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密诗派领袖李怀民诗学的雅俗观

2017-11-14徐礼节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客评点诗学

徐礼节

(巢湖学院 发展规划处,安徽 合肥 238000)

论高密诗派领袖李怀民诗学的雅俗观

徐礼节

(巢湖学院 发展规划处,安徽 合肥 238000)

李怀民是清代高密诗派的领袖。他秉承“崇雅黜俗”“化俗为雅”的传统,针对现实认识与创作误区,在扬弃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强调明辨雅俗的重要性,并对何为“俗”、如何“化俗为雅”等进行深入阐述,从而丰富了传统诗学雅俗观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清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怀民;诗学;雅俗观;高密诗派

李怀民(1738—1793),名宪噩,以字行,号石桐、十桐,清代高密诗派的领袖,其诗学理论与诗歌艺术在清代中晚期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扬弃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的雅俗观,是怀民诗学思想的突出之处,也是他对传统诗学的重要贡献,而这一点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注意。

“雅”和“俗”作为对立的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汉魏以后,二者渐渐走进审美领域,并不断演变为传统诗学中两个既相互对立、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交融的基本范畴。一方面,经过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二者的审美内涵日益丰富、完善,诚如朱自清、钱穆等先生所指出的,凡是具有“纯正不杂”(合乎规范)、“(地域)普遍性”、“传统性”、“精细”性或“王公贵族”性等特征的,皆属于“雅”,反之则是“俗”;同时,形成“崇雅黜俗”和“化俗为雅”两种基本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审美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对于二者的认识又往往是见仁见智,甚至矛盾相左。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互动作用,推动着古典诗歌不断发展。在诗学雅俗观演进的过程中,怀民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他对何为“俗”以及如何“化俗为雅”进行了具体论述,从而丰富了传统诗学雅俗观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怀民秉承“崇雅黜俗”传统,特别强调明辨雅俗的重要性。他在《尝爱放翁〈示友〉诗近日闲云先生读剑南集即其意广之示闲云》中云:“高言不宜俗,闲情始有托。”其友王克绍和诗《次韵石桐少鹤书放翁〈示友〉诗后》亦云:“诗中有雅俗,如别人善恶。”可见,他们认为诗是“高”雅的艺术,“不宜”犯如“恶”的“俗”病。怀民还认为,何为“俗”病,很多人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写风俗、用俗语等,即凡涉“俗”皆视为病。如历来“妄訾”“元白、郊岛总病一‘俗’字”,就是因为如此“错认‘俗’字”。因此,怀民强调无论诗歌创作、鉴赏,首要的是明辨雅俗,唯有正确认识何为“俗”病,才能真正做到免俗去俗。故他高度肯定王士祯所谓“为诗且勿计工拙,先辨雅俗”是“通论”。他在论述张籍、贾岛两派送行诗时还指出:“或就极寻常处说,平常处正是新奇;或就极奇异处说,奇异处正是平实。此中是非雅俗,有毫厘千里之别。”认为雅俗是诗歌的根本问题,失之毫厘,会谬以千里。这种认识显然与朱熹所谓“漱六艺之芳润”“须先识得古今体制雅俗向背”是一脉相承的。

什么才是“俗”病?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有精辟的论述。他崇敬王士祯“论‘俗’字甚精”,肯定其指称杜甫“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诗》)为俗“是真巨论也”,并就此指出:“诗之忌‘俗’,犹诗之贵‘清’,在神骨而不在皮肤。果其不俗,虽乱头粗服,无碍其为美女;而苟俗也,即荷衣蕙带,终不得谓之仙人”;“乐天为诗,八十老妪亦解,彼固好以俗情入诗者”,“陶元亮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王摩诘曰:‘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宛肖不读书人口吻”,皆“大不俗矣”;“俗在骨不在貌,俗关性情不关语句”。可见,怀民认为“俗”不在于写俗情、用俗语,而在于“神骨”和“性情”。他又进而强调:“王凤洲谓拟骚赋不可使不读书人一见便晓,此等见识,正万俗之源也。”将“万俗”归因于故作风雅、追求高深。怀民在《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王建传按语中还指出:“世所谓不俗者,吾知之矣!错采镂金,矫饰补假,以要博大精深之誉,至与言苦心体物、刻发难显,其实不能耐心一思也;顾惟纵其情不以礼防者为俗耳。……所谓不俗者,乃真俗矣!”明确指出“错采镂金,矫饰补假”才是真俗。综上可知,怀民认为,“俗”在本质上是“神骨”和“性情”的虚伪与虚荣。在此基础上,怀民还着重论述了“俗” 的几种具体表现。

