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7-10-27刘涵
刘涵
[摘要]高中英语读写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话题导入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以文本分析为依托,挖掘学生的有效思维;以任务写作为驱动,强化学生的有效思维。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并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3002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思维品质被明确地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一,充分说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上升,由对学生的隐性要求变成显性要求,由对优等生的特殊要求变成对全体学生的一致要求。
一、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科学性
程晓堂(2016)认为,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语言的习得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这又能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一般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特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中英语读写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在读写课上,通过阅读和写作的交互开展,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这一做法不仅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而且也能很好地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
通过观摩2016年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英语读写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首先要立足于“一个根本”,即读写课堂教学。同时离不开“两个保障”,即教师自身素养和考试评价机制。
(一)“一个根本”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要将英语读写课堂开垦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方沃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以话题导入为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话题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预热作用。因此,在选择话题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紧扣学生平时关注的兴奋点,尝试从他们熟悉的、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素材中创设话题。
2016年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的课型为读写课,阅读材料是一篇题为“A Father And A Son”的小故事。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参赛教师各显神通,顺利有效地导入话题。有的教师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话题,还有的教师采用猜谜游戏、头脑风暴的活动形式导入与文本体裁相关的话题……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的预测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2. 以文本分析为依托,全面挖掘学生的有效思维。
文本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在分析文本时,教师不应拘泥于对语言知识的挖掘讲解,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解读,以培养学生分析、推断、概括和批判等思维能力。在此次活动中,参赛教师的课例都体现出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课堂提问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脚手架,能引导学生思维渐进式发展,最终形成高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针对文章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有识别理解事实细节的展示型问题,有分析综合信息的参阅型问题,还有拓展升华文本主题、表达自己态度观点的评估型问题,使学生能体验思维提升的过程。另外,讨论也是一个深化思维的动态过程。讨论不单纯地指生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理解文本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接纳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求同存异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能力。
以南京市选送的一节课为例,教师先从故事五要素切入,以问题链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初步完成对故事基本信息的认知。紧接着,教师设置了五个源自文本且高于文本的问题,需要学生从文中寻找出父子快乐的表层原因,分析父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合理推断出父子快乐的真正原因,并提炼出“陪伴”这一主题。此环节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断等思维能力。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父子与火车上的其他乘客在肤色、衣着和情绪三个方面的差异,提出三个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构建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给故事添加标题。在拟订标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选定最佳标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同伴的答案进行质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通过几轮争议和协商,不断审视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以任务写作为驱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有效思维。刘庆思(2016)曾提出,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产出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写的活动有助于缩短理解和产出之间的差距,实现“拉平效应”。英语读写课上的任务写作环节,要求学生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借鉴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和框架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理想教学效果。
在此次全省教研活动中,参赛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都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迁移和拓展。例如:宿迁市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写一封50词左右的感谢信;盐城市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个50词左右的描写父亲某种性格侧面的小段落;南京市授课教师则要求学生写一段100词左右的个人评价。这些写作任务重在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两个保障”
1.教师自身素养。教师自身的素养直接关系并决定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成败,而高中英语读写课型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教师地道流利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能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思维品质,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辅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示范,引导学生建构英语思维模式,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其次,教师要具有文化修养的积淀。英语学习需要跨学科思维,掌握一定的百科知识有助于教师扩大知识面,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式。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考试评价机制。考试评价机制是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考试评价并不冲突。教师在命题时,应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选择能多方面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高质量试题。在复习迎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试题所要考查的思维特质。另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受限于考试评价的影响,坚持开展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给予中肯的评价。
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精神,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灵活借助考试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3).
[3]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
(责任编辑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