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分析

2017-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小题肝硬化护理人员

李 薇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分析

李 薇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分析并探究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各33例。结果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得到明显改善,对比护理满意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肝硬化;心理健康;心理护理干预

肝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病,其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肝硬化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故患者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甚至是抵触治疗等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拾积极治疗的信心十分重要[1]。此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究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约为(52.4±4.7)岁。患病时间5个月~3年,平均患病时间约为(2.4±1.1)年。1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9例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例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5例为其他。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约为(52.3±4.8)岁。患病时间4个月~3年,平均患病时间约为(2.3±1.2)年。14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0例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例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4例为其他。将二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均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证明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遵医嘱对患者使用各类药物,并将药物相关禁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指导,同时予以基础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认识自身所患疾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及病情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帮助患者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及保持乐观平和心态对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以便帮助患者消除内心负担,积极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②护理人员可调查患者的日常喜好,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如播放音乐,组织患者阅读书籍或播放患者喜爱的电视节目等,以此帮助患者尽快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消除内心不良情绪。③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要予以更多的关心及陪伴,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从而增强积极治疗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家属,促使其可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

1.3 观察指标:①SDS评分:采用抑郁评分量表,表中共涉及20个项目,均采取4级评分法,总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重[2]。②SAS评分:采用焦虑评分量表,表中共有20道小题,每道小题均设有0~3分不等的分值,总分越高则表示焦虑越重[2]。③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共设有10个小题,每道小题均设有“是”与“否”两个选项,“是”选项≥7个则判定为满意,<7个则为不满意,以满意统计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成组卡方检验。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3 讨 论

肝硬化的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不良情绪,若患者情绪变化较大甚至会对肝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加快病情进展,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常规护理服务虽可在一定程度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因护理模式较为固定不具有针对性,故效果并不明显,心理护理是通过对不同患者具体病情病况及心理状态的不同实施的针对性干预对策,其更具有针对性,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十分必要[3]。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增加实施了心理评估、心理疏导、组织娱乐活动、联合患者家属予以家庭支持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促使其可保持较为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得到明显降低,另外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发现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为理想。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对肝硬化患者加以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使其可以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促进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匡霞,张先翠.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2):31-32.

[2] 梁月连,黄焰,谢丽珍.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2):2350.

[3] 李彦俊.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8):119-120.

R473.5

B

1671-8194(2017)28-0244-02

猜你喜欢

小题肝硬化护理人员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