熟套而乏新意。此类俗病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构思俗套。如怀民评点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此等体易于俗,他人必谓易于雅也。是俗是雅,煞费剖析。”意谓写“秋居”题材难以出新意,构思上易落俗套。评点友人单襄棨《送子乔赴都》:“一洗近今送行滥习。”评点清袁枚《南熏亭》末二句“今日苍梧烟月冷,松声犹自学箫韶”末尾二句:“最俗。”所谓“滥习”“俗”都是指构思上的俗套。再如怀民评点唐朱庆馀《宿陈处士书斋》:“只就所居赋咏,足以见其高,俗手则必就实事铺排。”评点唐李洞《同僧宿道者院》:“此等题若在后人,必极求切合儒、释、道,以为制胜,不知正是俗。”也均是就克服构思俗套而言的。二是内容熟套。如怀民评点唐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颔联“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筝头”:“此只可偶一及之,若专以此见长,则俗矣。”评点唐李咸用《山居》前二联“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前四都不免滑熟气。”评点唐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二尾联“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俗结。”所言皆是。三是措语熟套。如评点唐朱庆馀《长安春日野中》后四句“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装’、‘指’二字俗,结句亦不免。”评点唐郑巢《送人赴举》:“后世作此题,不知多少‘擢桂’、‘鹿鸣’泛话,又或多作勉戒、兴旺语,只成俗气。”评点唐裴说《牡丹》颔联“未曾贫处见,不似地中生”:“如此做题,抵多少‘魏紫姚黄’腐烂语言。”评点唐许棠《送龙州樊使君》颔联“碧溪飞白鸟,红旆映青林”:“‘碧’、‘白’、‘红’、‘青’,字俗,断不可学。”所批评的都是此类俗病。

滑率而欠严谨。作诗不严肃、不严谨,便易入“率易”“滑俗”“佻滑”,怀民认为这是典型的俗病。他评点清袁枚《十月八日同陆君景文……补作一章》“道人持楄杆,贾勇作前导”二句:“顺手扯来便写,脱不却俗恶派。”评点唐顾非熊《寄紫阁无名新罗头陀僧》尾联“紫阁人来礼,无名便是名”:“滑俗最不宜学,开宋人恶派。”评点唐刘得仁《长信宫》颈联“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此便熟,熟便易入佻滑。”评点唐李咸用《送从兄坤载》颈联“语尽意不尽,路长愁更长”:“滑率易入时,最所当戒。”评点贾岛《南斋》颔联“有山来枕上,无事到心中”:“此调被后人学坏。”评点唐于邺《夜与故人别》颔联“今宵一别后,何处更相逢”:“学此等,最忌熟率。”所批评的均是滑率之弊。再如评点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二句:“点逗山名最俗,然不多排尚可。”所谓“点逗山名”也算是一种“滑俗”。

矫饰而失本真。怀民评点唐唐求《晓发》时指出:“温飞卿‘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非不佳也,然有意煊染,不免取俗人喜悦矣。”可见他是反对“有意煊染”的。其《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崔涂传按语:“坊本但传其《春夕》篇,所谓‘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也,按此殊未免俗气,不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本色。”所谓“俗气”,也是指渲染过度而破坏本真。前文论及怀民抨击“错采镂金,矫饰补假”为“真俗”,是对典型的“矫饰”俗病的批评。

生造而显硬涩。怀民评点唐章孝标《破山水屏风》颔联“雨滴胶山断,风吹绢海秋”中“胶”字:“此等近俗。”评唐林宽《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第五句“井寻芸吏汲”:“酸俗。”评点唐曹松《题甘露寺》颈联“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生造。”指出的都是此类俗病。他认为“初学宜看”王士祯所谓“字法要炼,然不可如王觉斯之炼字,反觉俗气可厌”,强调的也是炼字不可“一味用力”而显艰涩。(徐按:王觉斯,即王铎,明末清初书法家。)

