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课堂教学范式探究

2017-10-20张明言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小学语文

张明言

摘 要:小学语文“视域融合”课堂教学范式,引用哲学理念,是教育领域对小学语文的新探索。这种探索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环境下的新尝试,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有显著效果。通过这种新尝试的特点及教学观念转变分析,探究这种教育范式下教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讲课等教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39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课堂教学范式是以学生成长,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主体,提高综合能力。新的范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的自主性锻炼,培养其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涵义及特点

(一)“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涵义

“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是指从哲学视角探索在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以尊重独特性,加强互动交融,从而促进其自主性综合发展的教学理论体系。既包括主体之间的交融,又包括主体及文本之间的交融,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多维融合关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是顺应新课改的需求和形势的体现。

(二)“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特征

“视域融合”的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主體性发展,以此来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因此“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具有目标发展性特征。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这种模式鼓励师生之间交流,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增加与文本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因此“视域融合”具有互动性。“视域融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教到现在的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研讨,教学重点由原来的“教”向“学”转变,不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而是学生自主地欣赏、理解、感受、评价及实践,“视域融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教学观念

“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增强理论及实践,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发展,不仅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且是个性及主体性的发展。语文是一门应用型综合类学科,因此接受完整的语文教育的人,具备理性的专业知识和非理性的个性化特征,“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的教育影响学生性格的塑造,并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这种模式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延伸和发散思维的锻炼,提高语文通过文本获取实践能力。通过文字的教导和语言的应用,锻炼学生对文字的组织能力,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对事物的领悟力等,为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模式的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狭隘的追求语文知识和应试能力,而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学具有可持续性。

这种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排斥个性的发展,鼓励个体独特自由的发展。文本是多元的,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都是多元的。由于人们所处环境不同,容易形成各不相同的个性,“视域融合”强调理解的独特性和文本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视域融合”课堂教学范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端正教学语文目的,学习语文精华

教师在教学时要不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方式不能是传统的教育灌输,更不是乏味的大容量的灌输,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的角色转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端正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度,学会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学习语文的精华。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学期的《乌鸦喝水》时,通过课堂向学生提问:若遇到乌鸦遇到的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开动学生脑筋,通过课堂拿小口水瓶现场做实验教学,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喝水引发的思考。实验后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开动脑筋解决,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爱思考的品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可以通过课文生动的动作描写感受当时挖井的经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接受过哪些帮助,是否感谢了他人,平时自己是否做好事被他人感谢,根据课程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的精神。

(二)正确处理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开拓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视域融合”教学范式,加强教师、文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世界观、价值取向、人生阅历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探索性理解,通过教师前期的多元化解读铺垫,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教材,从而为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在“视域融合”的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的默读和细细品味,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时,通过世界第一张邮票和我国第一张邮票的赏析,了解邮票的产生背景,通过实际展示邮票样本,让学生从实物上认识的齿轮,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讲述自己和邮票之间的故事,从课堂邮票孔齿的故事引发新的故事,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节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前期对课文的预习自学,学习相关的野外求生技能,开设野外实践课,带学生去郊外,在自然环境中实践课程上和其他自学的野外技能。通过实践开拓课堂,掌握野外生活技能,通过预习及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乐趣,鼓励学生有个人意识的多元发展。

四、结语

“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其含义及特点的认识,分析这种教学范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教师要端正教学语文目的,培养其学习语文精华,正确处理教学行为与内容的关系,开拓课堂,使教学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文辉.预设与生成: 有效教学范式之嬗变[J].教育探索,2012(35):188-199.

[2] 陈希慧.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7):36.

[3] 温儒敏.语文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2) : 36-39.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小学语文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