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

2017-11-15苏俊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

苏俊梅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

2月-2017年2月本院发热患者送检病原微生物室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鉴别临床病原菌的应用。结果:7226份血培养标本检测阳性率为5.83%(421/7226),在421份血培养阳性瓶中,同时为阳性标本的厌氧瓶与需氧瓶共377份(89.5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为21份(4.99%),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为23份(5.46%)。421份报阳性瓶中,共检出菌株205株,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阳性报警时间平均为(24.53±2.47)h。而需氧瓶与厌氧瓶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18.60±1.29)、(17.30±1.31)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原菌以及污染菌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有助于初步鉴别临床病原菌及污染菌,为临床明确诊断提早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 血培养; 阳性报警时间; 病原菌鉴别; 临床意义

Significance of Time to Positivity of Blood Culture for Clinical Pathogen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SU Jun-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30):121-12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ime to positivity of blood culture for clinical pathogen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Method:The blood culture specime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from fev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time to positivity of blood 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athogen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ositive rate of 7226 blood culture specimens was 5.83%(421/7226),there were 377 bottles(89.55%) of anaerobic and aerobic bottles positive samples in 421 blood culture positive bottles,only 21(4.99%) of positive anaerobic bottles were reported,only 23(5.46%) of positive aerobic bottles were reported.205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421 positive bottles.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klebsiella pneumoniae,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the average time to positivity was(24.53±2.47)h.the average time to positivity of aerobic bottles and anaerobic bottles was(18.60±1.29) and(17.30±1.31)h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time to positivity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contaminated bacteria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blood culture time to positivity is helpful for the clinical pathogen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It would provided evidence of laboratory for the diagnosis and early use of antibiotics for patients.

【Key words】 Blood culture; Time to positivity; Pathogen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Yunfu Peoples Hospital,Yunfu 527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0.036

目前在對血流感染进行临床诊断以及确诊的过程中,血培养是最主要的手段,然而临床工作中血培养标本存在一定的污染率,对判定血流感染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误导临床。然而菌血症的病情复杂严重,早诊断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判断血培养阳性菌株是病原菌或污染菌显得尤其重要。血培养菌株的阳性报警时间(Time-to-positivity,TTP)是较具临床价值和意义的指标,同时也是血流感染诊断的参考标准,因此也逐渐成为了病情监测以及血流感染诊断的关键手段[1-3]。研究表明,根据全自动血培养仪的报警机制、不同病原菌的生长特点以及观察其TTP值可对临床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别[4-5]。因此本文针对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发热患者送检病原微生物室的血培养标本7226份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釆血方法于患者发热或寒战初期并且未使用抗生素之前抽血,对已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则于下次抗生素使用前抽血,在无菌状态下采集成人血液标本5~10 mL 6752份,注入梅里埃厌氧瓶3584份与需氧瓶3168份;采集儿童血液标本2~5 mL 474份注入专用需氧瓶中,及时送检。

1.2 仪器与方法 扫码签收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根据扫描识别的顺序,对采集的血培养标本立即放入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 60、Bact/ALERT 3D 120,对血培养进行随时观察,如果出现阳性报警提示,则记录报警时间,立即转种血琼脂平板及巧克力平板置于37 ℃ 5%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将涂片结果初步报告临床。

1.3 阳性病原菌与怀疑污染菌的鉴定 按照操作规范对转种后生长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仪器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等,上述菌株均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如果血培养仪的培养标本5 d后未发生阳性报警提示,则显示为阴性,且报告培养5 d没有细菌生长。怀疑污染菌检测方式也按照上述检测方法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微生物统计软件WHONET5.6进行病原菌统计,同一患者同种病原菌只统计一次。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报阳性时间 7226份血培养标本检测为阳性的为421份(5.83%),见表1。在421份血培养阳性瓶中,同时为阳性标本的厌氧瓶与需氧瓶共377份(89.5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为21份(4.99%),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为23份(5.46%)。需氧瓶与厌氧瓶的平均TTP分别为(18.60±1.29)、(17.30±1.31)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1份报阳性瓶中,共检出菌株205株;TTP平均为(24.53±2.47)h。

