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之浅见
2017-10-21海热拉·台外库力
海热拉·台外库力
摘要: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发、培育心智是中学阶段教育承先启后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新思考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中学语文,是人生学习阶段特别重要的一门学科。人生的学习,有限时学习和终生学习。限时学习,一般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近16年的时间。22_23岁大学毕业到社会谋生、其品质如何,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取决于在学校受到的培养深浅,育人树人的效果是好是差。而这16年的学习,中学阶段是其关键,而中学语文教学是其关键之关键!众所周知,一个12—13岁的小孩,上完小学,仅仅是启蒙、脱盲,他的心智未开,还需进一步开发,培育、打造,中学正好承担了这一承先启后的重任。现将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提供给大家,请教于方家。
一、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喜恼哀乐、爱恨情愁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但我们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和经验见识的短缺,因此在这方面不可能完全感受到,作为充满人性的语文课理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哲理。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既使她们的思想变得成熟,又使他们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和净化。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二、挖掘教材中的善、美资源给学生以感染
1.语文教学中的“善”。
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人间的“善”。中外作品中有很多“善”的东西能教育人、感化人、净化人的心灵,能使人逐渐弃恶从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学生会在不经意中养成善良的品格。如古文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幼吾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为做人准则、标准,会使学生朝崇高的人生境界去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辛勤耕耘,心血的浇灌,将会获得收获的喜悦,你难道会看轻她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露人间丑恶的东西。如先秦散文中的周厉王,《水浒》中的镇关西,《捕蛇者说》的悍吏,以及中外作品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与恶的对比,都是作者艺术的真实再现,都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当教师与学生一道溶入作品的情景中,难道不是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么!当我们一道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假、丑、恶,难道又不是历史的再现?难道不激起革锢鼎新,激浊扬清的斗志么!人类正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发展前进,无数的正义之士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就了历代作家的创作素材,为人类留下了多少正义的光辉篇章!
2.语文教材中的“美”。
语文教材,可以说,篇篇是语言的艺术珍品。文章的结构美、语文美、形式美、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以及一种崇高、悲壮之美……。如给学生朗诵郭沫诺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诗人营造的天上美景,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夏天晴朗的夜空,繁星,飘渺的流星,淡淡的银河,为人们描绘了神思遐想的神话传说,不正是人们渴望的理想蓝图么!那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品,令人百读不厌,你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启迪,陶冶,如入宝山,决不会空手而归。每当带领学生邀游于其间,那身心盼陕乐,岂是山珍海味能比的么,岂是语言形容出的么!学生每日三餐,是长身;每天上课是长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識,必须永葆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培育好你的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就要注重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求,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在他今后的人生长河中,他或许也会用不同的文体,记载他的喜、怒、哀、乐或创作出不朽的文艺作品!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人文精神
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这就要求不仅对教材上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多读,还要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文名著,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例如,唐诗宋词中,忧国忧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等思想精神与学校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学习唐诗宋词即能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同时,阅读材料中也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关注人文,颂扬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因此,语文教学也应重视将当代文学更多的引入语文课堂,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鉴赏能力。当然,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除感性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外,还须拓宽视野,阅读纯文学以外的书籍,如科普、科幻、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对课外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民族精神。语文教学以其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坎坷,但在每一次危机关头,都能转危为安,顺利渡过难关,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强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知识的增长过程中,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刘清旺;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J];青海教育;2005年05期。
[2]朱碧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湖南教育;2001年07期。
[3]徐冲;追寻语文教学的游戏精神[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1期。
[4]朱超;人文精神: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7期。
[5]杨涛;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反思[J];甘肃教育;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