失理而伤逻辑。在怀民看来,诗歌是生活的写照,必须符合生活、事理逻辑,否则也是俗病。他评点清袁枚《独秀峰》尾联“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谁说有伤来?结句只是贴题面,俗切伎俩。”评点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末二句“底事急谋归,云湿衣裳重”:“结二句,意不相属,率而凑也。再一留何妨?抵死俗煞,何耶?”指出袁枚二诗不合事理,皆为“俗”。这种观点与明胡应麟所谓“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是一致的。

怀民还继承、发扬宋代梅尧臣、苏轼、黄庭坚等的“以俗为雅”的诗学思想。其《与某论诗》云:“诗中俗病,老杜雅复不免。”认为常人是很难免除俗病的。所以他主张诗人不能只是避俗,更重要的是能“化俗为雅”。如对于苏轼《题柳子厚诗二首》所谓“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怀民非常认同,赞为“确见”。因此,怀民倡导“俗情入诗”。如他评点朱庆馀《送顾非熊下第归》尾联“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妙在不废俗情。”值得注意的是,怀民还肯定用俗语、俚语。如明陆时雍云:“人情物态不可言者最多,必尽言之,则俚矣。知能言之为佳,而不知不言之为妙,此张籍、王建之所以病也。”反对诗用俗语、俚语,并据此认为张籍、王建“诗不入雅”。怀民对此则大不认同:“然病不止于俚也,且俚不伤雅,何碍?”“由此一言知时雍未能立论。”再如怀民评点王建《答寄芙蓉冠子》尾联“明年有闺阁,此样必难求”:“只是入情,莫看作俗话也。”充分肯定“俗话”之于“入情”的重要作用。

怀民还就如何“化俗为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首先,做到“情真而理确”。即写日常情事要真挚动人、符合事理。如怀民在《紫荆书屋诗话》中指出:“凡俗情入诗,最为妙解,唐人所以不可及也。然必情真而理确,人人俱有,人人写不出,方妙。”再如他评点唐张籍《晚秋闲居》颔联“家贫常畏客,身老转怜儿”:“说俗情须是说到家。”评点唐林宽《寄省中知己》颔联“花开封印早,雪下典衣频”:“俗中情事,能说得高致。”都是强调“化俗为雅”必须“真情而理确”。据前引《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王建传按语可知,怀民还认为,只要“真情而理确”,即使是“纵其情不以礼防者”,也不为俗。可见,在怀民看来,“情真而理确”对于克服矫饰和浮华至关重要。

其次,“苦心体物,刻发难显”。即生动、形象地描绘生活中典型的景物和事件,或揭示细微的内心世界,耐人寻味。怀民在《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王建传按语中将此与“错采镂金,矫饰补假”对举(见前引),可见视此为救治浮华、矫饰之弊的重要手段。此说源本于宋梅尧臣,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梅宛陵曰:‘发难显之情于当前,留不尽之意于言外。’二语实尽古今诗法。”据此也可知,怀民认为“苦心体物,刻发难显”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唐诗成就的主要所在。他在评点中晚唐五律时经常提到“发难显”,如评点张籍《夏日闲居》颔联“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发难显。”评点司空图《华下送文浦》颈联“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发难显之景如在目前!”评点任翻《冬暮野寺》颔联“无酒可销夜,随僧早闭门”:“发难显,即留余味也。”评点喻凫《怀乡》颈联“鼍鸣积雨窟,鹤步夕阳沙”:“二语所谓发难显,声与象之外有情不尽。”再如怀民评点唐王建《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颈联“鸡睡日阳暖,蜂狂花艳烧”:“‘艳烧’二字如何联?如何押?然必如此,乃能匠出‘花’,匠出蜂之‘狂’来。若俗手,必曰‘艳开’,曰‘乱烧’矣!”这里还深入剖析了王建是如何“苦心体物,刻发难显”的。

