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的表现及价值分析

2017-11-06刘思雨牛万彬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浸润性肿块恶性

刘思雨 牛万彬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的表现及价值分析

刘思雨 牛万彬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某院2013-03—2016-03收治的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确为乳腺非肿块性病变,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5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表现,并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有15例为良性病变(30.0%),35例为恶性病变(70.0%)。50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中有37例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74.0%),11例表现为微小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22.0%),剩余2例表现为簇状散在的微钙化(4.0%)。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为74.0%,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64.3%。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腺非肿块性病变具有高敏感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以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或微钙化为主要表现,在临床工作中需结合其他检查方式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乳腺非肿块型病;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乳腺的病变一般分为肿块型、钙化型和特殊病变,其中以肿块型病变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辨别,但对于非肿块型病变,病灶多为弥漫型,且超声图像的边界不十分明显,不同的扫查方位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为临床的鉴别诊断增加了难度[1],在本文中将针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院2013-03—2016-03收治的50例非肿块性乳腺病变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50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0.0±8.5)岁,病灶直径0.5~9.0 cm,平均直径(3.2±2.0)cm。57例患者的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无占位效应的片状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导管内低回声区,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区。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本HITCHI HV-9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频率为6~13 MHz,选取患者仰卧位或者侧卧位,将乳腺完全暴露,先以二维超声对乳腺进行全面扫查,发现病灶部位后再进行多轴位检查,探查病灶的大小、直径、边界、内部回声以及钙化情况,同时扫查腋下淋巴结,若存在淋巴结体积增大、纵横比<2、淋巴结构消失有皮质成分显著增多情况应考虑为异常淋巴结。后转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检查病灶内部的血流信号以及周围血流信号分布的情况。

作者单位: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1.3 超声图像评价及诊断标准 采用Adler半定量血法分级[2],共分为4级,0级为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Ⅰ级为病灶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1~2处点状血流型号),Ⅱ级中等血流信号,可见1条主要血管或多条小血管;Ⅲ级为病灶内部血流丰富,可见血管相互交错成网(超过4条)[2]。使用BI-RADS分级对超声结果进行诊断,BI-RADS前3类级良性,4、5级为恶性。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1.0统计学系统,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15例为非恶性病变,占比30.0%,包括5例腺病,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为不典型增生,2例为炎性病变与1例乳腺纤维腺瘤;35例为恶性病变,占比70.0%,其中有17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为导管内癌,其余3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纤维性腺癌和淋巴转移性低分化癌(表1)。

2.2 超生诊断表现及BI-RADS分级 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超声主要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37例,占比74.0%),其次分别表现为散在的微钙化低回声区(11例,占比22%)以及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区,并伴或不伴有回声衰减(2例,占比4.0%)。在恶性病变的患者中有7例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微钙化,占比46.7%,2例浸润性导管癌表现微钙化,11.8%导管内癌的微钙化表现占比高于浸润性导管癌(χ2=22.330,P<0.05);在非恶性病变患者中有3例表现为钙化区或微钙化的低回声区,包括2例纤维瘤病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BI-RADS分级,其中有48例为恶性病变,2例为非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64.3%,准确性为74.0%(表2)。

表1 病理诊断结果

表2 病理学诊断和超声诊断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主要发生于女性的恶性肿瘤,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3]。多数的乳腺癌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另外由于多数女性对该病的重视度不高,导致临床的漏诊率较高,待症状明显时已为中晚期,治疗的预后效果差。

超声检查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优点逐渐成为乳腺癌检查中常用检查方式,该检查方式主要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不同,从而反映出皮肤、腺体、胸大肌、肋间隙等不同组织的构成[4]。乳腺癌在超声的表现主要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两类,其中以肿块型的表现最为典型,超声检查表现为有明显的边界,且在不同的超声轴位扫查具有空间占位效应[5]。然而有些非肿块型病变,病灶部位无明显的边界,呈弥漫性,且无明显的空间占位效应,超声检查多表现为区域性的结构紊乱,呈低或中等回声,伴或不伴钙化,在进行超声扫查时容易漏诊[6]。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50例患者有35例为恶性病变,15例为非恶性病变,说明恶性病变和非恶性病均可表现为非肿块型。在结果中显示非占位性病变中主要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74.0%),少部分表现为散在的微钙化或簇状微钙化,而在实际的临床中非肿块型恶性病变的恶性征象为微钙化,其中以导管内癌的钼靶表现最为常见[7],本组中可见导管内癌中有46.7%的导管内癌为微钙化,因此若非肿块型乳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微钙化,要警示为导管内癌[8]。另外本组有2例浸润性导管癌也表现微钙化,说明浸润性小叶癌也有非肿块型的表现,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取病例有限,不包括浸润性小叶癌,在临床中应考虑为浸润性小叶癌的可能[9-10]。通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有48例为恶性病变,2例为非恶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本组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4.0%、94.5%、64.3%,由此可见超声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疾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在临床的实际检查中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经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较差,在临床的检查中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王知力,李楠,李晔.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9):56-59.

[2]吴晓燕.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80.

[3]张雪莲.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1):1189-1191.

[4]姜惠文,于晓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3-5.

[5]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等.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13-15.

[6]雷玉峰.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0):896-897.

[7]肖进.超声诊断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应用价值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0):411-412.

[8]宋宇,张宇虹,曲晓霞.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比值法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3):199-201.

[9]代翠.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J].中国医学工程,2015,14(8):178.

[10]倪静.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66-67.

2017-04-27)

1005-619X(2017)09-0996-02

10.13517/j.cnki.ccm.2017.09.046

猜你喜欢

浸润性肿块恶性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浸润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