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97名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情绪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06黄海蓉张素珍陈晓峰孙仕强方媛郭奕美黄骏庭张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交活动发生率老年人

黄海蓉 张素珍 陈晓峰 孙仕强 方媛 郭奕美 黄骏庭 张静

·调查研究·

597名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情绪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黄海蓉 张素珍 陈晓峰 孙仕强 方媛 郭奕美 黄骏庭 张静

目的 了解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的发生状况,探讨孤独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是某疗养机构的597名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使用UCLA孤独量表调查老年人孤独的发生状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业余爱好、社交活动、居住情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由问卷调查获得。孤独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 UCLA的平均得分为30.30(标准差为8.52,范围:20~59)。在597名老人中,523人(87.6%)有轻中度孤独感。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2.04,95%CI:1.20~3.46)、老龄(OR=1.06,95%CI:0.93~1.65,1岁增加)、慢性疾病 (OR=1.23,95%CI:1.01~1.95,1个增加)、独居 (OR=2.66,95%CI:0.34~21.38)、缺乏社会活动(OR=2.07,95%CI:1.16~3.69)和低学历(OR=1.69,95%CI:0.98~2.90)是孤独的危险因素。结论 退休老人的孤独情绪发生率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防治慢性病和避免独居有助于减少孤独的发生,制定孤独预防策略还需考虑学历和性别差异。

老年人;孤独;心理健康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的养老功能萎缩,独居老年人的比率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空巢综合征”“退休综合征”和“高楼综合征”等越来越突出,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超过2亿[1],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且令人痛苦的感觉,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国内外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孤独感和抑郁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骨折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时甚至引起自杀[2-4]。

正确评估老年人孤独感的发生率,早期识别孤独感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地干预有益于减轻孤独及其引起的负面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调查深圳市离退休老年人的孤独发生状况,探索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518055 深圳市麒麟山疗养院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5—2016年在我院疗养的退休老年人59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本着自愿原则,符合伦理学要求。其中男性394人,女性203人;女性的平均年龄为72.4岁 (标准差=7.5岁,范围60~88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74.3岁(标准差8.0岁,范围60~91岁)。研究对象无严重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能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精神疾患和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①一般资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方式、慢性病情况(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白内障、关节疾病、肺部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等项目。②UCLA孤独量表 (UCLA Loneli ness Scale):由Russell等于1978年编制,分别在1980年和1988年进行修订。本研究使用1988年修订的第三版量表,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UCLA共20个选项,每个选项采用1~4分评分:从未有此感觉为1分,很少有此感觉为2分,有时有此感觉为3分,一直有此感觉为4分。其中9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为20~80分,无孤独感20分,轻度孤独感21~40分,中度孤独感41~60分,重度孤独感61~80分。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版本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单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退休老年人孤独感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标准建立最佳模型)。各因素对孤独的影响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信赖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

2 结果

UCLA的平均得分为30.30分,标准差为8.52,范围:20~59分。在597名老年人中,74人(12.4%)无孤独感,440人(73.7%)有轻度孤独,83人(13.9%)有中度孤独,轻中度孤独的发生率为87.6%。男性发生率为89.6%,女性发生率为83.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孤独(P=0.063);规律参加社交活动老人的孤独发生率少于无规律参加社交活动老人(P<0.01);随着患有慢性疾病数量的增加,老人孤独的发生率增加(P=0.046)。年龄、吸烟状况、居住情况、运动、兴趣爱好、ADL得分和家庭收入与孤独发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表1)。

表1 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的单因素分析(n=597)

Logistic回归分析的AIC标准最佳模型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活动、慢性疾病、文化程度和居住状况(表2)。男性的孤独发生率是女性的2倍(OR=2.04,95%CI=1.20~3.46);缺乏社会活动增加孤独的发生率(OR=2.07,95%CI:1.16~3.69);大学以下文化程度老年人的孤独发生率高于大学以上老人(OR=1.69,95%CI:0.98~2.90);随着患有慢性病个数的增加老人的孤独发生率也增加(增加1个慢性疾病OR=1.23,95%CI=1.01~1.95)。随着年龄的增加孤独发生率逐渐增加 (1岁增加OR=1.06,95%CI=0.93~1.65);独居老人的孤独发生率大于一般老人(OR=2.66,95%CI=0.34~21.38)。