2.2 血培养病原菌检测种类及TTP比较 在怀疑污染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TTP为(24.69±2.18)h,其中表皮葡萄球菌的TTP为(23.59±2.25)h,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TTP(12.46±1.04)h。 主要病原菌分布占比与各阳性报警时间段分布,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全自动血培养仪的应用十分广泛,而由于留置导管以及各种侵入性检查的大量使用,使得血流感染的发生几率也逐渐增大[6-8]。而在病情监测、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以及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血培养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9-11]。研究表明,在分离血培养标本中的致病菌时,其一般会在72 h内发出阳性报警信号,因此为血流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12-13]。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研究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大部分大肠埃希菌阳性报警时间较短,很多菌株能够在12 h内报警,最早TTP为6.5 h,可能是由于其能够产酸产气,繁殖速度较快,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较早的触发阳性报警。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能够在24 h内出现阳性报警,葡萄球菌与肠杆菌科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在48 h内,葡萄球菌属中90.9%均会发生阳性报警,而超过48 h的100%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即为污染菌[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怀疑污染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TTP为(24.69±2.18)h,其中表皮葡萄球菌的TTP为(23.59±2.25)h,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TTP(12.46±1.04)h。各病原菌以及污染菌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TTP时间延长增加了污染菌怀疑的可能性,且棒状杆菌污染菌、微球菌属、链球菌等均如此。因此,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微球菌属污染率较高,虽然大多数阳性报警时间在36 h内,也应该结合临床资料以及PCT等炎症指标具体分析判断是否为血流感染。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421份血培养阳性瓶中,同时为阳性标本的厌氧瓶与需氧瓶共377份(89.5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为21份(4.99%),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为23份(5.46%),阳性报警时间平均为(24.53±2.47)h。而需氧瓶与厌氧瓶的平均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18.60±1.29)、

(17.30±1.31)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报阳性的厌氧瓶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兼性厌氧的肠杆菌科细菌,而在仅报阳性的需氧瓶中的病原菌中以不动杆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本研究发现,临床常见的大多数的兼性厌氧菌诸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需氧瓶与厌氧瓶TTP值差异不大,部分厌氧瓶甚至比需氧瓶提前报警,少数血流感染患者只有单瓶血培养阳性,因此双瓶送检更加有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以及早出现阳性报警。若怀疑血流感染患者可适当延长血培养时间。同时,研究发现存在部分假阳性的血培养标本,其主要来源于肿瘤科或血液内科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由于白细胞过多而产生假阳性。此外,部分假阳性的标本由于釆血过多,多余的血细胞产生过量的二氧化碳而触发假阳性报警。

本研究显示,各污染菌的影响报警时间差异较大,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为主,其大部分为人体皮肤正常菌群或环境污染菌。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污染菌的影响较大,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从而增加其额外检查以及住院治疗的时间等,标本量、采集标本的时间以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会对TTP产生一定的影响,规范血培养的操作有利于微生物实验室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结果以及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对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病原菌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鉴别临床病原菌和污染菌方面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15-20]。endprint

综上所述,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能够初步鉴别临床病原菌,采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别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许顺姬,金春梅,等.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临床病原菌鉴别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528-531.

[2]颜文洁.炎症指标的早期联合测定在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22):3263-3266.

[3]王露霞,石凌波,郭振辉,等.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实验室检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6):744-747,802.

[4]谢香梅,冯永旺,江新彪,等.血培养阳性病原菌报警时间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80-2281,2290.

[5]郭健莲,肖斌龙,刘惠娜,等.血培养报阳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采血污染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2):803-806.

[6]雷莹,林春丽,傅清流.新生儿双瓶血培养与单瓶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檢出率情况[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3990-3991.

[7]朱珠,郭锐,陈泽慧,等.血培养报阳时间在判断感染菌和污染菌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1):4885-4887.

[8]凌云映,张竞,刘晓一.不同采血模式下血培养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893-2895.

[9]顾海彤,黄艳飞,孙宇峰,等.不同种类微生物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882-1884.

[10]黄磊,孙立颖,严岩.阳性报警时间预测成人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意义的准确性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594-3597.

[11]陈利涛,王晶莹,付雅捷.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521-3523.

[12]关幼华,周金凤,区云枝.血培养菌株分布与阳性报警时间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4):263-266.

[13]邱卫强,王瑞.血培养的菌群分布特点及阳性报警时间在临床早期用药的提示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95-98.

[14]曹春来,陈益明,徐立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血培养阳性结果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8):931-934.

[15]殷芳.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5.

[16]陶黎黎,胡必杰,周春妹,等.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58-261.

[17]滕光英.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患儿细胞因子与CD64测定的临床意义[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3.

[18]叶丽艳,沈跃云,李丰田,等.引起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阳性报警时间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445-2448.

[19]徐权,谭思源,陈宗宁,等.血培养报阳时间及病原菌分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73-175.

[20]谭积善,邹自英,朱冰,等.成都某院血培养报阳时间、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437-440.

(收稿日期:2017-09-12) (本文编辑:董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输精管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意义探究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意义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