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曲线在压裂井措施效果评价技术
2017-10-21王成辉
王成辉
摘要:本文通过试井曲线反应出的信息,重点针对砂岩储层不同试井曲线反映的油藏特征,以及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完善程度深入研究,在裂缝性砂岩储层中的近井污染带、双孔介质油藏等方面深入剖析,寻找储层改造潜力方向;并应用试井参数、动态数据与措施增油相关理论,参照表皮系数、含水率、渗透率、生产压差、有效厚度、流度比等重要参数,优化压裂措施选井方案,提高措施有效率。
关键词:不完善井;压裂;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E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81-01
1不完善井压裂效果分析评价
1.1不完善井的构成类型:
不完善井的构成类型分为三类:①打开程度不完善,与储层有效厚度大小相关;②打开性质不完善,与近井地带储层污染程度相关;③双重不完善,與有效厚度和近井污染两者相关。储层有效厚度数据可查,而储层污染无法直接辨别,只能从试井解释成果和试井曲线分析获取。
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其中表皮系数S是判断储层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的储层特征:S>0:地层受污染,S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S=0:储层未受污染;S<0:增产措施见效,S绝对值越大,增产措施的效果越好。
1.2案列分析
应用实例:木118-161井试井曲线跟踪显示:二压前试井曲线两次测试均为不完善井,表皮系数较大(图1),只有续流段,未见径向流和边界,解释地层压力14.6MPa,地层孔道不通,污染严重,流体导流能力严重受限。
而本井2017年3月18日二次压裂(3、4号小层,有效厚度11m),措施后试井曲线特征为裂缝线性流,续流段压力曲线与导数曲线分叉较早,表皮系数降至-5.08,说明近井地带流通通道改善明显,中期径向流段为线性流动,未见边界反映。措施统计数据显示措施效果明显,年度累增液3532t,累增油264t。
2双重孔隙油藏试井曲线分析应用
2.1试井曲线分析: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指两种孔隙度和渗透率介质同时存在油藏中,只有其中一种介质(通常是高渗透率介质)直接同油井相连系,而另一种介质只是为前一介质提供油源。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包含两个特征参数,弹性储容比ω(裂缝孔隙体积占油藏总孔隙体积百分比)和窜流系数λ(流体由基质流入裂缝孔隙的阻力系数)。一般来讲:ω在1%到10%之间,λ在10-7~10-8左右的油田开发效果较好;ω>30%和λ>10-6的油田开发效果较差。
在新木油田砂岩储層中主要以线性裂缝导流比较常见,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并不多见,原因是压裂后地层裂缝在横向延伸过程中伴随着次裂缝的再生,储层非均质性反映不太明显,但也有例外,仍会存在少数井压裂后非均质性极其明显,出现明显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特征,这就为再次重复压裂提供有利空间。
2.2案列分析
应用实例:木+408-4在二次压裂前,半对数呈S型,双孔介质特征明显,双对数曲线特征反应为双孔不稳定流,Ⅰ段续流段表示裂缝导流向井筒供液,无裂缝径向流(或被掩盖);Ⅱ段为双孔不稳定窜流段,表示流体由基质向裂缝窜入,保持地层能量的动态平衡;Ⅲ段为系统径向流段。
自2017年3月9日二次压裂后:半对数曲线弧度均匀上翘,双孔介质特征消失,类似于均质油藏特征;双对数曲线特征反应为双线性流,压力曲线与导数曲线平行,斜率为1/4,距离为0.6个对数周期,地层导流能力大幅提升。从措施效果统计数据比较分析,措施效果极好,且有效期较长,年累增液6108t,累增油592t。
3结束语
(1)应用试井资料可为措施选井重要依据及数据参数,提高措施有效率。
(2)应用试井曲线可有效进行措施评价,为以后的措施方案制定及选井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和历史经验。
(3)试井资料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油田开发认识水平,促进油田开发工作更深入开展,更好的发挥老油田潜力。
参考文献
[1]袁士义,宋新民,冉启全.裂缝型油藏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法)DominiqueBourdet.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