活性药通常持续给药,因长时间刺激血管而易发生静脉炎[9]。
前瞻性护理是护士在护理问题发生之前就详细收集资料,并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查阅文献做出科学的评估,有预见性地提出问题,实施科学有效的前瞻性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目的[10]。对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能降低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两组静脉路交替使用原理:有研究指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单纯轻微损伤的内皮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通过邻近内皮细胞迁移、增生进行修复[11]。本研究中,干预组采取前瞻性的静脉保护措施,两个静脉路交替输入药液,可在血管内皮细胞未损伤或损伤的最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了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持续刺激,提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时间,有利于静脉的保护,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
赛肤润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原理:硫酸镁具有消炎消肿、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可对轻微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修复,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治疗血管活性药外渗所致的静脉炎。但因50%硫酸镁所含水分蒸发快,硫酸镁易析出结晶,而使敷料干燥、变硬,且局部皮肤会出现干燥、起皱。而赛肤润是一种液体敷料,由过氧化玉米油和少量茴香组成,其中,过氧化玉米油即必需脂肪酸过氧化甘油酯,包括亚油酸占60%、亚麻酸、生育酚(维生素E)。这些物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血管,并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覆盖、隔离、保护受损皮肤,可促進风险区域皮肤修复;其中亚油酸能提高表皮DNA合成和增加皮肤弹性,可诱导血管舒张,直接扩张微动脉和微静脉,显著改善受损部位皮肤微循环,即能对静脉炎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12-13]。因此,二者联合应用不但可取长补短,还有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索采用预先建立两个静脉路交替输注血管活性药、联合赛肤润局部按摩,发生静脉炎后继续以赛肤润按摩、50%硫酸镁纱布湿敷的前瞻性护理措施,证实可以减轻发生静脉炎的严重度,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血管活性药的时间,避免反复被动建立静脉路,可减少外周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京,王欣然,韩斌如.血管活性药输注异常的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4-6.
[2]漏建美.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60-961.
[3] Washington G T,Barrett R.Peripheral phlebitis:a point prevalence study[J].J Infus Nurs,2012,35(4):252-258.
[4]王安素,曾莉,张莉,等.喜疗妥治疗静脉炎疗效的Meta 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39(1):54-61.
[5]刘志慧,王丽珠.赛肤润联合硫酸镁治疗多巴胺外渗致静脉炎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6,24(3):111.
[6]王丽珊,李杰云,周晓娟.赛肤润对于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91-92.
[7]袁利琴.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252-253.
[8]黄冬梅.23例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1,19(9):148-149.
[9]程兰,马静.血管活性药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对血管影响的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82-83.
[10]杨蔚,王慧丽.前瞻性护理在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1):3676-3677.
[11]邓家栋,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85-11931.
[12]解英姿,叶富荣.赛肤润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2B):60-61.
[13]陈盈,张颖.赛肤润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2):108.
(收稿日期: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