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考核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21马丽
摘要:根据《演讲与口才》教学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等多项原则,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对《演讲与口才》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提高了《演讲与口才》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考核改革;探索实践
随着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为提高《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注重了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改革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提高了《演讲与口才》课堂教学质量。
一、改革背景
《讲演与口才》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掌握一定的演讲与口才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岗位上能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必要时会运用演讲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演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此,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等多项原则,既要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演讲与口才》课的考核和评价虽然加进了对学生平时的出勤、完成作业等情况的考核,但重点还是放在了期末考查上,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只注重终结的评价虽然也能反映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但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考后,只关注分数,不会对自己的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考核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得不到应有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演讲与口才》课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改革。
二、改革措施
1.考核評价观念——注重发展性。
考核评价观念的转变是《演讲与口才》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深入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将考核评价观念从以一次考查的成绩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转变为突出考核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使考核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考核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考核评价来促学促教。
2.考核内容——注重模块化。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学习具有鲜明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只有对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学生的能力才能最终真正形成。因此,我们在考核内容上建立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行多样化的“模块化”考核,如:在“演讲口才模块”中考查学生命题演讲、即兴演讲的情况,在“社交口才模块”中考查学生交流和赞美的能力,在“求职口才模块”中考查学生求职时自我介绍、面试时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这样将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考核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注重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3.考核方法——注重多元化。
“现代考评理论认为,考评不应仅仅成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定性的东西,而且还应成为一种激励的手段、导向的作用,是教学的延续。”为此,我们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将过去关注学生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效果,将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出勤、遵守纪律、课上发言、作业完成、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列入考核范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演讲比赛,将参赛的次数和比赛成绩分别纳入评价体系。成绩占比分别为:出勤10%,作业10%,平时训练、参加活动10%,阶段考查70%。将过去期末一次演讲“定乾坤”的考查方式改为四次阶段考查,这样即使是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一个学期最少在教学班同学们面前也要演讲四次,不仅提高了他们表达能力,而且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不同阶段的评价反映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每位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评价结果——注重促进性。
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求职口才模块”阶段考查时,我们先让同学们到专业课老师那里和人才市场调研,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并做成微视频,在课上我们设计了求职面试的模拟现场,创设面试情境,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模拟岗位招聘,请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由于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想说,愿意说,也有话可说。于此同时还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评委,对“面试者”进行评价和打分,在互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面试时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由惧怕考查变为主动参与、快乐去做。
结束语
《演讲与口才》课程本身是一门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其灵活性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还表现为评价方式方法同样也可以变化多端。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利用考核评价这个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基础知识,又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考核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而使考核评价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应用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3-6第六期
作者简介:马丽,女,(1958.4---),籍贯:辽宁省锦州市, 研究方向:演讲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