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政府有关促进文化消费政策的比较研究

2017-11-10傅才武曹余阳

江汉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

傅才武++曹余阳

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化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提出了著名的“成本病”理论,认为表演艺术行业作为“停滞部门”相比于那些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中的“进步部门”存在先天的效率问题而将普遍陷入“成本困境”。与此相反,英国经济学家艾伦·皮考克则认为表演艺术行业能够借助管理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并相应设计了“青年苏格兰卡”(Young Scots Card)的消费券方案。当代中国,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公共资源的效率,正成为文化政策设计的难点。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结合2015文化部和财政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研究分析了皮考克基于“消费者主权理论”提出的“消费券方案”,并借助当前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科技手段,提出和试验了“居民评价激励消费券”方案。这一方案在安徽合肥和湖北武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消费理论;成本困境;消费券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10-0034-10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时期。但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率评价缺位、居民文化消费不振、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力不足、文化管理体制对传统路径的严重依赖,以及市场价格扭曲、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坚挺地存在,并正在成为我国文化领域在改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被社会所诟病的焦点。这些焦点现象直接指向的是我国文化领域在政策层面的导向问题,即:第二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目标与路径;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文化行业边缘化困境及其政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中国政府作出了国家关于“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的重要工作部署①。在此背景下,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启动了“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项目。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作为中部试点地区的项目承担方,负责了整个中部地区试点项目的相关论证、实施方案策划以及具体运作实施等方面的工作(“2015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项目的中部试点分别在武昌和合肥进行,两地实行的是完全相同的政策设计模式,本文将以武昌区试点作为具体案例进行解析。为方便描述,下文中部试点的政策模式将统一简称为“武昌模式”)。武汉大学课题组研究分析了艾伦·皮考克(Alan Peacock)基于“消费者主权理论”提出的“消费券方案”,并借助当前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科技手段,提出和试验了“居民评价激励消费券”方案。这一方案在中部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文化消费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一、“成本困境”理论与皮考克的“消费券方案”

表演艺术行业的“成本困境”(也可称之为“成本病”)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 J.Baumol)1966年在其代表作《表演艺术:经济学的困境》中提出来的一个著名的艺术经济学概念②。在这本书中,鲍莫尔和威廉·鲍文(William G.Bowen)立足于“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全社会的经济行业部门按照生产效率的革新速度划分为“优势部门”(也称为“进步部门”,即强烈依赖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部门)与“弱势部门”(也称“停滞部门”,指其生产效率提升对技术革新依赖性较低的那些服务业部门)。而表演艺术行业就属于其中“弱势部门”。以现场演出的戏剧行业为例,其生产方式依旧遵循“生产剧本—排练—演出”这种循序渐进的传统模式,其生产效率与百年前相差无几,换言之,其生产效率无法随社会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规模总量的提升而大幅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弱势部门”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却不得不与“优势部门”从业人员的工资一样随经济发展而同步提高,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弱势部门”生产成本相对大幅提高,形成了“成本困境”。

与鲍莫尔提出的“成本病”理论相对应,英国经济学家艾伦·皮考克(Alan Peacock)则认为表演艺术行业能够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1. 皮考克“消费券方案”的由来和启发

与亚当·斯密同为苏格兰人的艾伦·皮考克是自由市场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认为由市场“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這一方法在文化领域也同样适用。鲍莫尔的“成本病”理论提出是在1966年,皮考克于1970年接受英国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的委托,承担英国管弦乐队调查项目,通过实证研究,皮考克对鲍莫尔的“成本病”理论提出了质疑。皮考克认为,“成本病”理论隐含了一成不变的传统生产供给模式这一前提,但这一前提却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媒体技术的革新,唱片、电视等新的产品实际上为表演艺术行业开辟了新的供给渠道。以戏剧为例,人们不再需要去剧院才能欣赏表演,通过唱片和电视同样能实现消费。由此,再将表演艺术行业划入“弱势部门”也就显然过时。唱片和电视媒体在生产要素及产品性质上可以划归表演艺术行业部门,而在产品形式上毫无疑问属于“优势部门”中的工业范畴。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优势部门”和“弱势部门”的生产要素可以实现流通。因此,表演艺术行业也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③。

皮考克在1969年的论文《福利经济学和公共艺术补贴》中,细致全面地分析了英国艺术委员会财政资助的具体情况,认为主要由艺术委员会决定公共财政资助英国艺术行业的作法存在问题。高度的集权化管理使政府成为艺术市场的实际垄断者,而这种垄断必然会剥夺消费者自主权,即消费者无法通过自由选择的消费行为表现其意愿与偏好,进而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失灵,阻碍文化消费的增长,无法发挥文化市场的经济推动作用④。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两种方案:最优选择(即长期解决途径)是将财政补贴投入到艺术教育,以提升消费者的艺术品味和消费意愿⑤,“次优选择”(即短期解决途径)则是著名的“消费券方案”(Consumption Coupons Plan),即将财政补贴的对象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这样一来,将财政资助的决策权从集权化的国家机构,转移至分散的消费者个体那里,有利于解决文化领域资助的不公平问题;同时,有助于逼迫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机构正视消费者意愿,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依靠自身的产品质量去争取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券,从而获得财政资助,形成“有效竞争”(workablecompetition)⑥。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
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改革方式探索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