表2 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n=597)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老年年人的健康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孤独心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地区和设施的孤独发生率约为30%~90%;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户籍、家庭关系、经济收入状况、子女探望时间、参加社区活动状况等都会对孤独心理产生影响[5]。本次调查对象中有87.6%的老年人存在孤独感,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活动、独居和慢性疾病是影响退休老年人孤独情绪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中参加社交活动老人的孤独情绪显著低于较少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与国内外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6-8]。老年人在社交活动中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情感支持,同时社交活动也使老年人积累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积极鼓励退休老人参加社交活动是老有所乐、防治老年人孤独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表明,高学历老人在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优于低学历老年人[5,8-9]。本研究中大学以上学历老人的孤独发生率低于大学以下学历老人。退休前,学历对工作经历及职业成长有较大的影响,高学历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故高学历老人退休时可能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退休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容易通过阅读、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并加以运用,满足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能缓解压力减少孤独、促进健康。因此,在制定老人孤独防治策略时要关注学历和职业经历的差别,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开展社交支援活动。

随着慢性疾病的数量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在社会、家庭扮演的角色逐渐减少,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机会减少。很显然,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老年人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衰老感,从而会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的孤独感。本研究中随着疾病数量的增多,老年人的孤独发生率也增加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9-10]。虽然本研究中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与孤独的发生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有兴趣爱好老人的患有的疾病数量少于其他老年人。因此,我们认为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减少孤独的发生。

关于性别与孤独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和解释[11-12]。赖运成指出[5],由于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更容易公开表达情感,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加珍惜、看重人际关系,因此女性孤独的发生率低于男性。由于女性寿命更长,发生守寡和独居可能性大,客观上导致女性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本研究中,男性的孤独发生率高于女性,女性的平均年龄为72.4岁(标准差=7.5岁,范围=60~88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74.3岁(标准差=8.0,范围=60~91岁)。性别与孤独发生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制定孤独预防干预策略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等造成的客观易感因素。

综上所述,孤独情绪在深圳市退休老人的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活动、独居和慢性疾病是影响退休老年人孤独情绪的重要因素。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防治慢性病和避免独居有助于减少孤独的发生,预防孤独感还需考虑学历和性别差异。

[1]我国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2亿,其中半数为空巢[J].人口与计划教育,2013(5):59.

[2]Chen Y,Hicks A,While AE.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er people in Chin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2013(22):113-123.

[3]Prieto-FloresME,ForjazMJ,Fernandez-MayoralasG,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neliness of noninstitution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adults[J].J Aging Health,2011,23(1):177-194.

[4]Conroy RM,Golden J,JeffaresI,etal.Boredom-proneness,loneliness,social engagement and depress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people:apopulation study[J].Psychol Health Med,2010,15(4):463-473.

[5]赖运成.老年人孤独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2429-2432.

[6]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676-677.

[7]Wang G,Zhang X,Wang K,et al.Loneliness among therural older people in Anhui,China: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26):1162-1168.

[8]Chalise HN,Kai I,Saito T.Social support and its correlationwith loneliness: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Nepalese older adults[J].Int J Aging Hum Dev,2010,71(2):115-138.

[9]周建红,陶琼英,黄立新,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82-184.

[10]Dahlberg L,Andersson L,McKee KJ,et al. Predictors of loneliness among older women and men in Sweden:A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J].Aging Ment Health,2014(19):409-417.

[11]Boldy D,Grenade L.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mong older people:the views of community organisations and groups[J].Aust N Z J Public Health,2011(35):583.

[12]Theeke LA.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related risks for loneliness and outcome differences by loneliness status in a sample of U.S.older adults[J].Res Gerontol Nurs,2010(3):113-2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oneliness among retired elderly in Shenzhen city.Methods 597 retired elderly aged over 60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from a Shenzhen sanatorium.Loneliness was evaluated by a UCLA Loneliness Scale.Information such as sex,age,education level,hobby,social activity,housing and chronic diseases was collected by a questionnaire.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prevalence of loneliness.Results The mean score of UCLA Scale was 30.30(SD=8.52,ranging from 20 to 59).Among 597 retired elderly,523(87.6%)elderly reported the felling of loneliness.Logistic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OR=2.04,95%CI:1.20~3.46),age(OR=1.06,95%CI:0.93~1.65,1 year older),more diseases(OR=1.23,95%CI:1.01~1.95,1 more disease),living alone(OR=2.66,95%CI:0.34~21.38),lack of social activity(OR=2.07,95%CI:1.16~3.69)and low education level(OR=1.69,95%CI:0.98~2.90)increased the felling of lonelines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oneliness among retired elderly is high.Prevention of diseases and living alone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neliness.Education level and sex are also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loneliness among the elderly.

Retired elderly;Loneliness;Mental health

2017-04-18)

1005-619X(2017)09-1003-04

10.13517/j.cnki.ccm.2017.09.049

深圳市卫计委科研基金(201507091)

猜你喜欢

社交活动发生率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智商高,爱独处
无效社交
牛津大学《Cher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