再次,寻常处求新奇。怀民在论述张籍、贾岛两派送行诗时,指出于寻常处求新求奇关系到诗歌的“是非雅俗”(见前引)。求新求奇是传统的审美倾向,怀民强调“寻常”处,显然是受到中晚唐诗人的影响。怀民在《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中经常评及中晚唐五律的这一特征。如评点张籍《赠辟谷者》颈联“无食犬犹在,不耕牛自闲”:“似奇似常。”评点于鹄《题南峰褚道士》颔联“闭门医病鹤,倒箧养神龟”:“常事却写得奇异。”评点贾岛《送朱可久归越中》:“新极矣!奇极矣!却只是眼前意。”评点贾岛《赠无怀禅师》颔联“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二句合看,则常处皆奇。”评点喻凫《赠李商隐》颔联“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意常,炼来却大奇。”评点张祜《题上饶亭》:“眼前景耳,写来如此新颖,由炼功深也。”

怀民的雅俗观是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上文的论述可知,他主要立足于对中晚唐五律的审美分析,也就是说中晚唐人的雅俗审美倾向对他影响最大。此外,他还广泛借鉴,如前文提及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严羽、朱熹、王士祯等的观点,怀民都有吸纳,而对于王世贞、陆时雍等,则有所批评。再如韩愈所谓“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姜夔所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自不俗”(《白石诗说》)等,对怀民反对熟套也都有影响。

怀民的贡献在于丰富了传统诗学雅俗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何为“俗”,并将俗病的外延扩展至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怀民评点云:“要之,俗病亦不此五者。”正是基于此,怀民将熟套、滑率、矫饰、生涩、失理等题材、内容与艺术方面的问题皆视为“俗”。这显然比明陆时雍、清冒春荣等的有关观点更为明确、完善。二是进一步倡导“化俗为雅”,且就如何“化俗为雅”提出自己的认识。虽然这些认识并非怀民独创,但将其与克服俗病联系起来,无疑丰富了传统的雅俗观,对诗歌创作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怀民的雅俗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从前文所引《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王建传按语可见一斑。再如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在批评王世贞所谓“拟骚赋不可使不读书人一见便晓”后指出:“后世人大半为此等论所误,故为辨俗如此。”可见,其雅俗观的现实功利目的非常鲜明。

怀民在清代诗坛的影响是深远的,诚所谓“密之旁邑数百里间,言诗者咸宗焉”、“垂二百年犹未绝”,其雅俗观亦当如此。例如稍晚于怀民的胶州人张谦宜在《絸斋诗谈》卷三“学诗初步”条中说:“造意是诗骨,故居第一。……且如游山看花,本是雅事,故作清态向人,便是俗;赠答衣冠,本是俗事,其中若有道义交情,真挚不可没处,亦何伤雅。”张氏反对“故作清态”,强调“真挚”,和怀民的观点一致,这与怀民的影响应当不无关系。

[1] 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通俗小说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 邓牛顿.艺术创作中雅与俗的辩证法[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1).

[3]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 钱穆.中国文学讲演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M].成都:巴蜀书社,1987.

[5] 许嘉璐.论中国文化的雅与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3).

[6] 李怀民.石桐先生诗钞·岑江集下[M].清光绪十二年李楹西安郡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7] 余正酉.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王克绍:卷一[G]//韩寓群.山东文献集成:第1辑第42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M].清咸丰甲寅新化邓瑶校跋本,国家图书馆藏.

[9] 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批众家诗话[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10] 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杂记[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11]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法第二:卷一·晦庵抽关启钥之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M].清咸丰甲寅新化邓瑶校跋本,国家图书馆藏.

[13] 单襄棨.梦筑堂诗初集(李怀民选评)[G]//韩寓群.山东文献集成:第3辑第44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4] 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子才诗[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15]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M].莱阳赵擢彤嘉庆癸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6]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 李怀民.紫荆书屋诗话·与某论诗[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18] 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 陆时雍.诗镜总论[G]//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 清史列传·李怀民:卷七二[M].王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21] 汪辟疆.论高密诗派[M].汪辟疆诗学论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2] 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三[G]//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016-12-28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李怀民与《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研究”(批号12BZW070)

徐礼节(1965— ),男,安徽潜山人,文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清诗。

I207.22

A

1006-2491(2017)04-0042-04

责任编辑

李剑波

猜你喜欢

主客评点诗学
背诗学写话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